(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
提升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層次的意義與路徑分析
齊文燕
(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山西太原030000)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是在多次調整改革的進程中不斷完善充實,其中對統籌層次的數次改革,成果令人矚目。但從我國國情及現實狀況考慮,統籌層次還是過低。本文重點圍繞以下兩個基本問題展開論述。第一,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意義何在?第二,我們應該進行怎樣的改革以更好的實現全國統籌?
全國統籌;意義;路徑分析
(一)有利于發揮基金規模效應,增加運營收益
未來我國面臨嚴峻的養老金支付壓力毋庸置疑。在省級統籌下,養老基金結余大都以財政專戶的形式留存在各地賬戶上或購買收益低下的國債,難以實現基金保值增值和應對老齡化沖擊下未來的支付需求。加之近年持續走高的通脹率,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陷入縮水的尷尬境地?;攫B老保險推向全國統籌后,一方面養老基金能在更大范圍進行精算平衡,更大程度發揮大數法則的作用;另一方面,利于充分發揮基金的規模效應和成本管控效應,降低基金投資風險,提升基金運營收益,緩解老齡化問題下的支付難題。
(二)有利于增強社會互劑功效,減輕財政壓力
由于基本養老基金統籌層次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存在各地方政府自行其是的問題。作為人口吸納地的東部發達地區,由于繳費人口基數大,基金結余豐富,養老壓力小,可適當降低養老金領取標準或提高領取金額;相反,西部經濟貧困地區,一方面青壯年勞動力流失,繳費不足,另一方面基金領取人數隨著務工人員年老返鄉不斷膨脹,養老負擔加劇,只能提高繳費比例、加大財政補貼來實現收支平衡。不僅給當地企業和參保職工帶來沉重負擔,也加重了財政負擔?;攫B老保險的全國統籌,可以在一個更廣闊的統籌范圍內實現基金的收支平衡。東部存余的養老金用于彌補中西部地區的虧空狀態,化解不同地區的贍養比差異,有效發揮基金的社會調劑功能,減輕財政負擔,凸顯養老保險公平性,促進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三)有利于實現制度統一,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
每一個地方養老金積累都是勞動者權益的體現,即勞動者在職期間履行了繳納養老保險費的義務,年老退休后就應該擁有享受養老金待遇的權利,而不受自身工作地、居住地等地理區域條件的限制。其實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城鎮企業職工基礎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但由于大多地區依然是市(縣)統籌,存在地區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信息互通困難等問題,《辦法》未真正落實。實現全國統籌后,勞動者就可以實現無障礙的保險關系轉移,只要按規定承擔了繳費義務,退休后不論身在何處都可以享受到應得的養老金服務。既解決了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困難的難題,最大限度的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又激勵了勞動者繳費積極性,促進勞動力在全國范圍內流動的合理性、充分性。
(四)有利于降低繳費比例,縮減企業成本
縱觀國際養老保險企業繳費占比,我國單位繳費比例位居前排,這對我國企業來說是很大的一部分成本開支。因此,降低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率,一直都是我國政府努力的方向。從我國歷年養老基金累計結余金額來看,收支壓力不大,完全具備降低費率的空間。但我國養老保險市(縣)統籌導致各地的收支壓力、結余情況非常不平衡,大大地限制了“降成本”的空間。如果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我國降低養老保險費率就可以力度更大一些、進度更快一些。
(一)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保障
加快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積極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是構建公平、和諧、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頂層設計與法律支持是對實現這一目標在決策層面的有力保證。目前,針對個人賬戶資金的充實工作、漸進方式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方案以及較長時期內保持基金平衡等一系列重要問題在具體方案設計上都達成一致觀點。但這還僅僅停留在初步構想階段,仍然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形成國家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方案的形成和實施,還需要國家法律作為有力補充。因此,我們必須完善我國社保法律制度,提高立法層次,健全社保法律體系。從法律層面保障基金的安全性,確?;饘?顚S谩?/p>
(二)統籌不同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縮小差距
平衡的經濟發展戰略是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必要條件。我國先前遵行的“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的經濟發展戰略導致了現在的區域、城鄉二元化的經濟格局。這種二元經濟格局既是無法構建統一養老保險制度的根源,也是后來區域養老保險水平差距愈演愈烈的起因。要打破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碎片化”模式,實現制度的全國統籌,就必須解決好不同地區經濟非均衡化發展難題,兌現未實現的“先富帶后富”承諾,為經濟不發達地區引進人才,給予技術支持,縮小區域經濟差異,為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有一個公平的經濟基礎助燃。
(三)建立全網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
實現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必然離不開現代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的支持。盡快搭建養老保險制度信息化管理平臺,有效促進管理業務的智能化改革,簡化辦事流程,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參保人員間構建一套雙向互動的社會保障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全網互通和標準統一的模式設計,一方面實現社保機構對參保人員養老保險繳費、關系轉移等情況的實時監測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參保者對社會保險服務機構的動態監督;再一方面,還可以打破區域養老制度不統一壁壘,規避轉移接續養老保險時所要面臨的成本限制。
(四)改變養老保險屬地管理體制,建立垂直經辦管理體制
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的升級,必須對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才能使之與提升了的統籌層次相得益彰。全國統籌意味著全國范圍內推行統一的制度安排,打破省級統籌甚至是縣(市)級統籌各自為政的屬地管理制度格局,實現中央對地方社保事務的垂直經辦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之前由于屬地管理體制下各地方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引發的制度不銜接,養老保險轉移接續難的問題;才能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壁壘,促進勞動力實現充分合理流動;才能保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全國統一,規范業務規程,避免政出多門、職責不清、管理混亂等現象的發生。
[1]李珍.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利弊.第一財經日報,2013.6.6
[2]謝慶富.盡快提高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層次.甘肅日報,2015.4.29
[3]褚福靈.為什么要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人民網,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