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樹
汲取長征精神的時代涵養
李樹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推翻舊中國黑暗制度的斗爭歷史,艱苦卓絕,形成和煥發出種種濃厚強烈的革命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歷久彌新。其中,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的長征精神,驚天動地,成為中國共產黨保持革命本色的重要基礎和精神支撐。隨著歷史的積淀和時間的推移,對長征精神的認識和詮釋將會更加豐富和深刻,長征精神也將永遠成為中國汲取推動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和重要寶藏。
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后,毛澤東同志對長征作了高度的評價,把長征稱為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長征。共產國際也高度評價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英雄斗爭的模范”。紅軍長征的生動史實不僅表現出長征勝利是一場重大的軍事勝利,更著重表現出其凝結著一種偉大的革命精神和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
今天,當我們站在時代的高度來感受和理解長征精神,仍然會不斷感到其內涵的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政治營養和精神營養。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在追求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斗爭中產生的,也必將是新中國堅定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經過人們多年對長征精神的認識、積累、豐富和深化,長征精神的內涵豐富深邃,當前重溫長征精神既要包括其基本方面,更要集中在其時代性、教益性、資證性、啟示性、針對性等方面。長征精神的基本內涵應當常學常新,并得到延續和傳承。
長征精神集中體現出紅軍將士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政治方向。中國共產黨從誕生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唯一的歷史使命,這也是長征精神的核心價值所在。廣大指戰員清楚地懂得沖破敵人的重重包圍是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為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受其鼓舞,為之奮斗。楊成武同志后來在回憶湘江血戰時提到當時負重傷的一名紅軍小戰士,問他有什么話留下,小戰士回答的是“打敵人,往前走!”很多紅軍戰士就是這樣在長征路上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所信仰的共產主義事業。
長征精神集中體現出紅軍將士不怕困苦,英勇頑強的意志品質。在長征路上,上有敵人飛機狂轟濫炸,下有敵人汽車圍追堵截,紅軍戰士開動的只是一雙腳板,靠的就是吃苦耐勞,頑強拼搏,敵人卻無可奈何。為了趕在敵人增援之前搶奪瀘定橋,紅軍戰士硬是在風雨交加、道路泥濘崎嶇、時有與敵人阻擊戰斗的情況下,嚼生米,喝雨水,晝夜不停一天行軍120公里路,勝利地完成了任務。這其中體現的就是意志堅強的長征精神。當時,毛澤東同志稱贊說,“我們的紅軍真是無堅不摧,所向披靡,有這樣的紅軍戰士,我們還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
長征精神集中體現出紅軍將士無所畏懼,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為了北上抗日、奪取勝利,紅軍戰士面對十數倍裝備精良的敵人,浴血奮戰,爭先恐后,沖鋒陷陣,視死如歸,煥發出戰勝敵人的巨大能量,譜寫出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跡。長征路上,突破湘江防線,沖破烏江天險,強渡大渡河,搶奪瀘定橋,打通臘子口,靠的就是紅軍戰士拼死血戰的犧牲精神,取得了敵人難以想象的勝利。紅5軍團34師在掩護黨中央和紅軍主力搶渡湘江與敵4個師惡戰完成任務后,被阻于東岸孤軍作戰,彈盡糧絕,全軍覆沒,師長陳樹湘受傷被俘,斷腸自盡,壯烈犧牲,年僅29歲。就這樣,“紅軍主力部隊硬是用熱血澆出一條狹窄的通道”搶渡了湘江。當時,蔣介石聞知后,對紅軍的這種犧牲精神,連連驚呼:“古今未聞,可見共產黨的力量不可忽視”。
長征精神集中體現出紅軍將士思想領先,嚴明紀律的優良素質。中國共產黨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明確黨的宗旨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這也是黨和軍隊紀律的基石。在紅軍總政治部發布的《關于準備長途行軍與戰斗的政治指令》中提出“堅決地與脫離群眾、破壞紀律的現象斗爭,對于不能教育的破壞紀律的壞分子,應給以處罰、甚至在群眾中公審槍決”。每次任務面前都要對紅軍戰士進行思想動員,與大目標相聯系,使之行動高度自覺。在搶奪瀘定橋的一天120公里路急行軍中,就是邊行軍邊開會,邊行軍邊動員,使“堅決完成任務,拿下瀘定橋”成為每個戰士的堅定信念。長征中,黨還注意做好群眾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敵軍工作等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注意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確保了部隊的戰斗力和群眾的支持。
長征精神集中體現出紅軍中黨員沖鋒在前,領導率先垂范的骨干帶頭作用。長征路上紅軍不斷打勝仗,是與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民主、平等的官兵關系分不開的。紅軍總政治部發布了《關于支部工作的訓令》,長征中連隊黨支部在鞏固部隊、保障戰斗任務的完成和解決連隊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等方面起著戰斗堡壘作用。共產黨員行軍宿營時幫助戰友,戰斗緊急時沖鋒陷陣,生活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無論是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還是強渡烏江、突破天險臘子口,都是由黨員組成的奮勇突擊隊沖鋒在最前線。長征對于共產黨員“是一次嚴重的鍛煉,其中的絕大多數黨員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領導干部更是以身作則,官兵友愛。團級以上干部配備馬匹,但從朱德總司令到各級干部一般都把馬讓給傷病員和體弱的戰士騎。紅二軍團過雪山時,軍團長賀龍、副政委關向應等同志牽著馬,一趟趟地在靠近山頂的地方把病號馱到山頂。領導干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鼓舞和激勵著廣大戰士,形成了巨大的戰斗力,不斷奪取長征中的一次次勝利。
可以說,長征精神集中國武裝斗爭時期革命精神之大成,全面展示了中國革命精神的全部特征,是濃縮的中國革命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百科全書,是中國乃至世界寶貴的革命精神遺產,對于中國乃至世界當前和今后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鼓舞和啟示作用,從中可以找到我們需要的任何精神武器。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英雄史實和放射出的長征精神,是一筆重要的革命遺產,對后人將會起到長久的鼓舞激勵作用,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和拋棄。當社會主義事業順利時,我們應當從紅軍長征中思之今天來之不易,避免驕傲和松懈;當遇到困難時,我們應當從紅軍長征中汲取力量和信心。應當把長征精神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傳家寶,經常重溫,代代相傳,使其不斷發揮出教育人們啟迪人們的時代價值。
堅持理想信念的共產黨人精神是長征精神的重要時代特征。中國共產黨立黨之初就明確,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為無產階級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要甘于奉獻,不惜犧牲。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這種共產黨人的精神,先后體現為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鐵人精神和孔繁森精神等,一脈相承。雖然時代在發展,共產黨人的這種本色始終沒有變,也不能變,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在國際風云變幻中能夠堅守住社會主義陣地的重要思想基礎。
堅持國家集體個人相統一和共同富裕原則的社會主義精神是長征精神的重要時代表現。中國工農紅軍之所以在長征的險境困境中能夠堅持奮戰并最終取得勝利,在于大家唯一目標就是為了創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此外工農勞苦大眾沒有別的出路。歷史已經證明并將不斷證明,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強大中國。中國經過摸索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管經歷多少曲折和挫折都不會動搖,因為離開了社會主義道路,人民群眾決不會答應,歷史也不容倒退,這是當今中國的重要社會基礎,也是長征精神在新時代的不斷延續。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等,也正是社會主義精神在當今時代的體現。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和社會機會均等的人民創造精神是長征精神的重要時代內涵。當年紅軍長征依靠全體將士英勇殺敵和獲得人民群眾支持所創造的奇跡,體現了人民是創造歷史的英雄,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主要動力。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新中國迅速改變了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中華民族開始重新站立了起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需要不斷擴大和發展人民民主,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人民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的需要,是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政治基礎,也是從紅軍長征以來革命奮斗的根本目的。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老干部局原巡視員)
責任編輯/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