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偉林
擁軍愛民在冰城
■張偉林
哈爾濱市各級黨委、政府和駐軍部隊堅持發揚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積極創新工作模式,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形成了雙擁工作的政治強勢和內在動力,增強了軍政軍民團結,促進了國防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為實現哈爾濱振興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哈爾濱市也因此連續八次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及“黑龍江省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
(一)健全了領導機制。堅持把強化雙擁工作的組織領導作為最強有力的政治保證,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主要領導和駐軍首長任副組長,46個市直部門及駐哈師以上部隊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軍地座談會、現場辦公會等,共同協商全市雙擁大計。建立了市、區、街、社區四級770個雙擁組織,形成了上下貫通、左右相連、條塊結合的雙擁工作網絡。
(二)健全了運行機制。堅持把雙擁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部隊建設的總體規劃統一部署,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目標管理統一考核,納入黨政軍領導“一把手”工程統一要求,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統一安排,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內容統一衡量,納入學習教育計劃統一組織,使雙擁工作在運行上更加規范。每年年初,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下達年度工作任務和目標,市雙擁辦逐條分解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和各區、縣(市),明確責任單位和時限要求,定期對成員單位的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三)健全了保障機制。全市建立健全了自下而上的監督評估和督辦落實制度,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實行“一崗雙責”,不僅管行業,還必須管雙擁,做到任務明確,職責清晰。市委、市政府、哈爾濱警備區先后制訂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雙擁工作的意見》《哈爾濱市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人大代表監督檢查、雙擁工作成員單位報告工作、軍地走訪慰問、軍地合署辦公等制度,保障了雙擁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一)全力加強全民教育平臺建設。堅持把國防雙擁教育納入全民教育體系。全市1900余所中小學校把國防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融為一體,凡新生入學都要組織學生進軍營體驗軍旅生活。全市國防教育基地已達到34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12個、市級19個。為充分發揮國防教育基地作用,近幾年先后投資2400余萬元在趙尚志、趙一曼烈士陵園內建設碑林;投資2000萬元改造“四野”前線指揮部舊址;投資350余萬元對哈爾濱烈士陵園進行綠化修整等。
(二)持續抓好雙擁模范典型培養。先后培育出全省十佳杰出擁軍模范、省首屆優秀“兵媽媽”——道里區安和街道正義社區居民劉云霞,全國十佳滅火尖兵、省十佳杰出愛民模范、省首屆優秀女官兵——武警哈爾濱市消防支隊道里中隊指導員楊丹等一大批雙擁工作典型。用群眾身邊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鼓舞、感召、激勵全市廣大軍民積極參與雙擁創建熱情,使關心國防事業、支持軍隊建設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三)扎實開展雙擁模范城(縣)創建宣傳。注重發揮新聞媒體和傳播媒介的引導作用,在全市主要街道設置大型永久性雙擁宣傳牌120余塊;在火車站、汽車站、公園、商場等公共場所設立“軍人優先”標識;在主要出城口及醒目位置設立、更新永久性雙擁標語牌;利用全市各大電子屏幕、280余個樓宇電視系統及公交車、出租車電子顯示屏,定期循環播放國防和雙擁宣傳畫面及標語,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創建宣傳氛圍。
(一)堅持為重點優撫對象提供生活保障。建立了哈爾濱市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持續提高“三屬”、在鄉復員軍人、殘疾軍人、帶病退伍軍人、參戰參核人員的撫恤、補助標準,并普遍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出臺《哈爾濱市扶助重點優撫對象維修新建住房實施方案》,3年來,各級政府累計投資1451萬元,使重點優撫對象的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制定了《哈爾濱市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在所有定點醫療機構安裝民政優撫醫療管理系統,實現了“一站式”即時結算全市聯網,極大方便了廣大優撫對象看病就醫。
(二)堅持為軍轉干部、隨軍家屬、退役士兵、軍休干部提供安置保障。4年來,計劃內軍隊轉業干部全部安排到各級政府部門和行政支持類事業單位。軍休干部全部納入醫療保險保障,落實了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征兵及接收退役士兵任務圓滿完成,安置城鎮士兵占應安置總數的83%,對4000余名退役士兵進行了10個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安置隨軍家屬400余人,為軍人子女入學落實了照顧性政策。
(三)堅持為駐軍部隊建設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自2012年以來,市級財政累計投入12.54億元,用于改善部隊基礎設施、訓練設施及生活設施。駐哈各大專院校把提高官兵文化水平、為部隊輸送和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工作重點。哈爾濱工業大學面向部隊長年招生,全市創辦軍旅專業學校30余所,開辦技能培訓班130余個,建立“軍營流動圖書館”54所,為部隊贈送各類圖書30余萬冊。
(一)創新社區擁軍載體,雙擁工作網絡覆蓋城鄉。堅持雙擁工作從基層連隊、社區抓起。南崗區革新街道辦事處與駐哈空軍某部警衛通信連共建,譜寫了一曲持續40年的軍地餃子情,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道里區正義社區先后與區武裝部、武警一支隊二中隊等建立了共建共育關系,定期開展文體、練兵習武等活動,凝聚了軍民關系,增進了軍民友誼。
(二)創新行業擁軍載體,雙擁工作體系逐步完善。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實現了行業擁軍與軍地共建有機結合,構建了覆蓋社會各領域全方位的雙擁共建格局。市第一社會福利院30年來堅持開展模擬家庭認親活動,組建由老人、職工、戰士及學生組成的四位一體的三代人模擬家庭,譜寫了一曲曲軍民共建的感人篇章。
(三)創新企業擁軍載體,雙擁工作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多年來,以哈飛、東安、哈電氣、哈軸等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代表的軍企共建單位,實現了軍民技術資源融合。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迅猛發展,“兩新”組織開展雙擁共建成為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新亮點。道里區修偉良人際溝通藝術學校,在全省設立了首個“現役軍人人際溝通培訓基地”,對駐哈部隊官兵進行人際溝通教育培訓,深受歡迎。
(一)在應急處突中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每當危難時刻,子弟兵總是挺身而出。2013年冬季,哈爾濱市遭受了罕見的強降雪襲擊,造成城市交通一時告急。危難之處顯身手,駐哈部隊官兵迅速投入破冰除雪、維護秩序等應急搶險行動中,累計出動官兵17600人次,車輛裝備60多臺次,清除積雪路段20多公里,為實現保民生、保生產、保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在振興發展中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幾年來,駐哈部隊官兵視人民為父母,把駐地當故鄉,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發展戰略和目標,積極參與地方四個文明建設,以實際行動詮釋人民軍隊的英雄本色。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治理“三溝一河”、綠化哈爾濱、“六個一百”大項目等重點工程建設中,出動兵力3.6萬人次,車輛8000多臺次。積極參加駐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施軍警民聯防聯治,在各種重大活動、重點目標的安全保衛中發揮了保障作用。
(三)在扶貧幫困中充分發揮助力軍作用。一是提供物資支持。省軍區組織開展的“千名將校助學工程”,使1100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二是開展科技扶持。各部隊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富民政策,主動與村屯掛鉤,廣泛開展“科技扶貧”“科技興農”活動,為駐地群眾送科技書籍3萬余冊,在扶貧點開辦科技文化夜校,舉辦各種科技技能培訓班150余期,提高了駐地群眾的文化素質,增強了造血機能。三是進行醫療幫扶。近年來,哈爾濱市駐軍醫院始終把“關愛功臣健康行”義診活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先后選派醫療專家赴各區(縣),深入鄉(鎮)、村(屯),進行巡診義診,幫助革命功臣、困難群體解決看病、就醫等實際困難,受到了廣大民眾的一致好評。
(作者系哈爾濱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