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 蕾
中俄旅游發展研究
■趙蕾
旅游是開放的窗口、友誼的橋梁,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的最好方式,是國家層面與民間外交最活躍、最有效的渠道。始于1988年的“中俄邊境一日游”項目,使俄羅斯成為中國最早開展入境旅游合作的國家。1991年俄羅斯聯邦政府成立,兩國的人文交流進一步加強,其中旅游對中俄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和貢獻日益增長。如今,俄羅斯已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客源國之一,中國與俄羅斯互為重要的客源國和目的地國。旅游已從中俄外交的邊緣走向外交的中心,中國對俄旅游更是中國旅游外交中的閃耀亮點,對服務中俄關系及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一)從游客屬性結構分析。近5年,俄羅斯來華旅游者中,25-44歲的游客比例最大,約占總人數的一半;45-64歲的游客約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一;15-24歲的游客約占總人數的十分之一。就游客性別分析,女性游客居多,占到二分之一強的市場份額。
(二)從游客出行目的分析。中國國家旅游局官方數據顯示,近5年,俄羅斯來華旅游者的目的主要可分為會議商務、觀光休閑、探親訪友、服務員工和其他五項,其中,觀光休閑者最多,占總人數的40%以上,2011年達到57%,其中中醫養生成為新的熱點;其次是參加會議、商務的游客占25%-35%的市場份額。
(三)從游客需求取向分析。俄羅斯來華旅游者中,一兩天的短途旅游者較多,但長途旅游有增加的趨勢。俄羅斯游客的旅游區域,不再局限于邊境口岸和邊境城市,正在向我國中部、南部地區延伸。除哈爾濱、沈陽、北京、烏魯木齊等地備受俄羅斯游客青睞外,海口、三亞、青島、煙臺、秦皇島、興城和大連等海濱城市越來越受俄羅斯度假游客的喜愛。
(一)經濟支撐不足。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始于改革開放,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旅游業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2015年,旅游業直接投資首次突破一萬億元,達到10072億人民幣,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2%的增速高出30%,比全國第三產業10.6%的增速高出31%。可見,伴隨著入境旅游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政府加大了對旅游事業的支持,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全國旅游投資中對俄旅游的投入屈指可數,沒有大項目的資金投入;作為對俄旅游主戰場的黑龍江省,經濟自身發展乏力,對旅游發展的資金支持更是杯水車薪。
(二)旅游成本過高。兩國地域廣闊,經度跨度較長、旅游交通成本較高。此外,就俄羅斯本國而言,處于歐洲部分的地區鐵路網非常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出行的選擇性較強;而處于亞洲部分的地區鐵路網比較稀疏,僅有一條橫跨亞歐大陸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將俄羅斯的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連接起來,但高達約合近500美元的鐵路票價極大地影響著俄羅斯人來華旅游市場。旅游成本過高是影響俄羅斯人來華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旅游競爭力有限。俄羅斯是地跨歐亞兩大洲的歐洲國家,陸上與亞洲的中國、朝鮮、蒙古等14個國家接壤,且與日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冰島、瑞典隔海相望。俄羅斯人出境旅游國家的選擇空間較大,美國、加拿大、日本等世界旅游強國具有較強競爭實力,而土耳其、埃及、希臘、泰國則是俄羅斯人熱衷的旅游目的地。中國無論是在旅游景區的可游性、交通的便捷性、住宿的舒適性、資訊的全面性以及服務誠信、服務態度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競爭弱勢,旅游競爭實力不強。
(四)務實合作不夠。中俄雙方的許多合作規劃都涉及到旅游發展,但一些仍停留在紙上,中俄同江大橋建設項目、中俄跨境旅游園合作項目、中俄空中索道項目、圖們江三角洲中俄朝國際旅游合作區等項目推進緩慢,難以在計劃時間內完成。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俄羅斯,兩國元首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合作共贏、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強調,“中俄面臨的戰略任務是把兩國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政治關系優勢轉化為經濟、人文等領域的務實合作關系。”
(一)搶抓發展機遇,不斷深化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雖然近兩年,俄羅斯經濟受國際經濟制裁和油價暴跌的影響,處于持續衰退之中,導致國民消費能力受阻、來華旅游人數減少,但作為世界大國、旅游強國,俄羅斯人的休閑意識、旅游愿望不曾減少。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中國旅游年”開幕式上的致辭,凸顯了中俄兩國對開展旅游合作的重視,強調了中俄旅游在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的特殊作用。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俄羅斯期間與普京總統簽署了《中俄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這為教育、旅游等中俄人文交流帶來極好的合作前景。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中強調,“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參與到‘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對俄旅游應抓住中俄全面深化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發展契機,繼續發揮旅游在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方面的積極作用,深入挖掘中醫、北藥、特色食品的綠色優勢,站在新的高度開展對俄旅游。
(二)加大創新力度,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世界產業發展的軌跡來看,旅游這一朝陽產業是經濟乏力時期最具增長潛力的產業。從世界人民的消費意愿來看,旅游已成為當今人們的剛性消費需求。即使今天消費能力有限,消費實力不足,但人們的消費意愿和消費熱情仍然存在。這是未來中俄旅游深入開展的前提和基礎,是中國堅定對俄旅游市場開發的信心所在。中國對俄旅游,應從俄羅斯游客需求變化的角度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做牢基礎性工作,謀求全面深入發展。就客源市場而言,改變現有入境游客主要集中于俄遠東地區的現狀,將客源市場的中心移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經濟活躍地區,積極吸引中心地區游客的眼球。就旅游目的地而言,針對俄羅斯游客的需求特點,在傳統觀光購物游的基礎上,應加大中醫保健游、溫泉養生游、休閑度假游、冰雪娛樂游等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加快旅游系列線路和中俄航空專線的合作,加強商、養、學、閑、情、奇的拓展,讓黑龍江不再成為旅游目的地,而是成為中轉地,改變產品供給不足的現狀,進而延長俄羅斯游客在中國的旅游線路和停留時間。就旅游營銷而言,應加大科技興旅的扶持和支撐。在家坐觀動態信息、先比較再出行已成新的消費方式。唯有“科技興旅”才能不被“互聯網+”和“旅游+”時代所摒棄,才能實現“酒香不怕巷子深”,為俄羅斯人民提供全面、準確、清晰的中國旅游資訊。總之,應加大創新力度,探索旅游新業態和營銷新模式,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提升合作實效,積極發揮旅游外交的帶動作用。據俄羅斯學者統計,1986-2000年國家專項綱要的執行率為30%,1996-2005年國家專項綱要的執行率為10%。現任俄遠東聯邦區總統代表伊沙耶夫在2007年曾表示,俄聯邦制定的投資規劃幾乎從未執行過。雖然沒有近10年俄聯邦政府投資規劃執行情況的統計,但梳理近幾年有關中俄旅游各類戰略協議和合作計劃的執行情況后不難發現,按計劃開工、按進程完工、按標準興建、按要求達標的項目并不多見。有些項目在“十年磨一劍”中艱難推進著,有些項目則成為“紙上談兵”的例證。中俄人文合作,特別是中俄之間的旅游合作,當務之急是落實已商定的相互投資“示范”項目和已簽訂并開工的重點推進項目。應站在新的高度,盡快實施“旅游線路暢通戰略”,加快交通建設并完善合作機制。應更積極地探索“旅游+金融”,創新金融對中俄旅游項目的支持,做好邊貿和邊境地區旅游服務本幣結算工作,為擴大人民幣和盧布結算創造良好條件。特別是要建立人才培養儲備機制。應幫助俄語導游通過在職深造提高服務能力;應增加俄語教學力度,改變只有邊境地區設俄語教學的現狀;應設立俄語導游網上學習平臺,幫助有學習俄語意愿的導游和有俄語基礎的其他行業從業人員自主學習;應建立中俄人文交流官方網站,開辟中、俄雙語無障礙交流平臺,全面報道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即時展示中俄合作交流的信息與進程,設立“中俄旅游”版塊,展示旅游外交風范,助推中俄戰略及計劃的落實和完成,把良好的政治氛圍化為務實合作,積極發揮旅游外交的帶動作用。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責任編輯/徐朝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