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正華
?
論武漢法語聯盟建設與武漢區域外交拓展的互利性
夏正華
武漢地處中國腹地,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呈現一種奮起直追的態勢。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武漢市開展更好的城市外交創造了條件,而城市外交的有效開展也為武漢綜合實力的提升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動力。透過一個外國語言文化機構在武漢的發展經歷,可以看出以文化交流為表現形式的城市外交,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互利性。
法語聯盟 區域外交 文化軟實力
[Résumé]Située au confluent du fleuve Yangtsé et de la rivière Han, la ville de Wuhan est la principale agglomération de la Chine centrale. L'économie de Wuhan semble être une des plus prospères de Chine; quant à la Relation avec l'étranger, élément moteur de la croissance économique et du dynamisme social, Wuhan entretient des relations toutes particulières avec 19 autres villes étrangères (y compris Bordeaux en France). En donnant un aper?u de l’histoire du développement de l’Alliance Fran?aise de Wuhan --- tant une école de la langue fran?aise qu’une communauté multiculturelle, on pourra bien découvrir la promotion mutuelle entre les économies locales.
武漢屬于中國國內最早一批被批準建立法語聯盟的城市[1]Alliance Fran?aise Chine. http://afchine.org/spip.php ,中國法語聯盟網. 最后瀏覽日期為2014-10-30.。法語聯盟-武漢法語培訓中心(簡稱:武漢法語聯盟)成立于2000年,至今已有15年的辦學歷史,目前在武漢已經建有三所校區,分別為武昌總部,漢口校區,沌口校區。武漢法語聯盟是法國在我國中南地區官方唯一承認的語言培訓機構,隸屬于法國外交部和武漢大學[2]Alliance Fran?aise Chine. http://afchine.org/home.htm ,中國法語聯盟網. 最后瀏覽日期為2015-05-30.。
武漢成為法語聯盟的選址,第一考量在于鞏固和擴大地區經濟發展“外向型”的特色,將中法長期友好合作的穩固關系保持下去。湖北省與法國洛林大區和阿基坦大區建立省級友好關系、武漢又與波爾多市保持著城際友好關系,2001年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在訪問波爾多市時就曾高度評價該市與中國武漢的合作,將兩座城市的關系形容為“中法兩國間發展最好的友城”。法國前總統雅克·希拉克在2006年其任期內訪華,行程內容中的一項就是訪問武漢。當時他盛贊“武漢這座歷史悠久、繼往開來的城市,經濟增長率每年達15%。在世界人民眼里,它代表著中國中部地區的經濟核心,代表著內地趕超繁榮的沿海地區的決心。在這里我們已感受到了武漢的雄心。”[3]http://cnhan.com/gb/content/2006-12/13/content-htm, 2006-12-13, 漢網. 最后瀏覽日期為2015-05-01.湖北省是法國在中國投資最密集,強度最大的省份,涉及汽車,機電,金融,化工,電力,商業零售,食品加工,化妝品制造等十余個方面;武漢市在全國更被稱為法國企業的聚集地---在武漢的歐洲投資,法國占到了60%以上。武漢沌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吸引了以巨頭標致.雪鐵龍,雷諾為主的法國汽車產業以及法雷奧車燈為代表的零部件配套產業的公司,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是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先行區。其中的武漢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是中法最大的轎車合資合作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成立時就圍繞著東風標致國產化項目開始了密切合作,2013年7月實現了第300萬輛汽車的生產下線。2013年12月16日,東風汽車公司和法國雷諾汽車公司簽訂合資經營合同,共同投資77,6億元人民幣,在漢組建了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法國技術,人力和資金等多方面的投入,對于打造武漢成為中部車都提供了基礎優勢;而武漢汽車整車企業的做強,汽車產業集群的完善更為法國帶去持續商機與效益。中法雙方的經貿合作并不局限于汽車制造及零部件生產這一產業中,更向環保,高新技術等多領域拓展。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和武漢市副市長賈耀彬于2013年底率團訪法時與法國生態、可持續發展和能源部還簽署了關于雙方未來合作細節的工作計劃,其中包括在武漢市內選址開展中法生態新城的建設項目。雙方有信心共同迎接在可持續城市化進程及環境保護領域的種種挑戰。[4]http://www.ambafrance-cn.org/article22097.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網站. 最后瀏覽時間2015-06-15.2005年湖北省與法國進出口貿易額為4,86億美元;2012年全年的鄂法雙邊貿易總額達到8,35億美元;2013年前9個月,湖北與法國的貿易總額則達到9,1億美元[5]http://gongyi.ifeng.com/special/zf50/zuixin/detail_2014_03/31/35314252_0.shtml,2014-03-31,鳳凰網公益. 最后瀏覽日期為20155-06-18.。從上述事實來看,區域經濟中吸引外資并充分運用,對外貿易保持穩健發展態勢,實現互惠合作,這些均為醞釀更深入持久的文化交流增添了一塊決定性的砝碼。現實中,從湖北省,到武漢市政府和各相關單位,都很重視發展與法國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從法語聯盟在武漢的成立和建設這件有持續性的事件上,政府也一直給予肯定和關懷。作為一個對法友好城市,武漢市在職勞動力人口中講法語的人數居全國前列,這些都使法國人對湖北武漢懷有深厚的感情,對這一地區寄托著更多的重視與期待。
第二個考量,在于完善法國駐武漢領事館的配套支撐機構。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于1998年10月成立,這是法國在華的第四個總領館,更是新中國成立后武漢市的首家外國領事館。因為肩負著開發與領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及教育等方面的關系,緊隨其后所設立的法語聯盟可以作為伙伴,協助發展某些分項領域的事務,這就確保了法國在中國內陸地區,可以穩步地,多領域地發展合作交流。直到現在,法語聯盟的歷任校長都保持著每周一上午與領事館領事與各專員的見面和例會:匯報工作進展,商定工作計劃,明確工作范圍。通過這種及時的溝通,加強配合,保證“從分工到協同”的模式體現出高效性。
第三個原因,在于武漢市擁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超前的辦學理念。眾所周知,法語聯盟進入中國內地都遵循2003年頒布的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分別與中國當地的一所大學結為合作伙伴,目的是開設官方許可的,高質量的法語教學機構。在武漢,這個合作高校是武漢大學。武漢大學與法國的關系,源于1964年中法建交后武漢被列為中法兩國合作交流的基地城市之一。1979年,中法兩國簽署了政府間教育文化交流協定,決定首先把武漢大學作為兩國政府教育文化合作的重點單位。1980年,法國外交部又專門與武漢大學簽署了自中國改革開放后中法兩國在教育文化領域的第一個合作備忘錄。由此正式拉開了武漢大學與法國相關部門、機構和組織在教育、文化、科學、技術、經濟、醫療等多層次合作的序幕。幾十年間,武漢大學開展的中法交流與合作覆蓋了人文社會科學、理學、工學、醫學,成為與法國聯系最緊密、合作最廣泛的中國高校之一。基于深厚的合作感情,在當時尚未出臺中外合作辦學的法規條例之前,武漢大學國際交流處率先于1999年提出吸引法語聯盟來漢共建“武漢法語聯盟”(初期名稱為“武漢法語培訓中心”),校址設在武漢大學內部。這是貫徹武漢大學國際化辦學理念的又一次有遠見的嘗試。這項提議被呈遞到法國巴黎法語聯盟總部,經過一系列可行性論證而獲批準,于是有了2000年武漢法語聯盟的成立以及第一任法方派遣校長的上任。迄今為止這也是中國中部經濟區域唯一的法語培訓基地。其實,武漢的優質教育資源并非局限于一所高校,而是存在于一個學科精銳,特色各異的高校群體里面。這些院校之間已經形成“強強聯合”---通過多校聯合辦學的模式形成學科資源優勢互補,同時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致力于推動高等教育的改革。這樣一個寬口徑的教育市場,流淌著開放的意識,讓法語聯盟從建校之初就走上了一條高速平穩的發展道路,吸引了眾多學生在此學習法語。
經過了15年的發展,武漢法語聯盟發展為一支由近40名教師和20名行政人員組成的工作團隊,每年接受學生4000余人,每年完成法語教學60萬學時,在全國“法語聯盟”教學基地中位居第一[6]http://gongyi.ifeng.com/special/zf50/zuixin/detail_2014_03/31/35314252_0.shtml 2014-03-31,鳳凰網公益. 最后瀏覽日期為2015-06-18.。固定的辦學場地達到2000多平方米,辦公設備和教學設施先進齊全,圖書館藏豐富。從課程設置上來看,法盟在成立之初所開設的均為出國強化班,提供應試型教育課程---為法語零起點的,以赴法留學深造為目標的學生教授基礎法語,寫作,口語,聽力課程。經過多年對學習者的追蹤觀察并總結經驗,現在的出國強化課程雖然仍是主打課程(所占比例達85%),但立足于培養全面語言能力的目標,法盟盡量細化了課程種類:有基礎法語,口語強化,法語寫作,留學面試輔導,TEF/TCF沖刺[7]TEF:全稱為Test d’Evaluation de Fran?ais法語水平測試,是由法國工商會和法語聯盟主辦,由法語聯盟總部負責出題及閱卷,通過其海外分部組織法語水平考試,是法國教育部正式承認的,赴法留學人員均要參加的一項考試;TCF全稱為Test de Connaissance du Fran?ais法語知識測試 ,是由法國國民教育部推出的,由法國國際教育研究中心組織的法語水平測試,用途同上。,DELF/DALF沖刺課程[8]DELF:全稱為Dipl?me d’études en Langue Fran?aise (法語學習文憑),DALF全稱為Dipl?me d’Approfondi de Langue Fran?aise(法語深入學習文憑)。兩項均屬于國家級法語文憑,由國家教育部制定。,還有專業法語(主要包括科技法語,經管法語)。通過多元化地營造法語氛圍,幫助他們“想象著把自己置身于與別人不同的文化世界并去感受他或她的感受”[9]【美】拉里·A·薩默瓦:《跨文化傳播》,閔惠泉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P251。;此外,考慮到“外語的規則對非本語種的人來說常常顯得有些隨意和不合理,但對于本國人來說,這種規則卻更能表達出要表達的意義,更富有邏輯性”[10]【法】米歇爾·蘇蓋,馬丁·維拉汝斯:《他者的智慧》,劉娟娟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P178.,還預設了一些跨文化交際中可能碰到的問題或障礙,培養他們的溝通與應變能力,指導他們理性的換位思考。簡單地說,現在的法盟致力于深化語言學習的內涵:倡導用豐富的課程去淡化取得簽證這個短期的目標,構建完備的知識儲備和心理儲備去迎接新環境,新生活的挑戰。
法盟近年來在武漢三鎮都設立了校區,這樣能夠更好地兼顧各區域的經濟與人文特點,做到結合法語學習者的不同目的而調整機構的開課方向。比如:沌口校區所在區域是法國企業的聚集地,不少法企職員因為工作需要而接觸法語,并且是專業性較強的法語(如科技法語),所以該校區增加了在職人員語言強化班;武昌是教育和高新產業的集中地,又是武漢法盟的總部,所以這里現在開設了法語愛好者初中高級興趣班(涉及烹飪,品酒,戲劇,舞蹈以及旅游實用法語等)。另外,基于法語在武漢的教育發展歷史悠久,武漢有數所中學也開設法語課程,武漢市外國語學院更有以法語作為第一外語的班級,所以三個校區還專門制定了青少年寒/暑假語言體驗課程,讓越來越多各年齡層的人都有機會接觸法語。所有這些興趣班現在可以占到法盟課程的10%-15%。
在武漢還有一群“法盟的朋友”[11]http://www.traitdunionmag.com/les-amis-de-lalliance-francaise/,2014-10-01, 法語世界網站. 最后瀏覽日期為2015-04-30.。他們是法國人,生活在武漢,更確切地說,是住在武漢沌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法國人。該區域吸引了眾多法國企業來漢投資,或組建合資公司,大批法國員工也來到這個嶄新的異域環境投入工作,隨他們同行的還有家人孩子,這樣150,60個家庭就構成了一道旅居武漢的法蘭西風景線。各個家庭中的丈夫們在公司里忙碌著,而妻子與孩子們會有更多的時間接觸武漢市民,進入學校和加入各種團體。法盟的沌口校區成為他們的活動大本營,幫助他們了解本地習俗,專門開設中文課讓他們適應生活。而這些熱情外向的法國女士們也自發地組成團體,與法盟攜手,嘗試擴充跨文化交流的新內容,使得沌口“法國街”為武漢市民所熟知。目前他們會定期(每月一次)舉辦“跨文化之約”的主題活動,小到了解和對比中法民間習俗,餐桌禮儀,語言俚語的內涵,大到認識中國的政治制度,經濟分布,地理人口,再將法國的歷史文化加以介紹,從多角度去增進彼此了解,促進融合。因為要兼顧孩子的教育,法國媽媽們更樂意把孩子放到當地的兒童群體當中,并且利用每周日這樣的親子時間開設“故事講堂”,給中外孩子們講法國的童話,或者聆聽中國古典傳說,擴大體驗跨文化樂趣的受眾群。
一個海外語言傳播機構辦得成功與否,要看語言所依托的文化吸引力大不大,能否源源不斷地給予學習者新的動力;放在一個文化間相互交流,交鋒,交融的大時代中,這個機構強盛的生命力更體現在包容變化,兼容精華,適應時代。武漢法語聯盟是一個平臺,向其扎根的所在地呈現當代法國和法語國家的文化形象---正如1943年,在法語聯盟成立60周年之際,戴高樂將軍臨時政府所宣布的:“我們和其他人之間精神和道德上的自由碰撞使我們的文化得以傳播,讓所有人從中受益。組織這樣的碰撞和交流,就是法語聯盟誕生的原因,也將是法語聯盟繼續下去的原因。”[12]Chaubet Fran?ois, La politique culturelle fran?aise et la diplomatie de la langue, l’Alliance Fran?aise. L’Harmattan, Paris, 2006, P321.這個組織更如同一個活力因子,帶動了武漢地區的對外交流和國際化視野。這其中,武漢法語聯盟的教師們如同擴大法語影響,傳播法國文化的代言人,在他們的努力下,一支精通法國知識的人才隊伍在日益壯大。據悉,在中國赴法留學的申請中,湖北地區的申請人數量占全國第一,所申請專業以管理、金融、經濟、旅游和酒店居多。[13]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4/10/491258.html,2014-10-29,長江商報. 最后瀏覽日期為2015-06-28.而法盟工作團隊更協助武漢市政府,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舉辦“中法文化年”,“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動,用音樂,攝影,展覽,漫畫,甚至街頭藝術等雅俗共賞的文化形式,從感官到思維給普通大眾帶來多元的認知與觸動,促進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
武漢---作為最先開放,最具活力也最有吸引力的中部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隨著國家內向戰略的實施和國家經濟結構的轉型,正在迎來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對18省份在“一帶一路”規劃中的定位予以明確。關于武漢,將會成為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這樣的戰略高度,要求武漢人具備更加包容的心態,進一步強化城市外交意識來促進所在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用軟實力服務于硬實力,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應該繼續運用法語聯盟這個文化機構來搭建交流平臺,密切與法國駐漢領事館的關系,溝通信息,分享資源,用城市外交的累累碩果幫助武漢成為“立足中部,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國家中心城市”[14]http://house.cnhubei.com/jryw/201112/t1927831.shtml.最后瀏覽日期為2014-10-30.。
(責任編輯:羅國祥)
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