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鋒
(廣東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淺談如何提高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質量
黃偉鋒
(廣東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屬新型墻體材料的一種,是在鈣質材料(如水泥、石灰)和硅質材料(如砂子、粉煤灰、礦渣)的配料中加入鋁粉作加氣劑,經加水攪拌、澆注成型、發氣膨脹、預養切割,再經高壓蒸汽養護而成的多孔硅酸鹽砌塊。它具有輕質、高強、保溫、隔熱、吸聲、防火、可鋸、可刨加工等特點。主要用于框架結構、現澆混凝土結構建筑的外墻填充、內墻隔斷,也可用于抗震圈梁構造多層建筑的外墻或保溫隔熱復合墻體,有時也用于建筑物屋面的保溫和隔熱。按照原材料的不同,目前我國主要生產砂加氣和粉煤灰加氣制品。和粘土制品及其他新墻材相比,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主要優勢在于:塊大,施工簡便;密度小,減輕重量,減輕基礎負擔,導熱系數小,符合建筑節能50%的要求,是良好的自保溫材料。大力發展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可節約大量土地、能源,又能變廢為寶,凈化環境,節能減排,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廣東省內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生產企業數量眾多,而且各生產企業的生產工藝技術、質量控制、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所生產產品質量不穩定,產品質量有待提高。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是一種新型輕質墻體材料,主要用于墻體砌筑,它具有重量輕、施工快捷、保溫隔熱、耐高溫、隔音好和經濟實用等諸多特性。大力發展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生產,可節約土地資源、減少能源消耗,綜合利用廢渣,減少環境污染,在建筑節能的大環境要求下,我省一線大城市已普遍應用,二、三線城市也在逐漸普及應用,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廣東省蒸壓加氣混凝土生產企業數量已達上百家,2015年全省新增企業約20多家,同時也有約10家企業關停,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按2014年的銷售額計算,2015年廣東省專項監督抽查的企業當中年銷售額達5000萬元及以上(大型)的企業有2家,年銷售額在2000~5000萬元之間(中型)的企業有30家,而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以下(小型)的有33家,按產值計算中小型企業占據絕大多數。通過連續幾年的全省專項監督抽查,技術培訓的加強,行業人員的素質得到提高,企業的質量意識不斷加強,產品質量普遍有所改善,但低水平重復建設依然存在,低價競爭的情況仍普遍存在,管理及工藝控制仍存在較多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企業的監督管理與引導,需要通過對企業人員培訓學習以提高工藝、管理水平,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廣東省各地市企業分布情況詳見表1。

表1 企業分布情況
2011年至2015年廣東省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情況如下。
2011年抽查了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湛江、茂名、陽江、中山、惠州、東莞、清遠、梅州、汕尾、汕頭等15個地區的31家企業生產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共31批次,檢驗不合格10批次,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32.3%。
2012年抽查了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湛江、茂名、陽江、中山、惠州、東莞、清遠、梅州、汕尾、汕頭、揭陽、潮州、云浮、韶關、河源、順德等21個地區的94家企業生產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共101批次,檢驗不合格45批次,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44.6%。
2013年抽查了廣州、深圳、珠海、佛山、順德、江門、湛江、茂名、中山、肇慶、惠州、東莞、清遠、揭陽、河源、云浮等16個地區80家企業生產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共80批次,檢驗不合格31批次,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39.0%。
2014年共抽查了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河源、惠州、東莞、中山、江門、湛江、茂名、肇慶、清遠、揭陽、云浮和順德16個地市(區)的65家企業生產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65個批次,經檢驗實物質量不合格的有13批次,產品實物質量抽樣檢驗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20%,產品有標識廠家共21家,占所抽查企業總數的32.3%。
2015年共抽查了廣州、深圳、珠海、佛山、韶關、惠州、汕尾、東莞、中山、江門、陽江、湛江、茂名、肇慶、清遠、揭陽和順德等17個地市(區)的80家企業生產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80個批次,經檢驗,18個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22.5%。
由以上歷年抽檢結果可以得知,廣東省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質量不合格發現率比較高,產品質量上下波動,不穩定。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作為墻體材料在建筑中起到圍護、隔音、節能、安裝吊掛等重要作用,如果產品質量不合格,將嚴重影響房子的使用功能,給用戶埋下安全隱患,所以急需想辦法提高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質量。
鑒于廣東省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有待提高,現結合我到省內各地市企業所查看到的真實生產現狀,通過和企業談話了解企業所面臨的困難和對市場監管的真實想法及建議,提出如下建議。
⑴各地市應該成立新型墻體材料協會,了解當地企業生產和市場情況,組織各生產企業進行協調協商,聯合各地市的監管部門(比如墻材革新管理辦公室)加強建設工地的產品質量監管,基本保證工地使用的都是合格產品,為生產企業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⑵生產企業需著力提高生產工藝水平,完善產品質量管理制度。企業應聘請有經驗的生產工藝師對整個生產流程進行嚴格控制把關,對每批進廠原材料如砂、粉煤灰、石膏、鋁粉等進行分析化驗,對不合格的原材料堅決退場不用,根據原材料的檢測結果對工藝進行適當調整;組建一個符合要求的試驗室,包括儀器設備和人員等,對試驗人員要進行上崗學習培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儀器設備應按時檢定,檢定合格再用。工藝師、生產工人和化驗員都需要進行生產工藝的培訓學習,全面提高技術人員和生產人員的素質,保證產品質量穩定;工藝師需要對每道工序的工藝要求進行嚴格控制,比如漿料的容重、溫度和細度等,蒸壓釜溫度和蒸壓時間的控制等。企業應根據工藝要求制定一套符合自己企業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用制度對企業生產進行管理和控制,每道工序應有具體的操作流程和工作手冊,方便工人按規定進行操作,以制度保證企業穩定生產和生產安全。
⑶建議協會組織專家組對企業生產現場查看和對技術人員進行現場考核。協會組織專家組對企業的生產現場進行查看,場地是否夠用,安排是否合理,工藝流程是否暢順,工藝如何控制,儀器設備是否達到生產要求,原材料和產成品是否按要求分開堆放等;專家組在生產現場檢查生產工人如何操作,是否按照工藝控制操作進行,是否能夠滿足生產工藝的要求;專家組應詢問工藝師生產工藝如何進行控制,有什么措施或方案可以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如果發生特殊情況如何補救處理;專家組在現場對化驗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問答考核或筆試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應敦促企業對該員工進行學習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⑷建議協會每個月份組織部分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生產成本估算,然后對協會成員進行公布,協會可以組織各生產企業進行開會協商,建議各生產企業統一產品出廠價格,避免各企業之間陷入低價惡性循環競爭,導致產品質量的下降。
⑸建議政府監管部門對隨機抽檢不合格的建設工地進行更加嚴厲的處罰措施,處罰認真執行到位,提高建設工地使用不合格產品的違法成本。建議認定在工地上使用的產品均為企業確認合格的出廠產品,無需檢查該企業的產品合格證,因為按照商品法規定,在市場上流通的商品都應該是企業生產合格的產品。對于生產企業的產品多次抽查不合格的,建議建立市場退出機制,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發生。歐美國家的產品質量普遍比較穩定,企業違法成本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治亂需用重典。只有當違法成本高到企業難以接受,一旦出現不合格產品將給企業帶來嚴重代價的時候,企業才會更加嚴格執行產品標準,把關產品質量,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出企業。也只有做到這種水平所有企業才會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樣的市場才是公平競爭的市場。政府監管部門更應該努力創造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對待所有工地,不論工地規模大小,也不論使用的是何種墻材產品,哪個廠家的產品,當檢測到工地使用了不合格的墻材產品,按統一標準進行嚴格執法,只有嚴格執行統一執法標準才會創造出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政府的公信力才會進一步彰顯。中國的法律不可謂不健全,但為什么普通民眾對中國的法律認可度不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執法部門受各種因素影響,沒能嚴格執法到位,或有部分嚴格執法到位而部分沒能嚴格執法到位,這樣就造成了人為的不公平公正,執法出現了偏差,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企業也會有很多抱怨,部分企業也就會抱著僥幸心理想方設法進行偷工減料,讓成本更低的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進行競爭。有法可依,違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只有真正每步都嚴格執行到位,企業才不存在僥幸心理生產不合格產品,市場才公平公正,促進市場的良性循環。
⑹建議產品質量監管的政府部門加強對企業產品的監督監管。不合格產品都是由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監管的政府部門應對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進行首次把關,加強對生產企業的產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監督抽查,或者專項監督抽查,將質量監管的利劍懸掛于企業頭上,讓企業時時刻刻都保持警醒,不能生產不合格產品,否則將受到嚴厲處罰,付出高昂的代價。
一個合格產品的誕生會涉及很多因素,但主要因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需要企業自身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的生產水平、產品質量控制能力、管理能力,企業從上層到底層統一樹立一種質量優先的意識,企業才能真正做強做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外因主要是政府監管部門掃清各種障礙,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讓所有企業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競爭,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優秀的企業提供一片沃土,讓優秀的企業帶頭走出一片新天地!內外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只有各方齊心協力,共同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