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皓男
(遼寧省康平縣水利局,遼寧沈陽110500)
灌溉管網中變徑管水力特性研究
史皓男
(遼寧省康平縣水利局,遼寧沈陽110500)
隨著管道輸水技術的發展,灌溉效率顯著提升。如何降低管網水頭損失是提升灌溉效率的主要途徑。基于國內外研究情況,通過水力學試驗和數值模擬對變徑管的阻力特性和流場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隨雷諾數的增大,變徑管局部阻力系數逐漸減小,管道水流處于阻力平方區;沿流動方向,壓力逐漸減小,在下游出現負壓梯度區;上游管道的流態較穩定,變徑段出現渦流,下游段紊流旺盛。
灌溉管網;變徑管;水力特性;試驗;數值模擬
隨著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快速增長,我國水資源日趨緊張,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1-2]。鑒于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灌溉方式為漫灌,研究節水灌溉技術迫在眉睫。目前,管道輸水在灌區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各級管道組成灌溉的管網體系較為復雜,如何合理進行管網設計仍需深入研究。降低管網水頭損失是提升灌溉效率的重要途徑,管網水頭損失包括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3]。沿程水頭損失計算較為簡單,可根據沿程阻力系數進行計算;但局部水頭損失計算較為復雜,是管網設計的難點,需根據局部阻力系數計算[4-5]。變徑管是管網中常用的連接件之一,可實現不同管徑之間的平穩過渡,在一定程度上減小水頭損失。因此對管網中變徑管水力特性的研究,對管網的合理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變徑管是灌溉中常用的連接管件,用于改變管道直徑,提升供水效率。本文試驗臺位于康平縣水利局,試驗裝置如圖1所示。試驗流程如下[6]∶首先在水池中加滿水,再利用水泵向管道系統輸水;利用調節閥1控制管道中的流量,流量通過精度為±2‰的電磁流量計測得;在變徑管前后分別設置兩個測壓點,測壓點的壓力由硅壓阻式壓力傳感器量測;在管道出口設置調節閥2用于控制測試管道中的壓力,水流經過回水管流回水池。試驗中用到的不同參數變徑管,如圖2所示。

圖1 試驗裝置示意圖

圖2 試驗用變徑管
硅壓阻式壓力傳感器是將壓力轉換為電壓信號的敏感元件,其由單晶硅的壓阻效應原理制作的。試驗中將壓力傳感器采集的信號傳輸到計算機,經過計算機的處理后,輸出壓力值。為了確保試驗數據的準確性,需對電磁流量計、壓力傳感器、管道和變徑管等進行標定和量測,測試系統電源采用穩壓電源。
2.1數學模型
數學模型選擇往往需要考慮流體的物性參數、試驗精度、測量設備、計算機性能等因素。本次選擇R N G k-ε模型,具有較高的計算精度。R N G kε模型考慮了湍流漩渦的影響,引入了低雷諾數流動粘性的解析公式,從而使計算結果具有更高精度和可信度。R N G k-ε模型在強逆壓力梯度、射流擴散率、回流、旋轉流動計算中的精度明顯高于SA模型和標準k-ε模型。整個計算過程涉及到流體的連續性方程、動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由于變徑管中的流動為穩定流動,因此忽略時間的影響。其連續性方程為[7]∶

其中∶u為速度;x為橫坐標;下標i,j=1,2,3分別表示x、y、z三個方向;ρ為密度;p為壓力;μ為粘度;δij為修正項;k為動能能量;ε為耗散率;α為修正因子;C1z和C2z為經驗系數;Gk為層流速度梯度產生的湍流動能。
2.2邊界條件設置
首先利用G A MB I T建立變徑管的模型,計算范圍選擇整個試驗段,網格劃分選擇六面體網格,對變徑管上游5倍和下游10倍管徑利用四面體網格進行網格加密,整個模型的網格數控制在30萬左右。網格劃分情況見圖3。進口為垂直管道的速度入口,出口為自由出流,考慮重力作用,設置定常流動,采用SI MP L E C法進行耦合,格式采用二階高精度格式,壁面無滑移,近壁面采用標準壁面函數計算。

圖3 變徑管網格劃分
3.1阻力特性分析
根據伯努利方程,灌溉管網水平管道中任意兩個截面水頭應滿足∶

其中∶p為平均壓強;z為平均高程;u為平均速度;α為動能修正系數。
不同流速下的沿程水頭損失計算式為∶

其中∶L為管道長度;d為管道直徑;g為重力加速度;v為平均流速。
變徑管局部阻力系數計算式為∶

其中∶hj為局部水頭損失。
在變徑管處,由于管徑的改變,使主流脫離邊界形成了漩渦,進而造成水頭損失,此稱為變徑管局部阻力損失。其包括變徑管本身造成的水頭損失和上下游管道受到直徑變化影響導致的水頭損失。在計算中利用沿程水頭損失和流程長度比值進行換算,能抵消管壁摩阻的影響。圖4給出了D N 90× 75變徑管局部阻力系數試驗值和計算值的變化情況。

圖4 局部阻力系數試驗值與計算值對比
不同參數的變徑管局部阻力系數對照如圖5所示。
由圖4和圖5可知∶雷諾數較小時,局部阻力系數較大,粘滯力作用最大。但隨著雷諾數的增大,流速逐漸變大,慣性力的作用逐漸占據主導位置。整體上隨雷諾數的增大,局部阻力系數逐漸減小,當雷諾數超過一定數值后,局部阻力系數基本趨近于一個定值,變化幅度很小,此時管道的水流進入阻力平方區。對于不同參數的變徑管,進入阻力平方區時的局部阻力系數差別較大。灌溉管網中的水流多數是阻力平方區狀態,因此可以通過試驗得到不同參數變徑管局部阻力系數分布情況,通過阻力系數可計算得到管網中變徑管的局部阻力損失,為管網設計提供參數取值參考。

圖5 兩種變徑管局部阻力系數對比
3.2變徑管流場分析
對變徑管D N 110×75進行了有限元分析。流速為0.85m/s,其X Z截面壓力云圖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沿管道自上游向下游方向,壓力呈逐漸減小的趨勢,變徑管上游管段壓力最大,下游管段較上游有明顯的減小,甚至在入口處出現負壓,在變徑管處逆壓梯度變化尤為明顯。

圖6 變徑管D N 110×75壓力云圖
負壓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水流受慣性作用沿變徑管流動進入下游管入口處時,水流方向改變不迅速,在變徑管收縮段到下游直管段的邊壁,主流在慣性力作用下會與管壁產生脫離現象,進而出現真空區,產生負壓。
管道中流速分布表現為軸線上流速最大,管壁處由于存在摩阻等阻力,向管壁逐漸變小,如圖7所示。變徑管上游管道的流速較小,流態較穩定,變徑段流速加快,進入下游段時發生強烈的紊流混摻,邊界層在變徑段形成渦流區,下游管段存在負壓現象,流態不穩定。

圖7 變徑管D N 110×75速度矢量分布
近幾年,我國農業節水灌溉研究進展迅速,滴管和微噴灌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國內對灌溉管網水力特性的研究還不多見,由于資料中給出的阻力系數多為經驗值,且變化范圍較大,根據傳統經驗數據設計灌溉管網會出現管徑選擇不合理、效率較低甚至出現爆管。本文通過水力學試驗和數值模擬對變徑管的阻力特性和流場進行了分析,通過本文方法可得到不同參數變徑管局部阻力系數分布情況,可計算得到管網中變徑管的局部阻力損失,為管網設計提供參數取值參考。
[1]武陽,李益農,劉群昌.大規模灌溉管網的發展分析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5(01)∶1-3.
[2]朱成立,謝志遠,柳智鵬.基于蟻群算法的灌溉管網布置與管徑優化設計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5(03)∶93-96.
[3]章少輝,劉群昌,白美健,等.規模化灌溉管網非恒定流模擬研究[J].灌溉排水學報,2014(Z 1)∶325-330.
[4]馬雪琴,呂宏興,朱德蘭,等.基于遺傳算法的樹狀灌溉管網優化設計[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3(04)∶50-52.
[5]王占林.A P N技術在遼寧省水情自動測報系統中的應用[J].水利技術監督,2015(05)∶14+77.
[6]張建國.渾河閘水情自動遙測系統技術應用[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08)∶45-46+56.
[7]夏云林.旱田節水灌溉技術——噴灌[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08)∶42-44.
T V 131.2+2
:A
:1672-2469(2016)05-0066-03
D0I∶10.3969/j.i s s n.1672-2469.2016.05.025
2015-11-11
史皓男(1980年—),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