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瑞典演講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發表了題為《青蒿素——傳統中醫給世界的一份禮物》的演講。她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藏,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藏中發掘出來的。沒有大家無私的團隊合作精神,我們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把青蒿素獻給世界。”演講過程中,她身后的大屏上展示了許多老照片:中國古籍、實驗用品、研究報告文獻等照片都再現了中國科研團隊在傳統中醫藥中尋找到寶藏,再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最終治病救人、造福人類的過程。演講最后,屠呦呦還與聽眾們分享了唐詩《登鸛雀樓》,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更上一層樓”,去領略中華文化的魅力,發現深埋在傳統中醫藥中的寶藏。
多維解讀
1.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中醫藥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在幾千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對于自然資源的藥用價值已經有所整理歸納。通過繼承發揚,發掘提高,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造福人類。
2.強調合作精神。每一項科研成果都離不開團隊合作。雖然發現青蒿素的殊榮給了屠呦呦,但她時刻不忘肯定與她一起奮斗過的其他研究人員的功勞,表現出她的高尚品德。
扎克伯格“裸捐”
美國社交網站“臉書”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2015年12月1日(美國當地時間)宣布,他和太太普莉希拉·陳的第一個女兒馬克斯誕生。在分享初為人父的喜悅時,扎克伯格表示將持有的臉書股票的99%(市值約450億美元)捐贈給他和太太普莉希拉·陳共同成立的慈善組織“陳·扎克伯格倡議”。
扎克伯格在致馬克斯的一封長信中,對女兒的愛和期待溢于言表,對人類正面臨的疾病、貧困、能源危機和不平等充滿責任感,誓言將盡力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多維解讀
1.充滿社會責任感。扎克伯格生活節儉,極為樸素,然而,在慈善方面他卻極為慷慨,表現出他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2.以投資方式參與慈善。在此之前,富豪們參與慈善的方式大多是向慈善性質的基金會捐款,或者成立自己的基金會。而扎克伯格夫婦不僅要做慈善,更要以慈善為出發點,保持慈善計劃的可持續性和社會回報性,從而改變慈善行業,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3.父愛滿滿。扎克伯格選擇在女兒出生這天宣布裸捐,其慈善的目標“開發人類潛力,促進下一代所有孩子之間的平等”也顯示出他對女兒的愛以及對女兒同齡人的愛。
科比退役
2015年12月,NBA洛杉磯湖人隊球星科比·布萊恩特正式宣布,將于2015~2016賽季結束后告別他縱橫馳騁20個年頭的籃球場。他發表了一封“給籃球”的告別信,里面說道:“我的心靈仍可接受打擊,我的意志也還可承擔折磨,但我的身體知道,是說再見的時候了。”
科比是一位天才型的運動員,個人彈跳、沖刺和爆發能力超強,每能于亂陣中突破多人包抄跳投中。對于年輕一代的籃球愛好者來說,科比無疑就是“球神”化身。這位“球神”在一次賽后,現場有不少記者問:“科比,你為什么會如此成功,一定有秘訣吧?”科比聞言,并沒直接回答,而是笑著反問:“你知道洛杉磯凌晨4點的樣子嗎?我知道洛杉磯每一天凌晨的樣子。”所有人愕然,隨即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多維解讀
1.面對現實。在現實人生里,有勇氣攀越巔峰者眾,有智慧急流勇退者少。古往今來的雄豪之士,在成其功業之后,最難為的就是如何揮別絢爛,回歸平淡。科比雖然被冠以“球神”,但37歲“高齡”的他可以坦然面對自己身體的力不從心。
2.勤奮與堅持。“球神”的榮譽不是靠天賦得來的,而是靠一天一天的刻苦練習成就的。科比的反問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訣:堅持每天凌晨4點就起來練球。想成功,必須能吃苦,學會勤奮,懂得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