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丕承
摘 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習者的自主性和自身創造性是至關重要的,這能有效創建高校課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漢語國際教育教師在激發學習者自主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努力提升自身激發學習者學習自主性的能力;同時,漢語國際教育教師發揮教學創造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發揮其創造性能力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是密不可分的,而這又與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密切相關。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教師發展;學習者自主性;教師創造性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2-07
漢語國際教育是對以往的對外漢語教學的超越性大發展,作為教學活動核心的教師也要適應這樣的大發展,這要求教師要進行適應漢語教學發展形勢的自身發展。在自身的發展中,教師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自身創造性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一、漢語國際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探討
1.對語言學習者學習自主性在學習中作用的認識
研究學習者學習的自主性,首先就要理清學習自主性概念的內涵。國外研究學習自主性的著名學者給出了明確的界定:“Holec(1981)在遞交給歐洲委員會的報告中將自主性,界定為一種擔負起自己學習責任的能力,也就是對自己學習的各個方面能做出決策的能力。這種決策能力包含五個方面:①確定學習目標;②決定學習內容;③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④監控學習過程;⑤評估學習效果。”Holec指出:“具有自主性的學習者有能力做出所有跟自己正在進行的或打算進行的學習有關的決定。”(Holec,1981:3)丁安琪認為,學習者的自主性主要體現在由他們自己做出決策,而且這種決策要涉及學習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
我們認同Holec對自主性的界定和分析,以及他對學習者具備自主性的信心。他對自主性的認識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Holec對自主性的界定有著廣泛的影響。Bergan(1990)就比較認同Holec關于自主是一種能力的觀點,任務自主學習的特點是學習者樂意自我管理學習,以服務于個人的需求和目的。這要求學習者有能力并愿意獨立自主,而且作為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與他人協作。”(丁安琪,2010:158)學習者具有的自主性是一種能力,同樣,教師激發學習者的自主性也是一種能力,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中是重要的內容。
2.教師在激發學習者學習自主性中的作用
盡管筆者提倡充分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自主性,但是這并不等于對學習者的學習可以放任自流,教師在學習者順利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在本文所討論的自主學習中,或者說在提高學習者自主性的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訂計劃,給他們提供學習材料;協助他們對自己的學習進度及學習效果進行評估;教師還可以通過個人魅力影響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等。”(丁安琪,2010:162)教師在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時,是可以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有著多方面的工作要做的。
教師充分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自主性,可以給學習帶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小組學習中,如果教師讓各小組自己選擇學習內容、目標、方法,自定學習步調(正如小組調查法和小組輔助教學法所強調的那樣),自我監控合作情況(正如小組調查法和共同學習法所強調的那樣),在制訂基本分、成功標準時與學生商量,學生就會感到“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必須對我的小組負責”,從而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務。(伍新春,管琳,2010:227)可以看出,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要充分放手的,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選擇;但是教師并非無所作為,可以在學生學習過程的起始和關鍵階段與學生商量,幫助學生進行決策,同時在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和障礙。
3.教師提升自身激發學習者學習自主性的能力
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習者的自主性,就要調整自己以往習慣了的教材采用的教學方式,采取減少介入學習者學習的策略。教育是一個提供幫助的行業,教師常常不可遏制地去幫助遇到困難的學生,不論是在概念理解上,工作完成上,或與組員合作上。但是,德尚和歐利里(Dishon & OLeary,1998)指出,因為干預,‘我們拒絕了給學生提供從失敗中和從他人身上學到東西的機會。而且我們經常過度勞動,讓人筋疲力盡。(Jacobs,Power & Loh,2005:
110)教師對學生的呵護,如父母對孩子一般,會形成過度保護,弱化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阻礙了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在小組活動、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避免介入過多,同時也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但與傳統的工作形態不同的工作。
教師要提升充分激發學習者學習自主性的能力,就要充分認識和了解自主學習的實質、意義和作用,尤其重要的是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明白自身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和能發揮出怎樣的作用;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是為了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獨立地學習;以此為宗旨,并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探索,教師就能夠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
例如,為了溝通學校與學生家庭, 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家庭事務,為家長提供幫助。可以提出的任務如讓學生進行家庭旅游計劃相關信息(旅館、航班、旅游景點等)的搜集;再如布置學生完成家庭購物、修建、外出用餐等活動的策劃,周邊學校的調查等一系列的任務。
二、漢語國際教學發揮教師創造性能力的探討
1.教學中教師發揮創造力的必要性
語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而能力的培養并不能像知識教學那樣照本宣科,而是要由學生親身參與交際操練,由教師糾正學生的偏誤,逐步發展學生的正確理解和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面對事先無法預知的學生的各種偏誤和問題,靈活地進行處理。
有海外華人學者論及語言教學中教師發揮教學創造性的原因:“在科學性基礎上,教學方法和課堂活動要靈活多樣,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只要效果好,使用容易,能激發學習者的興趣的都是可取的。要針對自己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情景做調整,讓教材、課程設計、內容、方式方法為教師服務;教師為學生服務。因此教師要有創造性,如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組織課堂活動,創造性地把所有的學生都發動起來,使他們都進入語言學習或習得的狀態。”(溫曉虹,2008:272)漢語國際教學教師發揮創造性本質上也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本目標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語言學習。
提倡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創造力,實際上也是為了使教師擺脫傳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定位。創造性教師成為適應多種新角色的“博而不精的人”。這些新角色包括敬業的教練、經驗豐富的導游、啟蒙的學者、聰明的法官、智力的催化者。(Ng,2005:18)漢語國際教育面對多樣化的學習者,就更需要教師能夠成為這樣的多重角色,能夠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
2.教師發揮教學創造性與激發學生創造性密不可分
要想成為具備創造力的教師,首先并不是要處處凸顯自己的創造性作用,而是要努力支持學生的創造性活動。創造性教師必須支持(work with)學生的學習活動,而不像權威教師一樣,阻礙(work against)學生的學習活動。(Ng,2005:21)傳統的權威性的教師強化的往往是自己的創造性,常常忽視學生作用的發揮。
當然,努力成為創造性的教師,既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造性作用,也要有能力使教學能夠在被掌控的情況下順利地進行。支持而不是阻礙學生學習活動的創造性,教師在愛護學生和維護紀律之間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他(她)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使學生感到自己是意志自由的人,而不是受控制的人。
這個歸功于學生的心理安全感,心理安全感是提高創造力和學生冒險傾向的關鍵因素。(Ng,2005:22)
教師必須寬容地看待學生種種不同尋常的創造性行為和成果,才能給學生創造出一個安全地發揮其創造力的環境;同時教師的掌控也是這種安全性環境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3.教師發揮創造性與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密切相關
激發學習者的創造性,就要給他們提供一些創造的空間;要激發學習者的創造性,就要使他們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課堂上發揮其自主性。當創造性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創造性課堂學習氣氛后,他(她)應該悄悄地走開,發揮創造性問題解決過程對學生的吸引力。只有當學生需要幫助時,他(她)才能進入。”(Ng,2005:25)
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發揮其創造性與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是密切相關的,而這又與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密不可分。
只有充分使學生享有學習的自由, 他們才能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教師也才能完成自身教學的創新。創造性課堂上,學生認為自己是一個意志自由的人,而不是受控制的人。一個意志自由的人在參與某些活動中能體驗到內心自由的感覺,即他(她)參與學習活動是因為他(她)希望、喜歡和高興等。(Ng,2005:17)教師也要受此啟發,使自己成為意志自由的人,不要受傳統的教學習慣的束縛,這樣才能具備發揮創造性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丁安琪.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研究[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
[2]溫曉虹.漢語作為外語的習得研究:理論基礎與課堂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伍新春,管 琳.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美)雅各布.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南[M].楊 寧,盧 楊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5](新加坡)Ng Aik Kwang.解放亞洲學生的創造力[M].李朝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