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鐘
?
一面湖,一座島,一個家
□鐘鐘

在公眾眼里,吳曉波有多重身份:記者、財經作家、出版人、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甚至脫口秀主持人,而要他點評自己的職業,他只是輕輕一笑:“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變過,我始終在做的就是財經寫作。”
妻子邵冰冰和他可算是青梅竹馬,他們是高中同學。那時吳曉波青澀、內向,邵冰冰比較外向,也算是性格互補了。后來,吳曉波去上海讀書,邵冰冰在杭州讀書,經常通信,漸漸走到了一起。吳曉波在大學時代喜歡詩歌,邵冰冰經常開玩笑說:如果現在還寫詩,還不把人酸死。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但吳曉波后來真的轉向了財經寫作。吳曉波大學本來有機會保送復旦大學中文系研究生,但為了兩人共同的幸福,他回到了杭州,開始做新華社駐杭州記者。之后,夫妻倆共同創業,成立了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邵冰冰其實并不喜歡財經出版,她只是覺得這是老公的一個事業,就自覺地去做了。
藍獅子里很多人都很怕吳曉波,甚至不敢開會,一開會吳曉波就變成咆哮君。他更多的是作為一個靈魂人物出現,具體執行則是妻子邵冰冰,典型的中國式夫唱婦隨。
吳曉波和邵冰冰從高中時代走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多年了,吳曉波覺得,這是一份格外珍貴的財富。他認為:經營家庭相對于經營企業更重要,更讓人值得付出努力。經營企業,頂多只有所產生的金錢是屬于你自己,而經營家庭,所產生的一切都是你的。
作為深諳中國經濟的財經作家,吳曉波從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風暴后,開始研究整個亞洲地區的貨幣流動情況,并從1999年開始買房。第一套房在杭州朝暉路的施家花園,才三千多元一平方米,這是學經濟帶給他的好處。因為有著自己的財經史觀,吳曉波一直認為中國的土地最值錢,土地價格一直處在上升通道中,所以一年買一套房子,堅持了十多年,這些房子分布在杭州市中心、濱江區等地。吳曉波一直不肯賣手中的房子,不過前些年因為妻子覺得房價上漲得極為恐怖才極不情愿地賣掉了兩套,雖然事實證明,賣掉的都是虧的,但吳曉波并不責怪妻子。
吳曉波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人,在大地上詩意的棲居”,這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寫。有著詩人情懷的吳曉波最被人稱道的,是他用超前的眼光租下了一個小島去做“島主”。
吳曉波讀大學的時候,正是金庸的作品在內地橫行的時代,去東海的桃花島上做島主也幾乎是每一個熱血青年的終極夢想。婚后,在邵冰冰的支持下,很快,他就成為了“島主”,不過不是桃花島,而是楊梅島。吳曉波用50萬元租下千島湖的一個半島,租期50年,在島上種滿了楊梅樹。
當時,國家出臺了鼓勵私人和民營資本開發山林的政策,吳曉波托人找到當地的村官詢問后發現,當地有很多山林地,可以拿出來承包,已經有一些先知先覺的杭州人,在此承包買地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千島湖這個島的租金也幾乎等于白送,因為是農業用地,所以當時租下來的價格非常便宜。
喜歡浪漫的邵冰冰原本想讓吳曉波承包千島湖中間的小島,可吳曉波一盤算,覺得那樣成本太高,難度大,光是自來水、電及通訊基礎設施就耗費巨大,加上建設房子和環島的路,需要非常龐大的資金,不劃算。最終,吳曉波選擇了三面環水的半島。公路是現成的,自來水、電、電話、寬帶什么都有,蓋房子、運送材料也方便,投入的資金遠低于開發湖中心的小島,而且附近就有居住的人家,遇到什么事情也相互有個照應。
這個面積一百多畝的半島,滿山都是風聲和鳥鳴,映入眼前的是滿山蒼翠,濕潤的空氣和泥土的味道,左邊是隨處可見的楊梅樹、板栗樹,右邊是澄凈的千島湖水。
吳曉波帶著妻子和女兒每個月去兩三次,在島上寫寫書,打理一下楊梅樹,閑來的時候還會劃著木船蕩到水中央,躺在搖搖晃晃的小船上看天上的云。十多年前沒有人要的小島,現在已經全部被有眼光的開發商搶空,價格已經達到了幾千萬。但這座小島,始終如世外桃源般靜謐。有許多老板,想出高價從吳曉波手上轉包這塊地,用來開發旅游、居住度假。但都被吳曉波拒絕了,他想把這個桃源式的環境留給自己和自己最愛的人。
雖然島上環境好,但到了晚上蚊子很多,空氣很潮濕,電視就幾個無線頻道,網絡還是ADLS撥號,速度太慢。為解決這個問題,2015年,他和朋友商量,決心把已經破敗的別墅拆了,重新規劃建設。“目前,會適當擴大建筑面積,建一個能夠承載六七戶家庭的私人會所,接待朋友。等我年紀大了,我就到千島湖租住的島上享受生活。”

吳曉波
每年,吳曉波會“被旅游”幾次,由妻子和女兒來安排行程,然后跟隨著她們。“在國外,我不太去景點,但每個城市的博物館我很喜歡。那是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城市文明的積淀和窗口,你可以從中了解他國的歷史、文明、宗教、文化。”
去法國旅游之前,吳曉波讓女兒做一個詳細的PPT給他,行程中要路過的城市,城市中發生的大事件、曾經有哪些人呆過、哪些古跡值得游覽……在PPT中都要羅列出來并做好資料收集。他說這樣才可以讓女兒提高對這座城市、國家的認識,可以加深對每座城市的印象。
從法國巴黎出發,再到西南部的波爾多,環游了整個南部之后,他將北部留到了下半年的行程中。“去法國北部旅行的時候,我帶了一本書,關于當年巴頓二戰從諾曼底一直打到西西里島的書籍。差點我就沿著戰爭路線旅行,在北部旅行的時候我們尋覓到了當年美軍進攻的街道,而那條有著濃重歷史感的街道至今還保留著。”
吳曉波喜歡深度游。日本京都,這座幽雅秀麗、歷史悠久的傳統文明古城,在他的印象中安靜而又古雅,這是一個他去過三次的城市,前面兩次都是路過,因為喜歡,所以第三次他策劃了一場賞櫻花的美麗旅程。2015年4月,他帶著邵冰冰到日本京都賞櫻花,那時京都難得一見地下起了雪,“白色的雪花飄落在白色的櫻花上,很美!”都說櫻花似雪,這雪和櫻花該是絕配,這意外的驚喜在他們的記憶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那一團團、一簇簇、一層層、一片片的櫻花,點綴著飄下的白雪,白中透紅,密密地擠滿枝頭,人們如同在花海中,蔚為壯觀。
在達到財務自由后,吳曉波只想和家人做有著閑情逸致的楊梅島島主。他說:“我只會寫書這一件事,等到有一天,再也沒有人愿意讀我的文字,再也沒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我的書,我就到我的小島上做個悠閑的農民,種種樹,養養豬羊,再種些地,讀書、陪家人或者劃著小船到湖中央躺著。”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