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廈門路橋翔通股份有限公司五通分公司(361000)
大體積混凝土的澆搗應對策略
李瑛
廈門路橋翔通股份有限公司五通分公司(361000)
當前,建筑業在我國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中高層建筑所占據的比例也越來越大,而這些高層建筑在建設過程中都需要使用更厚、更大的混凝土承臺。鑒于此,這里對大型混凝土澆搗作業當中的注意事項及處理策略進行探討。
建筑業;混凝土澆搗;應對策略
對于大體積混凝土來講,其澆筑量通常在1 000 m3以上,在處理這種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作業的時候必須使用特定的技術,合理控制溫差來控制溫度應力,從而避免混凝土結構中出現裂縫。在這一作業環節中主要使用的硬件設施有:大型設備、大型構筑設備、大型滿堂設備。這些大型設備需要有很強的整體性,能夠實現混凝土連續澆筑。所以,在實際施工的時候一方面要保證分層澆筑與分層搗實,另一方面還要保證下層混凝土初凝過程的順利開展。總之,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必須使用科學的澆筑方案、合理控制混凝土當中的溫差,盡可能地避免混凝土裂縫出現。
1.1 混凝土澆搗
1)在這一過程當中,地板混凝土在實際澆筑時必須進行振動,振動器會從上到下地進行振搗,而對應的振點需要維持在15~20 s,移動距離通常要超過振棒半徑。振棒一般需要深入混凝土內0.05 m,以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嚴密。
在混凝土的表面需要經過兩次刮擦操作,第一次使用1.8 m硬刮尺,第二次使用3 m硬刮尺,從而實現混凝土表面的平整。隨后需要結合實際收水、氣壓等狀況對混凝土進行滾壓操作,所選用的滾筒通常為50 kg,滾壓過程分為三次:第一次滾壓采取半滾筒方式,在滾壓到出漿以后便可停止滾壓,并借助鐵板來進行壓光操作;第二次滾壓依舊要滾壓到出漿為止,然后再次使用鐵板進行壓光;第三次滾壓主要是保證滾壓對象的整潔、光滑,隨后用掃帚進行清掃,以確保紋路勻稱。
上述操作都是在初凝過程中完成的。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流動能力很強,因而在澆搗過程當中出現的浮漿需要定時予以處理,這一點在頂層澆搗的時候尤其重要,澆筑過程中出現的沁水必須在第一時間予以清除。在地板澆搗完成后,需要使用掛齒來確保其平整,在初凝的時候要用滾筒進行滾壓,隨后進行再次滾壓,從而確保收水裂縫被磨平。此外,混凝土收水速度通常很快,溫差也非常大,因而需要在初凝6 h左右使用塑料膜對其進行保護[1]。
2)在實際澆搗的時候需要同時配備兩臺36M汽車泵,然后兩臺機器由外向內進行澆筑。在這一過程中,對應的開挖面積一般比較大,所以需要在汽車泵難以進入的區域用硬管進行澆搗。需要注意的是,底板商品混凝土通常要用到水化熱不高的水泥,并保持澆筑速度穩定,混凝土塌落度通常需要保持在13±3 cm這一區間,然后使用磨細粉等物質來有效調節初凝周期,從而避免水化熱太高而導致的裂縫。使用的砂主要是中粗砂,其砂礫半徑要保持在2~25 mm。使用的水泥類型務必統一,并調整好對應的比例。澆搗前要使用隔夜水進行灌澆,隨后檢查各個板塊是否穩固,一旦發現問題必須在第一時間予以處理。需要對預埋件、預埋螺栓等進行檢查,以確定其穩定性。
底板混凝土澆筑過程需要進行統一指揮,將相應的攪拌車等進行編號,要對車輛的停靠、進出位置等進行統籌規劃。在安排水平硬管的時候需要參考相關的鋪設標準,并嚴格控制布置的位置關系。其中,豎向泵管采用48 mm×3.5 mm型管,并借助扣件架進行固定;水平泵管要置于底板之上,并控制好相互之間的間隔。水平硬管必須保持平行,從而提升混凝土傳輸效率。對于水平硬管的兩端來講,需要使用6 m橡皮管實現銜接。在底板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使用斜坡分層,每層需要控制在6~10 m,然后逐層、逐坡進行澆筑。這種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提升混凝土澆筑的質量,確保澆筑過程控制在初凝時間之內,還可簡化整個作業的流程,避免了煩瑣的管線安裝、清洗等操作。
1.2 混凝土柱的澆搗
1.2.1 混凝土的澆注
1)當柱高不超過3 m、柱斷面大于40 cm×40 cm、無交叉箍筋時,混凝土可由柱模頂部直接倒入。當柱高超過3 m時必須分段澆筑,但每段的澆筑高度不得超過3 m。
2)斷面在40 cm×40 cm以內、有交叉箍筋的任何斷面的混凝土柱,均應在柱模側面的門子洞口上設置斜溜槽,分段澆注混凝土,每段的高度不得大于2 cm。如果柱的箍筋妨礙斜溜槽的設置,可將箍筋一端解開向上提起,待混凝土澆注后,門子板封閉前將箍筋重新按原位置綁扎,并將門板封上,用柱箍夾緊。使用斜溜槽下料時,可將其輕輕晃動,使下料速度加快。
3)混凝土澆注前,柱基表面應先填50~100 mm厚、與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然后再澆注混凝土。
4)在澆注斷面尺寸狹小且混凝土柱又較高時,為防止混凝土灌至一定高度后,柱內聚積大量漿水造成混凝土不均的現象,在澆筑至一定高度后,應適量減少混凝土配合比的用水量。
5)采用豎向串筒、溜管導送混凝土時,柱的澆注高度可不受限制。澆注一排柱子的順序應從兩端開始同時向中間推進,不可從一端開始向另一端推進。
1.2.2 混凝土柱的振搗
1)混凝土柱一般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當振動器的軟軸比柱長0.5~1 m時,待下料達到分層厚度后,即可將振動器柱子的頂部伸入混凝土層內進行振搗。當振搗器的軟軸短于柱高時,應從柱模側面的門子洞進行振搗。振動器插入下一層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小于50 mm,以保證上下混凝土結合處的密實性[2]。
2)當柱的斷面較小且配筋較為密集時,可將柱模一側全部配成橫向模板,從下至上,每澆筑一節就封閉一節模板,便于混凝土振搗密實。
3)如果現場缺乏專業的振搗設備,那么需要使用人工方式進行搗實。人工振搗時操作人員手持長竹竿,從上至下開展搗實操作。同時,另外一操作人員要實現模板與鋼筋之間的提漿操作,借助木錘進行外部敲打,從而確保砂漿充滿容器。
2.1 面分層法
本方法當中主要將目標分為三層,即模板層、未澆混凝土層、已澆混凝土層。在分層結束以后,便可以從短邊處開展澆筑工作,只有在第一個層次完成澆筑以后才能對下一個層次開展澆筑工作,通常情況下,在澆筑第二層時上一層的混凝土尚未凝固,逐層澆注直到所有的層次都完成澆筑工作。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面積較小的澆筑作業。
2.2 分段分層法
這種方式在面積很大卻比較薄的結構當中使用比較多。具體操作方式是從底層開始,澆筑進行到一定程度以后便澆筑第二層,然后在折返回去,直到澆筑結束。在這種方法中,結構被分成很多個澆筑層,澆筑活動一般從底層開始,有的時候也會選擇兩端到中間的澆注策略。
大體積基礎包括大型設備基礎、大面積滿堂基礎(箱型基礎、筏式基礎等)、大型構筑物基礎等。大體積基礎的整體性要求高,混凝土必須連續澆筑,不留施工縫。因此,除分層澆筑、分層搗實以外,還必須保證上下層混凝土在初凝前結合好。
[1]李昆.淺析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及預防處理措施[J].福建建材.2011(09).
[2]王明剛,段詠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