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春暖花開,軋馬路、穿弄堂、過大橋……《新民周刊》帶您去體會不一樣的上海浪漫。
每座城市的每條馬路都訴說著一個故事,閑暇時去軋軋以下最浪漫的馬路,你將體會到一個與眾不同的上海。
思南路
這條不通公共汽車的昔日法租界馬路靜謐之極,沿街的二十幾幢花園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所有的民居樣式,亦是多處名人故居的所在。
幸福路
這條離上海影城很近的小路,名字已然美好得張揚,難怪有臺灣偶像劇也找到這里來取景,又把這出劇命名為“轉角遇到愛”。
甜愛路
被稱為“上海最浪漫的街道”,整修一新的愛情郵筒,從這里投出的每一封信函都將被蓋上一枚“love”的郵戳,見證你們的情誼。
安福路
在陽光明媚的下午,這條干凈的,兩邊種滿法國梧桐的馬路可以讓人錯覺走進某條歐洲的小巷里,加之路邊的咖啡小館們送出誘人的香氣,上海最美的一部分就是那么酷似歐洲。
衡山路
如果說淮海路和徐家匯是肆意蔓延的喧囂與繁華,那么衡山路則是留守在它們身后的幽靜通道。但在幽靜中卻又不失文化的韻味,細細品下來更讓人流連忘返。
溧陽路
或許它完全不及山陰路那么有名,但老別墅的數量卻不比山陰路少。參天的梧桐上都掛起了紅色小燈籠,華燈初上的溧陽路,幽靜的美麗內斂而又舒心。
武康路
一段小小的路,卻蘊藏著數不盡的老洋房,充滿古典韻味的歐式陽臺,更有像武康庭這樣的“小新天地”自然而又貼心地在你需要休息的時候提供一份純上海味的洋房空間。
岳陽路
有人說,從它的一頭到另一頭,一個人可以一直用最閑適的心情和步調去走。因為它雅致、安逸、靜謐的環境,而稱為“申城第一情侶街”。可假如你晚上從岳陽路口沿著東平路走到衡山路口,全上海晚間最繁華喧鬧的場所又會漸次顯現,層出不窮。
桃江路
曾是宋慶齡最愛的一條散步道,擁有大名鼎鼎的普希金雕像,花崗巖石料鋪砌的路面和頭頂的綠葉,能令人呼吸到最清新的上海味道。
多倫路
一條不足600米的街道。一條曾同時存在過魯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等這些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家的街道。雖然街上人很多,還是奪不走它深邃的韻味。
弄堂篇
老弄堂的性感,老弄堂的滄桑,老弄堂的吵鬧,都是上海城市一筆濃重的背景色。
步高里
步高里門口中國式的牌坊造型雄偉古雅。在當年洋樓林立的法租界中,這牌樓是很耀眼的一道風景,直到今天,在陜西南路眾商圈里,它依然引人注目。
上海大亨弄堂
高安路,坐落著一座座優雅的老式洋房,18弄里曾住著上海灘著名的“面粉大王”“紡織大王”榮德生。這里曾經發生過轟動上海的綁架案。自1960年后,這里改名為徐匯區少年宮,并沿用至今。
梅泉別墅弄堂
坐落于新華路,因以前弄堂口有小水池,池旁栽有梅花,故得“梅泉”兩字。弄堂里寧靜、祥和,都說梅泉弄堂里的房子有種特別的魅力,能讓人抬頭仰望很久。最適宜在初春慢慢游走其中,陽光照在弄堂里有拉毛的房屋外墻上,柔柔的,像是被做舊的時光。
藍妮弄堂
復興西路上典型的歐式花園別墅,老上海人都親切地稱它為“玫瑰別墅”,據說是因為當初在建造這條弄堂時,弄堂口的地面上砌有“玫瑰”兩字。它堪稱上海最寂靜的弄堂了,當初那么風起云涌的歷史也都歸為塵土,消散在弄堂午后的陽光里。
孔家弄
地處繁華的黃浦區,卻保留著原始的弄堂風情,木窗、石庫門、排屋……這條弄堂就像有關上海的影視畫面一樣,充滿著老年代里的風情。偶爾從里面穿過的時候,能體會到滿滿的上個世紀初的人文情懷。
四明邨
四明邨原本是四明銀行某董事長的私人別墅所在地,離靜安寺只有一步之遙。現在的四明邨門口鑲有一塊“文化名人墻”——章太炎、泰戈爾、徐志摩與陸小曼,都曾在此定居。來這里,一定能感受到濃濃的人文氣氛。
萬宜坊
小巷子里的裁縫師傅,賣雜食的點心小作坊,門口精心打理的花圃,奔跑的小孩,在萬宜坊里,完完全全是一派細致生活的味道。重慶南路上的萬宜坊里,最知名的是鄒韜奮故居,另外,李安電影《色,戒》中王佳芝的原型人物鄭蘋如也曾居住在萬宜坊。
尚賢坊
坐落于原名“霞飛路”的淮海中路,這里隱藏著極具北方特色的胡同,這樣的混搭風在上海不可謂不新奇。尚賢坊氣派很大,以前住在這里的也都是中產階級。
漁陽里
地處淮海中路黃金鬧市地段。一頭面朝淮海路,旁邊就是華亭伊勢丹時尚匯聚之地。這是“動”的一頭。而背靠南昌路,則又是“靜謐”的一頭,名為“老漁陽里”。一動一靜,帶出的是漁陽里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風格。它被譽為“淮海中路的后花園”,里面的建筑各具特色。
田子坊
全國乃至世界文藝青年的朝圣地。泰康路上的這些弄堂曲折而狹小,旁邊的有些門面卻裝修得玲瓏別致。和新天地不同的是,這里還有著居民,因此更能體會到弄堂生活的味道。
橋梁篇
上海是水鄉,有水就有橋。橋在上海,是道風景線,給都市平添了炫目的看點,成為這座國際大都市中最美的“項鏈”。
外白渡橋
在上海,最具浪漫氣息的橋,莫過于有著百年歷史的外白渡橋了。它又稱“外婆橋”,是舊上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國的第一座全鋼結構鉚接橋梁和僅存的不等高桁架結構橋。走在這座鋼鐵橋上,眼前頓時浮現出銀幕上一幕又一幕的愛情往事,有辛酸也有甜蜜。《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海灘》《半生緣》《上海倫巴》《蘇州河》里的情愛糾葛、纏綿悱惻,都鐫刻在外白渡橋的魂魄里。
跨塘橋
江南水鄉的松江,橋不僅僅作為一種交通道路,更承載著松江人的智慧、風情。據史籍記載,此橋初建于宋代,為木橋,因橋規模較大,故當地稱為“云間第一橋”,歷史上被譽為“九峰三泖”。歷經 500余年滄桑,此橋仍保留著端莊雄偉、古樸典雅的風姿,更體現出江南古橋的特色。
喜雨橋
青浦區“曲水園”中的喜雨橋,可說是上海地區最小的石拱橋了,長度僅8.6米,寬2.5米,高2.3米。然而,橋小容量卻很大。它造型美觀,具有石拱橋的一切特征,而且常年綠葉紛披,窈然深碧。它身處荷花池畔,視野寬闊,游客站立橋頭,全園景色一覽無遺。如果遇上雨天,在此靜聽淅淅瀝瀝的雨打荷葉聲,更令人心曠神怡。
麗虹橋
麗娃河是滬上華東師范大學的校河,它不僅僅是一條江南的小河,也是華東師大的文脈所在,更是滬上有名的校園愛情河。而“麗虹橋”則是麗娃河上最大的一座橋,大氣地站立在主干道上,是通往河西的主要咽喉。從麗娃河的南端看去,猶如彩虹飛架。橋下清水映著藍天白云,兩岸花木爭艷。
九曲橋
坐落于豫園的九曲橋九曲十八彎,且每個彎曲的角度大小不一。每一彎曲處的石板上均雕刻一朵季節性花朵,如正月水仙、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直到十二月臘梅;并在九曲橋頭尾的兩塊石板上各雕刻一朵荷花。九曲橋可以通達湖心亭茶樓。在湖心亭茶樓門前的一段橋面,中間雕刻一朵荷花,四角則分別雕刻彩云。
迎祥橋
迎祥橋位于青浦區金澤鎮。它是上海地區僅有的兩座磚橋之一。橋下泱泱流水,回清倒影。周圍樹木青翠,隱隱可見粉墻黛瓦的民居,環境極為幽靜。“迎祥夜月”是金澤八景之一,很是詩情畫意。
放生橋
放生橋橫跨于朱家角鎮東首漕港河上,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長如帶,形如虹。“井帶長虹”為朱家角十景之一。文人雅士贊美此橋,有詩云:“長橋駕彩虹,往來便是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
天恩橋
天恩橋位于南翔鎮永豐村,始建于清順治年間,是嘉定現存最大三孔石拱橋。它橫跨在橫瀝河上,半圓形石拱與水中的倒影共成為圓狀,到了晚上,明月當空,江清月近。
七星橋
金山漕涇鎮水庫村的七星橋,是上海地區最高最長的石拱橋,有六墩七孔,橋長43.6米,寬2.19米。它“隱居”于村落之中,鮮為人知。橋境有綠樹環抱,翠竹成林,橋下河水緩緩而流,水光瀲滟,遠看麥浪滾滾,炊煙縷縷。夕陽西照,有老農牽牛過橋而來,展現在眼前的正是一幅動靜結合的水墨畫卷。
千秋橋
千秋橋是浦東新區新場鎮“十三環洞”中僅剩的一座拱圈石橋。“千秋夜月”曾為新場筍山十景之一。古人姚春熙賦詩描繪其景云:“百步長橋高并樓,閑人夜月詠來游,憑欄笑指東流水,蟾景波光一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