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文
The survey report Chinese artworks auction market in the autumn of 2015 released by Art Market Monitor of ARTRON (AMMA) shows that the total turnover of artworks auction in 2015 is 50.6 billion RMB, a 20 percent drop compared with that of 2014. In the latter half year of 2015, the auction volume reaches 25.7 billion RMB, declining by 19.1%,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uction market of artworks continues declining.
日前,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推出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2015秋》正式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額為506億元,比2014年縮水20%,其中下半年成交總額為257億元,比去年減少19.1%。由此可見,拍賣市場近幾年的下跌仍在繼續。經比較,目前市場已經回歸至2010年左右的水平。
宏觀經濟影響市場信心
2015年,中國經濟持續調整,增長放緩,給各個投資板塊都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影響,藝術品拍賣市場當然也不能幸免。而展望2016年,宏觀經濟調整的步伐似乎將繼續下去,甚至更加嚴峻,股票市場在預期中下行,房地產市場仍在去庫存化的路上緩步前行,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走勢則在眾多投資市場中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按照AMMA的調研,2016年第一季度的市場信心指數為12點,較上一季度下跌5個點,信心指數創歷史最低,市場參與者對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整體表現仍不樂觀。
在諸多藝術門類中,被調研者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購買意愿大大降低,由2015年的21.18%降至9.57%,降幅達11.61%。由于前期在短時間內漲幅過大,近幾年中國當代藝術板塊迎來持續調整,而在宏觀經濟不景氣的前提下,當代藝術必然更加無力“翻身”。
為應對市場寒冬,幾乎所有拍賣公司都大幅縮減專場數量、上拍數量。數據顯示,2015年秋拍較上年同期減少60家,為289家;拍賣專場數量也減少了475場,共1426場。一些規模較小的拍賣公司甚至不得不取消拍賣。
然而,值得高興的是,由于市場疲軟,拍賣公司在減少拍品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拍品質量,以致2015年度的拍品平均成交價格不降反升,單品均價為24.78萬元/件,同比上漲了13%。另外,本季秋拍中高價成交拍品數量也較上一年度有所上升,過億元的拍品有6件,同比增加2件,但單品均價比2014年秋拍的1.61億元明顯下降,為1.23億元;5000萬至1億元的拍品數量16件,等同于2014年全年這一價格區間的作品數量,且拍品均價比去年同期的6736萬元有一定的提升,為7277萬元。
書畫板塊面臨結構性調整
長期以來,中國書畫一直是國內藝術拍賣市場的中流砥柱,幾乎占據了市場成交的大半,然而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季拍賣中,中國書畫的市場份額由2014年秋拍的53.44%下滑至2015年秋的45.07%。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秋拍中國書畫上拍11.61萬件,成交46118件,成交額比2014年秋下滑31.78%,為115.96億元。“無論是從成交規模還是成交總額上來看,本季書畫市場的行情都是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古代書畫方面,《石渠寶笈》的熱度持續不減,加之故宮博物院《石渠寶笈》特展造成社會性關注,也使得拍賣市場上的“石渠寶笈”招牌更加值錢。2015年秋拍中,共有13件著錄于《石渠寶笈》的作品上拍,悉數成交,成交總金額達 2.9 億元。
近現代方面,大師板塊輪動明顯,繼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黃胄、李可染之后,潘天壽終于在 2015 年迎來了“黃金時代”,作品表現分外搶眼,成為低迷市場中的最大亮點。
瓷雜市場呈現“葫蘆式”形態
2015年秋拍,瓷雜板塊在上拍量、成交量、成交率都有不同程度下滑的情況下,成交額卻反而提升,讓市場見識了精品的力量。數據顯示,2015年秋拍瓷雜板塊共上拍125097件,成交51523件,成交率為41.19%,同比下降0.29個百分點,與2014年秋拍基本持平,上拍量同比下降8%,成交量同比下降6.95%。但是2015年秋拍瓷雜板塊總成交額為97.57億元人民幣,同比卻上漲了1.6億元人民幣,漲幅達到2%。
瓷雜板塊呈現典型的“葫蘆式”拍品結構形態。從價格區間來看,100萬至500萬區間成交額是最高的,占總成交額的33%;其次為10萬至50萬區間及1000萬至5000萬區間,這兩個區間分別占總成交額的18%和13%。這說明中端拍品市場依然是瓷雜板塊成交額來源的主力。但是5萬以下區間數量最多,占總量的73%,而100萬至500萬和500萬至1000萬這兩個價格區間的成交量相對占比較少。
值得關注的是,雜項類拍品市場表現超過瓷器類,2015年秋拍瓷雜板塊成交TOP10榜單中,雜項類拍品占8個席位,并且包攬了前三甲的位置,其中佛教文物類拍品在市場中的逆勢上揚,成為本季秋拍中一個顯著的亮點。
奢侈品細分品類表現搶眼
報告中有關奢侈品一章寫道:“2015年秋拍,奢侈品板塊受大勢影響出現疲軟下挫,許多收藏級奢侈品低于當年買入價成交。奢侈品板塊共收獲17.3億元的成交額,比2014年縮窄20.4%,成交量為2313件,同比減少35.9%。盡管如此,拍品數量的減少并沒有影響單品均價的提升,同比上漲24.2%,達74.8萬元/件。從藏家的購買情況看,內地藏家對珠寶、翡翠的喜好開始出現偏移,彩色寶石的需求得以提升。而腕表存在貶值的風險,需求主要集中在亮點拍品及成色不錯的拍品上。值得一提的是,細分小品類表現出眾,沖破奢侈品板塊的整體低迷,表現可圈可點。其中,輕井澤與愛馬仕憑借長久秉持的工藝,將傳統做到極致,最終上升到了收藏級別,受到藏家的廣泛青睞。其中,“輕井澤”三個字甚至由原本大眾陌生的字眼成為拍賣市場的年度熱詞。
日本“輕井澤蒸餾所”是一家倒閉的酒廠,令人意外的是,作為庫存被處理的輕井澤竟然因其稀缺屬性而受到市場熱捧,甚至被推上神壇。近幾年,匠人精神風行,而“輕井澤蒸餾所”在商業經營上的失敗正是因為它不妥協的匠人精神。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執著讓輕井澤在日本國內外收獲粉絲無數。雖然也有炒作的痕跡,但市場對精湛工藝、匠人精神的推崇卻是滿滿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