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
During the introduction into China of the western artistic styl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study of oil paintings were quite popular. Lots of outstanding oil painters sprang up all around the nation, among which women oil painters became a beautiful landscape.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西洋藝術也隨之走入了中國的大門,中國人學習油畫成為一時之風氣。當時,油畫雖然在中國剛剛起步,卻憑借諸多天才畫家的演繹,一舉沖向巔峰。在最早的中國油畫家中,就出現了不少杰出的女畫家。她們天資聰穎、思想進步、熱愛藝術、各具特色,在民國畫壇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傳奇女子潘玉良
提到民國女畫家,人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恐怕非潘玉良莫屬。這當然得益于前些年以潘玉良為題材的影視劇的普及,但潘玉良本身的人生傳奇和藝術修為則是影視劇之所以聚焦于此的關鍵。
潘玉良生于1895年,原名陳秀清,后改名張玉良,1913年被時任蕪湖海關監督潘贊化納為妾后改姓潘。在非美術專業的人士看來,潘贊化與潘玉良的愛情故事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然而潘玉良從孤兒到雛妓到小妾再到名聞天下的著名畫家,又有哪個環節不是傳奇呢?
潘玉良雖然出身窮苦、幾無學識,但卻有著異乎常人的繪畫天賦。嫁給潘贊化后,她開始系統地學習繪畫,拜畫家洪野為師,短短幾年,進步飛速。1918年,潘玉良報考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卻因為出身問題未被錄取。洪野得知后,沖進校長室與時任校長劉海粟理論。最終,潘玉良得以被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正式錄取。
1921年,潘玉良考取法國里昂中法大學,后又考入里昂國立美術專門學校,與徐悲鴻同學;1923年考取巴黎國立美術學院;1925年考入意大利羅馬國立美術學院。回國后,潘玉良成為中國第一個舉辦個展的女畫家,此后一生所獲榮譽無數。
潘玉良作畫,用筆利落,用色大膽,摒棄了女性的天性柔弱,而具備了男性畫家也未必能達到的豪放與酣暢。更為難得的是,她的油畫還借鑒了中國畫之法,強調線的作用,空靈生動,色彩富麗,筆觸隱隱迷蒙而張揚出強烈的個性。
大家閨秀方君璧
近幾年的藝術市場,方君璧漸成熱門。同為早期留法的女畫家,方君璧與潘玉良有著截然不同的出身。一生坎坷,讓潘玉良的畫更加“潑辣”,沖擊力更強;而身為大家閨秀的方君璧,連藝術也帶著大小姐般的內斂、精致。
方君璧出身望族,一門忠良。七哥方聲洞參加廣州起義,事敗后中彈身亡,葬于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七姐方君瑛深受孫中山器重,被選任同盟會暗殺部部長。
革命成功之后,方君瑛、曾醒無意當官,申請官費前往法國留學。曾醒帶其十弟仲鳴、君瑛帶其十一妹君璧同行。時1912年,曾仲鳴16歲,方君璧14歲,到法國留學。后曾仲鳴與方君璧結為伉儷,成為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話。
1920年,方君璧作為第一個中國女生考入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從此成為職業畫家,一生備受推崇。

雖然接受的是西方藝術教育,但方君璧的作品依然保持了完整的東方味道,甚至連模特也幾乎全部是中國人。蔡元培曾評價她:“借歐洲寫實之手腕,達中國抽象之氣韻,一種嘗試,顯已成功,鍥而不舍,前途斐然!”
一生坎坷李青萍
在上世界30年代已蜚聲畫壇,卻在新中國成立后銷聲匿跡30年,而后在改革開放后的80年代再度復出,引發極大關注,李青萍的一生沉浮令人唏噓,而其藝術意志更加令人欽佩。
李青萍出生于1911年,先后畢業于武昌美術專科學校、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1937年在新華藝專研究生班攻讀西畫。如果沒有后半生的坎坷經歷,李青萍應該一個純粹的藝術家,出版畫集,舉辦展覽,接受徐悲鴻、齊白石、劉海粟的贊頌。然而,新中國成立后的一系列運動幾乎將她打入地獄。在1951年至1982年的30余年間,她好像完全從中國美術界消失了。
當時并不為人知的是,李青萍在被批斗、撿破爛的歲月里,依然沒有停止對藝術的熱愛。她用人家丟棄的顏料瓶中殘留的顏色偷偷在衣服上作畫,即便在被批斗時,她還用手背在身后墻上虛擬地畫著。直到上世紀80年代,李青萍終于可以正大光明地作畫了,也由此走上了她人生中真正的巔峰。
李青萍的作品多為抽象畫,熱烈奔放、色彩夢幻,可謂中國現代潑彩油畫的先驅,從中既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大寫意的韻味,又具備了畢加索、馬蒂斯等西方畫家的風采,不僅在早期女畫家中,即便在當今的中國畫壇,也是獨樹一幟,難能可貴。
李青萍終生未嫁,無子嗣,2004年在荊州寓所平靜去世,享年94歲。
高冷女神關紫蘭
關紫蘭家境富裕,容貌清麗,天資聰穎且極具藝術天賦,父母又十分開明并支持她學習繪畫。1927年,關紫蘭以優異的成績從中華藝術大學畢業,作品在畢業展中便嶄露頭角。后她去日本留學,接受到西方現代主義的熏陶。
關紫蘭是中國較早接受野獸派影響的畫家之一。她用筆豪放,瀟灑自如,放誕不拘,深得野獸派精髓,加之對色彩極其敏感,使她的畫作透露出某種堅強與宏偉的氣勢,一派大家風度。
關紫蘭在日本人氣很旺,回國后也備受追捧,始終是畫壇“明星”。抗日戰爭爆發后,有過留日經歷的關紫蘭拒絕了日本人的“招安”,拒絕為日本人工作,并拒絕參加任何與日本人有關的社交活動。
關紫蘭的一生就像她的容貌,美麗、清高、優雅、內斂、純粹、獨立。
低調畫者唐蘊玉
和畫壇“明星”們不同,唐蘊玉的為人作畫顯得十分低調,但這也掩飾不掉其作品的藝術光芒。
唐蘊玉生于1906年,早年畢業于上海神州女子學校美術科西畫專業,1927年便在上海舉辦了“唐蘊玉洋畫展”,后東渡日本深造,1930年又赴法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專攻油畫。旅法期間,她游歷了荷、比、意、英、德、瑞士諸國,參觀藝術博物館、美術館,研究歐洲各畫派。
唐蘊玉深受西方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表現主義畫風的影響,常以抒情性的景物為創作對象,畫風洗練酣暢,具有和諧渾厚、清新委婉的藝術風格。
晚年移居美國,讓唐蘊玉在國內幾乎音信全無,逐漸被人們遺忘。但藝術就是最好的代言人,看到那些中西合璧、沉靜老辣的作品,人們總會想到還有這樣一位女畫家,雖然少為人知,但始終擁有著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