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嵐
寶寶會走路了,媽媽高興寶寶自豪!可好景不長,已經走得穩穩當當的小家伙卻不愛走了,只要一出門,就張開雙臂讓媽媽抱。寶寶突然不愛自己走路了,這是怎么啦?
長在手臂上的果果
果果從小就是一位運動小健將,5個月會坐,7個月會爬。剛學走路那會兒,果果興趣盎然,幾乎一刻不閑,踉踉蹌蹌地學,不到11個月就學會了,遙遙領先于同齡的小伙伴,全家人為此特別自豪。果果1歲半時,爸爸媽媽帶著他去海南度假。可氣的是,早就已經會走的果果,這會兒剛走幾步就張開雙臂,要爸爸媽媽抱。果果體重不輕,加上果果媽腰又不好,弄得整個旅途疲憊不堪。后來,果果媽開始和果果“斗智斗勇”,從鼓勵到游戲,變著花樣讓他自己走路,可成效甚微,搞得果果媽很是沮喪。
抱抱背后的7個潛臺詞
寶寶剛會走的時候,很喜歡掙脫爸爸媽媽的懷抱自己走路,而當他走得很好以后,卻常賴著不肯走,非要爸爸媽媽抱著。抱一會兒當然美啦,但要是連著抱1個小時,大人也夠累的,畢竟寶寶體重不輕了。為啥寶寶會走卻要抱抱呢?
走路一點兒也不好玩
寶寶剛學會走路時,發現能隨意支配自己的肢體,并能在一定范圍內隨意行走探索,當然非常興奮了。但新鮮勁兒總是維持不了多久,一段時間后,聰明會投機的寶寶就想重新借助大人的懷抱到各處看看。
留戀媽媽的懷抱
很多媽媽都是上班族,平時很忙碌,并沒太多的時間來陪伴寶寶,可是寶寶就是想和媽媽在一起。盼呀盼呀,當媽媽終于過來陪寶寶時,寶寶只想抱著媽媽不撒手,根本沒想著自己走路。
摔跤讓他感到害怕
誰沒個碰碰磕磕,更何況是學步寶寶。如果曾在走路時摔得很重,膽子小一些的寶寶就會害怕自己走路,這種情況比較常見。此時,爸爸媽媽不能強迫他,應在注意安全保護的同時,采用游戲的方式來引導寶寶重新邁步,比如拿著寶寶最喜歡的玩具,在遠處“引誘”他,讓他眼里只有玩具而暫時忘了恐懼。
寶寶腿力還不夠強
小寶寶的身體遠未發育成熟,腿部力量還弱,走路時間稍長,就容易覺得腿酸無力,強行讓寶寶多走,不僅會讓寶寶心生畏懼,還可能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寶寶不想走了,那就讓他休息一下吧,抱抱也無妨。
寶寶的眼里只有大人的腿
你帶寶寶去過商場嗎?有位媽媽興致勃勃帶寶寶去逛商場,可是寶寶卻哭鬧著不肯再走,她蹲下身才發現,寶寶的眼里根本沒有什么琳瑯滿目的商品,只有像樹林一樣數不清的成人的大腿,她立刻把寶寶抱了起來,走出了商場。
所以,當我們帶寶寶外出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寶寶的身高問題,多帶他去戶外玩耍,而盡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
他想看得更遠
“站得高,看得遠”。個頭兒矮矮的寶寶自己在地上走,當然不如被你抱著視野開闊了。而且,在你的懷里,他完全不用擔心地面上隨時可能竄出來的小狗,也不用擔心被小石頭、小臺階等絆倒。
有漂亮的風景、有熱鬧的人群,或者有其他寶寶感興趣的事情發生,但寶寶卻看不到時,不妨抱起你的寶寶。另外,遇到坑洼不平的路面,抱起寶寶可以避免他摔跤。
尾氣讓寶寶很不舒服
由于寶寶的個頭兒和汽車排氣管在相似的高度上,汽車較多、空氣較差的地方對寶寶健康不利,有些敏感的寶寶會對污濁的空氣感到不舒服,而要媽媽抱。
寶寶的要求是對的。不論是自己走,還是坐嬰兒車讓媽媽推著,車輛較多的大馬路或是馬路旁邊的人行道,都不是帶寶寶散步的好去處。當不得不路過這些地方時,要盡量把寶寶抱起來,以免寶寶吸入過多廢氣。
遭遇“抱抱”,化解妙招看過來
如果你的寶寶不是真的累了而要求抱著,那么,你可以采用下面一些能吸引他走路的小方法。
多陪陪你的寶寶
平時應該多抽出一些時間陪寶寶,和寶寶在一起時,盡量多一些肢體的親密接觸,比如和寶寶依偎在一起讀圖畫書,手把手涂鴉,等等。還可以隨時擁抱他一下、拍拍他的小肩膀、親親他的小臉蛋,這些舉動都會向他傳達“寶寶,媽媽和你在一起”的信息,可以幫助他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此外,還要設法讓寶寶和其他家人建立起較為親密的關系,這樣寶寶才會更自信、更積極地探索外部的世界,而不是只迷戀媽媽的懷抱。
分散他的注意力
當寶寶賴在你的懷抱里時,可以及時轉移他的注意力。只要留心一下,你就不難發現,周圍有很多事物可以吸引寶寶的目光:奇異的小樹、盛開的花朵、一只蝴蝶、一個廣告牌,對寶寶來說都是新奇的,都可能讓他掙扎著要從你身上下來。
給他喜歡的鞋子
為寶寶準備一雙舒服好看的鞋子。許多寶寶會因為要show鞋子上的漂亮圖案或是彩燈而開心地多多走路。
給走路加點兒“魔法”
帶寶寶外出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寶寶的身高問題,多帶他去戶外玩耍,而盡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還可以和寶寶做一些走路的游戲,比如推小車、過獨木橋、踩影子等,定一個比寶寶平時走的距離稍遠的終點,比賽誰先走到等等。
讓他適當休息
如果外出需要走較長的路,如去公園游玩時,媽媽應該帶上小推車,寶寶愿走就走走,累了就讓他坐在小推車里適當休息。隨著腿部肌肉力量的增強,寶寶會越來越多地自己走路,讓媽媽抱的要求也會隨之減少。
體驗不同的路
等寶寶走得比較穩了,父母可以帶寶寶去戶外,讓他在各種不同的材質上面走走。比如墊子、沙子、草地、石板路等,以豐富寶寶的行走經驗,積累路感,同時增加寶寶自己走的樂趣。
提前設定好目標
帶寶寶外出時,尋找一小段距離內的明顯目標物,然后告訴寶寶,只要他自己走到那里,媽媽就可以抱一段路,從而誘導寶寶自己走路,并和寶寶一起去尋找有趣目標物,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學會耐心等待
寶寶在學會了獨立行走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并不喜歡走路這件事。這是寶寶成長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如其抱怨寶寶偷懶,不如好好享受當下的抱抱吧,等寶寶長大了,能抱的機會就少了。同時要仔細觀察寶寶的狀態,一旦發現他有想走路的欲望,就要積極地鼓勵他。
聰明媽媽們來支招兒
和寶寶來比賽
最好能讓寶寶感受到自己走也別有趣味。比如,我會經常和兒子進行一些小小的競賽:“涵涵,看我倆誰先走到那個噴泉?”開始時你可以比他快一些,讓他感覺有點挑戰性,然后再故意讓他走到你的前面去,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會讓他愿意多嘗試幾次,不知不覺就到達目的地了。你還可以變換不同的方式,激發寶寶自己走的興致:像小兔一樣跳著走,伸出胳膊像小鳥一樣飛著走……當然,前提是周圍沒有危險物,比如地面比較平坦,路上沒有車輛來往等。
——涵涵媽 兒子2歲
給寶寶一些小獎勵
當玥玥不肯走時,我有時候和她講條件:如果寶寶能自己走,媽媽就額外點一份寶寶愛吃的甜點,或是多講一個故事、多做一個游戲等,投其所好為寶寶注入一些“興奮劑”。在這樣的鼓勵下,她要抱抱的時候明顯變少了。
—— 玥玥媽 女兒1歲半
多一些鼓勵吧
瑤瑤快2歲的時候,也喜歡耍賴,不愛走路,非要我抱抱,我會跟她說:“寶寶真能干,自己走,不讓媽媽抱,真棒!”“寶寶快看,那個小朋友都自己走呢,你一定會比他走得好!” 有的時候,當她不想走路了,我也會用小動物來啟發她:“你瞧,小鳥自己飛,小狗自己跑,小兔也是自己跳來跳去的,寶寶比它們都能干喔。”以此激發寶寶的好勝心。
——瑤瑤媽 女兒2歲
必要時說“不”
不問緣由地一味滿足寶寶讓抱的需求,會讓他養成不好的習慣。當寶寶要求父母抱只是因為懶惰時,也可以適當回絕。我帶淘淘到附近公園去遛彎,他卻一步都不肯走而非讓抱時,我們就會告訴他:“淘淘,當你走到前面那棵樹的時候,要是真的累了,媽媽就抱你。”此時父母的態度一致非常重要。經過一段時間,寶寶發現自己的要求在父母“設定”的條件下確實得不到滿足,他就會逐漸習慣這條規則,不再提出隨時要抱抱的要求了。
——淘淘媽 兒子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