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營銷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屠龍術,大家在微研發與微創意的策劃上,要注意產品創新的可兼容性,一致性創意;產品創新的可分割性,模塊型創意;產品創新的可溝通性,易學型創意;產品創新的可持續性,節奏型創意。針對微渠道與微促銷(主要指線上渠道),企業要隨時保持戰略彈性,進行戰略微調。
——Jenny
周春燕
這是一個摧毀你,卻與你無關的時代;這是一個跨界打劫你,你卻無力反擊的時代;這是一個你醒來太慢,干脆就不用醒來的時代;這是一個不是對手比你強,而是你根本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的時代。在這個重構的洪流中,只有不斷更新,不斷迭代,不斷觸發,不斷嘗試,才能隨波逐流,才有可能找到生存與發展的空間。這個節點,有幾個變化閾值值得關注:小眾變大眾,長尾變全尾,“屌絲”成長為中產階級,社群逐步演變為社區。
——Sophie
王玉
互聯網時代 ,人們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內心卻越來越孤獨。曾有一句話很流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咱倆面對面吃著飯,卻各自刷著手機。于是,人們潛意識中都在尋求歸屬感。什么事物最能引起聯想?一個特殊的時代?一個有特別意義的符號?當一個品牌以一個年代命名時,自然會帶來一個群體的聯想,形成一個有區隔的群體。
——Julia
王巧貞 (Julia)
做團購沒錢賺,不做團購沒人來。隨著餐飲團購業混戰,越來越多的餐廳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然而,有一家餐飲企業,僅僅靠團購就做到年營收700萬元!Why?第一,明確服務標準,把團購客戶提升到VIP待遇;第二,對所有門店服務員進行培訓,使其打心底重視團購;第三,從制度上規范,把團購客戶的反饋納入員工考評體系,與獎金掛鉤。于是,幾乎被人人詬病的團購,竟被一家餐飲企業運用到如此極致,你get到了嗎?
——Levi
楊留原 (Levi)
互聯網+傳統行業,并不是盲目縮短價值鏈和去中間化,而是首先對傳統供應鏈充分拆解研究,可以完全取代的就顛覆,不能完全取代的就去優化,提效降耗。“互聯網+”的本質不是“砍!砍!砍!”,而是融合、優化、共享、重塑!
——Alex
寇尚偉
在最近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劉強東認為“傳統企業應該砍掉電商部門”,馬云卻認為“應該把電商部門做得更加強大”。為何針尖對麥芒?劉強東希望“所有傳統企業讓京東成為唯一的全國線上總經銷商”,馬云自然不愿意,說白了,都是為了自己的公司。企業應有自己的主見,揚長避短善用互聯網工具和平臺,而非在恐懼和貪婪中被工具裹挾。
——Focus
王文正
在市場野蠻增長期,成就了很多品牌企業,成功后,卻面臨現在的市場下行,有些企業已經舉步維艱,多是走在轉型變革的路上。不管是多元化的跨界轉型抑或是從高到低的試探性變革,企業都要順著市場需求變化和企業實際情況來進行,相比很多企業的盲目跨界以及眼花繚亂的左沖右突,都不如緊守專業來得實在。蘋果固守“移動電腦”進行產品升級,活得依然滋潤,顯然堅定一個方向,持久走下去或許更為靠譜。
——Kobe
張 旭(kobe)
企業需了解的顧客購買四部曲:引起關注(靠視覺平面系統)、產生好感(靠文案與語言溝通,視頻廣告)、購買行為(靠服務與銷售力)、二次購買(靠品質與技術)。中國企業普遍的問題是:品牌與營銷環節強的,通常產品與技術弱;產品與技術強的,品牌與營銷則相對較弱。四個環節都強的,中國獨此一家——華為。
——Johnson
竇林毅(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