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今
?
撫順市:互助式扶貧促進精準脫貧
◎文/劉今
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遼寧尚有81萬國家扶貧標準線以下貧困人口,必須在未來五年內全部脫貧,任務艱巨而緊迫。2014年11 月26日,全省互助式扶貧現場會在撫順市清原縣召開,學習互助式扶貧資金滾動使用的經驗做法,推廣實施互助式扶貧模式。
撫順市找尋貧困戶自主發展、持續增收的脫貧道路,走過了十年、三個階段。
平均分配,無償發放。2002年起,省政府每年安排大量資金開展整村推進開發式扶貧。撫順像多數地區一樣,以無償直補方式將扶貧資金平均發到貧困戶手中。貧困戶為得到扶貧款,盲目選擇項目,沒有形成帶動致富的主導產業。扶貧開發也始終走不出“年年扶、年年貧”的圈子。
滾動發展,有償使用。2005年開始,撫順市改變扶貧資金平均發放的做法,學習孟加拉式小額信貸理念,在整村推進項目村實施扶貧資金有償滾動使用,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項目,到期后資金足額回收,打破了以往扶貧資金“只用不還”的舊循環。但由于項目由政府確定,農民沒有自主權,貧困戶的市場意識、自我發展意識未能培養起來。
互助使用,還本付息。2008年,撫順市總結分析扶貧資金有償滾動使用的利弊,參照國家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做法,開創了扶貧資金互助式使用管理模式。
2015年,全省互助式扶貧業務培訓班在清原縣舉辦
扶貧資金是滋養扶貧和貧困戶發展生產的血脈。撫順市緊緊扭住這一環,注入互動力。
以財政扶貧資金為主體,設立扶貧互助金。各級財政扶貧資金以鄉鎮為單位建立扶貧互助金,同時合理吸納互助社社員入社資金,整合各類社會捐贈資金,互助金部分收益轉為本金,做大互助金規模。
以自愿交納入社資金為條件,獲取借款資格。堅持“自愿入社、有償使用、有借有還、循環利用、滾動發展”的原則,農民按每份100元、每人可入1-10份的標準,自愿加入扶貧互助社,成為社員,取得借款資格,借款額度為入社資金額的10倍。此法有利于保障扶貧互助金受益面,防止資金流向富裕戶。
以抵押擔保為前提,確保互助金高效安全運行。社員借款按“社員申請、小組推薦、中心組初審、履行擔保(抵押)手續、互助社審批、公示無異議后簽訂借款合同、放款到戶”的程序進行。
以低于農信社貸款利率的標準,按期交納使用費。社員向扶貧互助社借款,按照整借零還或整借整還的方式交納資金使用費,利率低于農信社貸款利率,期限為3-12個月,一般10日內即放款到戶。
以鄉鎮為管理單元,建立市指導、縣監督、鄉管錢、村辦事的四級聯動機制。扶貧互助社以鄉鎮為單位聯村組建,日常工作鄉鎮扶貧辦負責,財務核算鄉鎮財政所統一代管。市縣扶貧部門指導和協調互助社、互助金管理工作,全程監督互助金使用情況;村委會負責村民的入社考察、項目確定、借款辦理和資金監督。
撫順市多年實踐互助式扶貧初顯成效。
促進了貧困地區產業發展。2015年,全市有扶貧任務的35個鄉鎮已實現互助社全覆蓋,吸納社員2.4萬戶,新增食用菌6000萬段、中草藥材5萬畝、山野菜1萬畝、日光溫室1000畝、冷棚6000畝。
增強了扶貧資金保障力。全市財政整村推進和到戶扶貧資金年年累積,互助金收益的25%轉為資本公積金,按15%提取公益金。全市互助金總額已超過1.3億元,平均每個貧困鄉鎮互助金都在幾百萬元。累計為2.4萬農戶放款2億多元,使產業扶貧有了持續投入,貧困戶、貧困村持續發展生產有了持久資金來源。
豐富了農村融資渠道。以清原縣英額門鎮為例,2014年扶貧互助金向農民放款近550萬元,相當于當地農信社貸款規模的1/2。
助推了農村信用建設。以擔保、抵押方式使用扶貧互助金,提升了農民的誠信意識。
□本欄編輯/石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