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川++沈宓

為了留住傳統手工藝,我曾經去南昆山附近,找尋當地的留守婦女,教她們鉤針的基本技法,請她們幫忙做手工,并且付給相應的酬勞。我身邊的朋友,也做著類似的事,稱為“點對點”。但我們發現即便是這樣的形式,也很難將此延續。手藝人有不同的想法,對自己手藝的要求也有高有低,但參差不齊的成品卻沒辦法面對市場。所以,要讓手工藝延續,手藝人和設計師雙方都要努力。一方面要設計出符合現代生活的產品。另一方面,手藝人也要改變以往的心態和工作方式。因為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有些手藝人對自己的身份不認可,對自己的要求也不高,這是最致命的。
手藝人最重要的,是把氣息給立起來,把主心骨給豎起來,才能支撐自己,越走越好,越走越遠。所以,我覺得對事業保持敬畏的心,不斷地鉆研,對自己有高要求的手藝人,才稱得上是匠人。因為匠人并不是低水平的職業歸屬,而是高級別的職業將此,他們首先要有扎實的手工基礎。傳統手工藝承載了許多記憶和智慧,它的延續不應該是靠硬性的背書或者教條流傳,而應該是通過日常的使用,融在生活、記憶中,這才是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承。
廣東的曾鵬老師就有匠人的優點,說他是匠人低了點,他其實是一位大師。在從事陶瓷事業的幾十年時間里,他一直不斷鉆研,包括將獨特的陶瓷和繪畫語言表現在作品上,這么多年來,每次看他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感覺。在日常中他也總是在觀察、記錄,堅持把想法用手實施出來,不斷追求、不松懈、不滿足,這樣的心態和舉動都非常令人欽佩。
現在,匠心這個詞被用得太厲害了。匠心,首先要非常尊重自己正在從事的職業或者行業,擁有一顆永不停止的追求之心,總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好。還有一點,就是要非常認可自己,認可手工行業。這種認可還包含了一種平靜,因為世界和社會變得太快,難免不被功利心所影響,但有沉淀的匠人能用平靜的心態對待外面的種種誘惑,面對好或不好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