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玉林
不大記得是什么時候,在我的家鄉,青年男女學個手藝,很是盛行。
他們為什么學手藝呢?其一,別人的孩子學了手藝,能夠掙些錢;其二,有了手藝,就會以此為榮,令人刮目相看;其三,是許多女孩找對象的唯一標準,哪怕家里現在窮點也沒關系。
男青年最不喜歡學的是石匠,因為石頭笨重,要相當有力氣才行。俗話說“養兒不要學石匠,天晴下雨在坡上。”當時最流行的手藝,算是木匠。那時鄉下娶媳婦、嫁女兒,都流行做家具。修房造屋,也少不了木匠。因此稍有名氣一點的木匠,后面就會跟著一大堆徒弟。
師傅嘴上銜著煙,空著雙手昂首挺胸地走在前面。碰到熟人,“張三家的嫁妝還沒有做完呢!”“李四家又忙著要做柜子,真是忙不過來!”表示他做得好,請的人多。類似廣告,熟人聽了,難免心動。說不定就要問哪天有空,幫我做點桌椅。師傅如果有空,就說:“我盡量抽時間。”下午就來了,把樹木鋸幾截,丟在那兒,過幾天再來,這活兒就是他的了。
后邊的徒弟彎著腰,背著木匠所用的各種工具,推子、銼刀、鑿子、羊角錘、牛角鉆,有的手上還會提著幾把大大小小的鋸子,或鋒利的斧頭。
女孩子最喜歡學的手藝,自然是裁縫。那時女孩會不會手藝,都是好找對象的。那她們為什么學手藝?我想應該是為自己將來的人生做打算。以后嫁到婆家,可以少干些又重又累的農活,畢竟有門手藝,可以賺錢。
如此,便火了那些裁縫培訓班。街上時常有人手上拎著錄音機,不時廣而告之:凡有志于學習縫紉的女青年,14歲以上都可以報名。學期3個月,包教包會……而培訓班報名處,也總是人潮涌動。那時候,縫紉機也是結婚必備“三大件”之一。可見縫紉的重要性。
時過境遷,當年盛行的木匠和裁縫,如今都不多見了。只偶爾在鄉間,還能見到做家具的木匠,在街角,還能碰著改衣服的裁縫。也許有一天,他們會徹底被淘汰,可學那門手藝的心情,卻永遠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