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強
?
“獲得感”和“供給側改革”
□胡志強

今年“兩會”的關鍵詞之一是“獲得感”。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政府去年工作時說,廣大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對這種“獲得感”,媒體稱之為“民生溫度”。
今年,是“十三五計劃”開局之年,這個新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其社會學目標之一,就是可以量化表述的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因為,人民群眾獲得的多寡,是衡量國家各項政治經濟政策的根本標準。
媒體將“獲得感”的形象表述為“民生溫度”很貼切、實在。所謂“民生溫度”就是群眾對國家一系列改革動作的“體感”,它不僅是真實的,也是雙向的,需要政府不斷在第一時間了解這種來自民眾的“體感”,感受“民生溫度”的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自己工作,確定國是,最終,將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供給側”改革,扎扎實實地與民生相結合,使其始終符合民意,符合中國發展進步的本質需求。
我們注意到,從去年開始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之后,中國的改革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一般的經濟領域,很多改革內容指向了政治體制方面,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其中,政府需要簡政放權,協調政策制度為經濟減負……“解放生產力”“簡政放權”“協調政策制度為經濟減負”這都是直白的政治體制改革啟動的表述。
毋庸諱言,在以往的改革發展進程中,由于“緊迫感”和缺少適合中國國情的經驗可借鑒,我們存在著忽略人民群眾“獲得感”的問題,導致某些改革缺少了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盡管最終的改革成果還是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可。
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說明它已經成為中國政府今后工作的核心目標價值之一,今天國人關于自身“獲得感”的“第二象限”表述,也證明了本屆政府工作取得了預期的成就。我們有理由相信,當自己的“獲得感”得到尊重并成為政府工作的目的后,人民群眾第一時間參與改革進程的積極性會更加高漲,而始終有人民群眾參與其中的改革,成功率將大大提高。

期待最真切的“獲得感”
@BB霜:記得小品《追星族》里說過“民族五干年,幾首流行歌曲能行嗎?”這樣的話,雖然只是臺詞,但也說明了社會上中華文化傳播不夠給力。希望對傳統文化不光要關注、保護、傳承,還要讓它們“活”在大眾眼前。
@束縛的眼睛:現在允許生二胎,可身邊的適齡夫婦都在擔心沒時間帶孩子、接送孩子,“十三五”是不是可以適當延長產假,或扶持、發展下相關家政產業?
@大同古都:現在“紅包”滿天飛,用微信等手機支付的多了,電子詐騙的也多了。期待加強公民信息、電子金融安全,用法律約束起來!
@三伏天里不出汗:房改后的三無小區沒人管,有的房屋還是危房,老化漏水、管道堵塞,公租房和廉價房沒資格申請,買新房又差錢,希望“十三五”給這些“夾心層”多些獲得感。
@微微守望:現在汽車進入干家萬戶,堵心的事也來了——居民區樓下洗車、修車的噪聲不斷,高峰期路上就成了停車場……期待“十三五”能讓更多人成為有車一族,希望有車一族路暢人歡!
@丁K四卡:真心希望在“十三五”出臺分級制度,明確哪些影視作品適合未成年人觀看,哪些是需要成人引導下觀看或禁止觀看。要不帶著小朋友看電影,猛的跳出什么畫面,真的不好意思,不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