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 盛 通訊員 劉 芳 遠 文/攝
?
展現職工風采凝聚北京力量首都職工志愿者在行動
□本刊記者李盛通訊員劉芳遠文/攝



在北京,涌現出這樣一群人,她們身著藍色T恤,有著標志性的微笑。孩子放假了,她們辦托管班幫您看孩子;孩子高考了,她們在校門口為送考的您打傘送水;家里有人生病了,她們請專業醫師幫您診治;下班回家沒時間做飯了,她們有金牌大廚上門為您打造“饕餮盛宴”;周末在家沒事做,她們組織興趣小組陪您過周末。他們辛勤的身影總會出現在大街小巷,他們就是由首都職工組成的首都職工志愿者。
身邊的志愿服務身邊的職工,這是首都職工志愿服務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首都職工志愿者統一的口號。即倡導廣大職工從身邊的點滴行為做起,來滿足身邊職工的常態化需求,逐步形成工會組織發動、職工志愿服務活動帶動、職工與職工之間有效聯動的志愿服務格局。
首都職工志愿服務運行中心自2014年成立,從最初組建隊伍時的9人,已經發展到現在近萬人的志愿者數目,50余支志愿服務隊伍,僅僅用了1年時間,就在北京招募來這么多的職工志愿者,你會相信嗎?
職工志愿服務工作是新形勢下工會拓展服務職工工作的有效途徑,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而職工志愿者隊伍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踐行者。當前,全市工會系統正在努力拓展服務職工的新項目、新方法、新思路,讓廣大職工在擁有更多的獲得感,誠心實意為職工辦實事兒,辦好事兒。
有人說簡簡單單一個“溫”字就能從中領悟出些許為人之道。因為溫暖的話,能化解誤會;溫暖的手,能給人力量;溫暖的笑臉,是人類通用的名片。當我們抱怨這個社會的冷漠、無情,當我們埋怨整個社會的殘酷與潰敗,不妨先替自己量一量,你又為它做過些什么呢?而我們的首都職工志愿者們,他們,又在做著些什么?
2015年8月,在開往鳥巢的大巴車上,首都職工志愿者們開啟了為期8天的世錦賽之旅。在這世界矚目的幾天中,他們身著紅色志愿者服裝,分布在鳥巢的各個角落。有觀眾給他們起了個親切又溫暖的名字:鳥巢中的一抹紅。
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不假。2015世錦賽是首都職工志愿者第一次在重大賽事和媒體前亮相,難免有些緊張的他們為了把首都職工最好的風貌充分展現在世人面前,從賽前一個月開始,他們就利用下班后的空余時間悉心的編排和解決問題,一排就是整整30天,每天都到凌晨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為了不在比賽現場出洋相,整支隊伍頂著酷暑30天下來沒有一個人請過一天假,就連生病也都堅持到崗練習。
文明引導組是在整場比賽中最直接能接觸到觀眾、媒體和運動員的小組,他們的工作展現在媒體和觀眾面前的可能只是簡單的幾句助威詞和幾下加油操。而他們完整的工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單以“隨我一起吶喊,展現北京力量”的口號為例,既要響亮又要把首都職工的風采展現出來還要兼顧順口,這簡單的12個字,就讓他們整整耗費了一周的時間。作為首都職工志愿服務隊成立后第一批加入到這支隊伍里的志愿者之一的厲萌,經過層層審核后這次有幸被選入文明引導組,她對世錦賽和志愿服務有著更深的理解:“在我眼里,只要是職工的事情,即使是問問道兒,問問衛生間在哪,都讓我感到無比的自豪。能成為世錦賽志愿者不僅僅是簡單的參與,更是對我自身自信心和知識技能方面的提升。這次世錦賽就有一位外國友人向我尋求幫助,我是用上學所學的英文幫助的她,聽到她說謝謝,我覺得這些年我堅持學英文還是有用處的。我覺得從事志愿工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會一直做下去。”
厲萌所在的文明引導隊只是職工志愿服務總隊的一個小分支,在這次活動中,他們還派出了安全保障志愿者、引導分流志愿者、后勤保障志愿者等共4支隊伍。他們面帶微笑地穿梭在人群中,他們的舉動,不僅溫暖了觀眾的心,同時也得到了觀眾們的充分肯定。而首都職工志愿者在面對全世界的首秀能夠如此成功,和領導們的關懷也是分不開的。在比賽期間,市總的領導們幾乎每天都會在比賽結束后,聽取各支援小組組長匯報當日情況。有了領導的關懷,志愿者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世界田徑賽雖已落下帷幕,但是首都職工志愿者們用微笑,真誠和熱情為自己贏得了稱贊,為首都職工志愿服務工作贏得了肯定,在世錦賽上,畫出了自己獨特的志愿炫彩。“有職工的地方就有志愿者”。北京市職工服務中心副主任凌昊說,“世錦賽雖然已經閉幕,但是職工志愿道路卻剛剛起步,我們將滿懷激情,團結帶領志愿者為廣大職工站好崗,服好務。”首都職工志愿者的熱情與技能,正通過他們向世界傳遞。
有這樣一條短信:“雖然我們認識時間并不長,但您和隊員們就像親人一樣對待我們,我們一定好好生活,不辜負您們的期望……”這條消息來自首都職工志愿北京現代和諧志愿者服務隊里的貼心人服務隊隊長陳秀軍。
從服務隊成立開始,他們就以“一滴水,一塊磚,一顆釘,一團火,一片葉”的雷鋒精神來幫助那些需要溫暖的人,長年累月的志愿活動下來,他們也已經從廠內職工的相互幫助發展到為孤寡老人捐款捐物,積極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積攢學費,開展扶貧幫困、社會公益……為構建和諧,樹立北汽集團良好的企業形象做出了突出貢獻。
小焦是車身車間一名普通員工,他的父母沒有正式工作,弟弟患有先天性智障,患病的爺爺也需要常年吃藥,他一直是家里的頂梁柱,他的工資是家里生活的主要來源。可就在2010年體檢中,小焦被查出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他的工資也就夠將將維持自己每月3000多的醫藥費,使這個原本就拮據的家庭更是如同雪上加霜般不堪一擊。
如此的家庭境況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讓小焦早已不堪重負,對工作和生活失去了信心。貼心人服務隊得知這一情況后,一邊找到小焦鼓勵他要有戰勝病魔的信念,一邊第一時間將情況反應到車間工會為他申請幫扶基金,同時,隊里還發出了“決不能因為小焦的一時困難而讓他掉隊”的捐款倡議,得到了全體隊員的全票通過。短短幾天時間里,共籌捐款2萬余元。雖然這些錢對于小焦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是它表達了貼心人服務隊里每一位隊員的一份關切與心意。
為了切實幫助到小焦,隊員們可是絞盡了腦汁,得知小焦家里承包著5畝果園,以前農忙時都要雇人幫忙,小焦生病后為了省錢貼補家用,農忙時舍不得花錢雇人,小焦父母忙不過來急得團團轉。他們立刻自發幫助小焦開展幫扶活動,并責成小焦所在班組對他進行技能和思想幫扶。
2012年,小焦家的蘋果受了雹災賣不出去,隊員們立刻組織幫助采摘,并發出了購買“愛心蘋果”倡議,號召大家將受災的蘋果買回來。那次以后,每到蘋果收獲的季節,貼心人服務隊的隊員們都會購買“愛心蘋果”。如今4年時間過去了,在陳秀軍的帶領下貼心人服務隊共為小焦家銷售愛心蘋果3萬余斤,“愛心蘋果”的故事也開始傳為佳話。經過4年的幫扶,現在的小焦已經成為班組生產骨干,他的家庭也脫困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首都職工志愿北京現代和諧志愿者服務隊只是首都職工志愿北汽集團服務總隊的一個分支,在北汽集團,職工志愿服務已經從最初的北齒、北內等老企業發展到各個基層企業。目前,北汽集團共有職工志愿服務分隊300余個,職工志愿者上萬名。北汽集團工會在上級工會和集團黨委的領導下,精心組織、認真籌劃,開展了雙送活動、困難職工結對幫扶、貼心人服務隊志愿活動等一系列工作,涌現出如北京現代“幫扶小站”、北燈公司“便民食堂”、北汽股份汽車研究院“愛心擺渡車”、新能源公司“衛藍行動”等志愿服務項目,他們在用行動傳遞著愛心,影響著他人,感動著他人。社會因志愿者的服務而更加和諧,讓生命綻放異彩!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啊,我經常犯牙疼,今天老婆跟我說有個口腔科普講座,我中午吃完飯早早就過去排隊了,現場來了很多人呢,多虧我去的早,估計都像我一樣年紀輕輕牙口就不好的。真沒想到不僅講座一分錢不要,醫生還免費為我們做口腔體檢,不用預約不說,態度也比去醫院好很多呢”。小齊所說的講座便是2016年1月歡樂口腔組織的走進街道和社區口腔保健系列活動。
隨著這些年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人們對健康也越來越看重。而口腔作為身體健康和生命質量的重要反光鏡,越來越多人開始主動關注口腔健康、追求和享受口腔健康。首都職工志愿北京歡樂口腔醫院服務隊一年來,共舉辦講座、義診50余次,服務志愿者200余人。讓職工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與醫院一樣的服務品質,切實把志愿服務做進社區和家庭。
“通過優秀口腔醫生進社區活動,對廣大職工進行口腔健康保健的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對口腔衛生的認知程度,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進行口腔保健,降低口腔疾病的發病率。”別看李江明是soho分院的院長,他還是名不折不扣的愛牙護牙志愿者,也是首都職工志愿歡樂口腔醫院服務隊的隊長。每次活動的講座都是由他親自講解,從如何有效預、防口腔疾病,到怎樣避免食物對牙齒的傷害及齲齒的成因……逐一細致地為職工們進行詳細的講解,從而提升他們的保健預防意識。為了使大家能夠更直觀的學習到相關口腔護理知識,活動現場的互動環節也是李江明特意為職工準備的。他還要求服務隊組織的每場活動必須有專家坐鎮,不僅如此,每場講座后他都為職工安排了免費口腔檢查,并在檢查后給出口腔治療建議。
走基層免費講座、義診……這一樁樁好事在很多人心里也許覺得都是小事,并不值得一提。然而,就是不斷積累的小事,正是志愿精神的核心。
在平淡無奇的日子里,能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他人有困難的時候能夠搭把手,行小善積大德,點滴善舉,將志愿的溫度傳遞給更多人,用實際行動續寫著志愿者的故事,讓整個世界都溫暖起來。
時代呼喚職工志愿服務,社會需要職工志愿者。我們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開展職工志愿服務工作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推動首都職工志愿服務工作躍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