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蕾
?
不走尋常路——記北京城建十六公司理工大學2號地工程項目經理馬迅
□雷蕾

特色
他們為北京這座城市奉獻

“這是我在外打工第一次有人專門給我們講忠孝,也是人生第一次聽到這種形式的教育。”一位農民工在聽完宣講課后感慨說道。
近日,城建亞泰集團第十五項目經理部開展了一次以“弘揚傳統孝德文化、構建文明和諧企業”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組織廣大參施農民工,利用班余時間,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通過開展此項活動,既提高了農民工的道德修養,又增強了他們對企業的認同感,提高了工作效率。(王地和魏航)
橙黃色的辦公桌,白色的藤椅,時尚的咖啡機,透明的咖啡杯,蔥郁的綠植,這些元素不是在某高檔寫字樓,而是出現在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彩鋼房里。這就是北京城建十六公司理工大學2號地工程項目經理馬迅的辦公室,整間辦公室簡潔、明亮,又顯現出他的用心和對品質的追求。
剛剛36歲的馬迅,參與施工的工程可不少。自2002年工作以來,從北京的西三旗住宅小區工程到新疆蘭炭廠工程再到北京理工大學2號地工程,馬迅以平均兩年做一個新工程的速度,從一名技術員在工作中鍛煉、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項目經理。
2010年3月,馬迅懷著一腔熱血,來到遠離公司總部的新疆,作為執行經理,組織新疆蘭炭廠廠房工程的施工生產工作。3月的新疆五家渠,空氣中彌漫著二氧化硫的味道,路邊堆著變成黑色的積雪。茫茫戈壁,荒無人煙,漫長冬季,食物、水等基本物資都很匱乏。面對諸多難題的挑戰,他帶領項目團隊于當年年底完成了工程的施工建設,并及時辦理完成結算,實現了工程盈利,也為今后的項目管理積累了豐富經驗。
馬迅現在的項目管理團隊組建于2012年底,僅僅三年的時間。在這個團隊中,充分體現了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項目團隊中80%以上都是年輕人,平均年齡35歲。馬迅看到了這只年輕團隊的活力和拼勁,也看到了他們渴望發展的愿望。“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整個團隊才能堅強有力。”在馬迅的引導下,項目團隊的凝聚力強,“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濃烈。80后的徐磊已經擔任了執行經理,90后的王浩然兼任項目團支部書記,成績突出。馬迅青年突擊隊更是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突擊隊。
人才有了,團隊的工程建設理念也不能含糊。理工大學2號地項目部剛剛成立之時,追求建筑品質,打造“標桿”工程便被設定為目標,成本與質量有矛盾時,以質量為先。施工中,即便適當提升材料價格也要保證施工材料的質量。項目部還不惜增加模板量和工程成本,使用開口大模板,有效的避免了洞口澆筑變形的問題。
為減少行政成本,在理工大學2號地項目的管理中,馬迅一改以往辦公區按部門設立辦公室的形式,設立“綜合辦公室”實行“一站式辦公”。在互聯網廣泛應用的今天,馬迅更是不斷探索互聯網與工程管理的深入融合,項目部不僅實現了無線網絡信號的全覆蓋,還運用云技術,建立了項目部自己的網絡數據中心,實現了資源共享。網絡實時監控系統,讓項目管理人員可以隨時隨地掌握工程現狀,QQ群和微信群,不僅可以用于管理,更是不斷的傳播著正能量。
馬迅下一步的目標是“建設品質工程,培養優秀人才,承攬后續工程”,把團隊當根本,凝聚力量;把品質當生命,長遠發展。
特約欄目主持王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