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省青竹湖湘一中學 戴勝軍
?
機器人教育中的責任心培養
文湖南省青竹湖湘一中學戴勝軍

在近年從事機器人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發現當代中小學生普遍存在責任心的缺失問題,引發了我對當前教育的擔憂和諸多思考。
日常學習生活中,中小學生表現出來的責任心缺失問題時有發生,而他們在機器人培訓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無責任心現象更具體。
案例一:兩位同學組隊去外地參加機器人比賽,到達比賽地點才發現機器人還丟在學校實驗室。兩位同學互相指責,相互推諉,拒不承擔責任。
案例二:去西寧市參加比賽,身高1.7米的學生空手而行,而隨行的媽媽卻背著沉重的行李,后經教師提醒,學生才意識到要分擔媽媽的負擔。
案例三:每年機器人比賽報名時,收取參賽選手的照片成為教練的難題。學生沒有引起重視,不能按時上交或照片不符合要求;或依賴父母、老師,習慣他人代勞。
案例四:某培訓學校使用老版亮寧機器人套裝,各部件均用十字螺絲固定,所配工具為十字螺絲刀,僅電機接線柱使用一字口螺絲。某同學因沒有一字口螺絲刀,學了半年機器人,他的電機從來未安裝好過。
案例五:部分學生能拿出許多優秀的書法作品,楹聯上的字寫得很漂亮,還獲得過國家級獎項。但寫作業時卻字跡潦草,難以辨認。
機器人教學課程有自身的特色,更能發現學生缺少責任心的問題并及時予以糾正。
機器人制作之后、競賽之前、獲獎或未獲獎時,學生對于當下狀況的處理方式、情緒起伏,都能表現出學生的心態。教師通過這些細節的觀察能及時發現問題,督促其改變習慣,增強責任心。
下面的幾個細節,對學生責任心的培養很有必要。
1.習慣養成
要求學生每次離開機器人實驗室之前,整理工作臺,將各零部件歸復原位,清理垃圾,保持工作環境整潔干凈,歸還借用的物品。
2.實施獎懲
對做得好、負責任的行為給予口頭、書面的獎勵;對推卸責任的行為,給予嚴厲的批評、教育甚至適當的處罰,讓其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例如,一個同學故意損壞他人的機器人零件,教師強行要求他將自己的零件賠給他人,讓他體會損壞一個零件帶來的后果,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味遷就學生的過失、不痛不癢的批評、忽視那些沒有造成后果的行為,往往會更放任學生不負責任的態度,使其形成懶散、馬虎、不計后果的惡習。
3.思考與實踐
一些同學在上機器人課時,經常問老師起子在哪、鉗子在哪、驅動板又在哪。丟三落四、顧前不顧后,遇到問題就交給老師解決,常把“為什么”掛在嘴邊,自己不加思考,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用此態度對待科學,可能導致不可預期的后果,或與發明創造擦肩而過,與成功失之交臂。

4.重過程、輕結果
機器人教練往往重視比賽結果,輕視訓練過程。很多學校平時沒有開展機器人培訓活動,比賽前才臨時抱佛腳,結果大部分工作都由老師親自上陣,這對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十分不利。而部分機器人比賽項目甚至默認了這一模式。
對此,教師應選擇多讓學生動手、動腦,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平時認真做好機器人培訓活動,提高培訓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讓他們自己做計劃,自定目標,自己面對比賽和挑戰,把對比賽結果的擔心留給學生。
訓練過程中,我常要求學生回家后將所學內容展示給家長看。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另一方面也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習什么,起到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