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著陽光,坐在伏爾塔瓦河岸邊。
拿著充滿質感、藝術品般的酒杯,
欣賞著油脂一樣細膩的啤酒泡沫,酒未入口,
我已經沉醉其中。端起酒杯呷上一口,豐滿的啤酒花香味頓時四溢,清爽、冰涼的口感沁人心脾,
輕微的苦還未退盡,甘甜便油然而生。
或許你還不能相信,我的旅途就在這杯酒人生、
觥籌交錯間展開,
行走在捷克的啤酒原鄉之間。
捷克啤酒文化
要真正體會捷克啤酒的精髓,一定要先好好了解一下捷克的啤酒歷史和啤酒文化。捷克人最初開始喝啤酒的時間已經無從考證。此地與啤酒結緣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里的氣候適合培育啤酒花。有史料可查的波希米亞民族喝啤酒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859年,最早的啤酒出口史可上溯到公元903年。捷克本地與啤酒釀造有關的最早事件據記載是在1088年,當時的捷克國王符拉蒂斯拉夫二世下旨要求他的國民向教會交納啤酒花作為什一稅。捷克第一家啤酒釀造廠建于1118年,最初只有捷克本土的農民有權自產自用啤酒,所以很多城市居民不得不在自己家中偷建微型釀造廠。不過最早的啤酒不是很透明,直到皮爾森釀造法生產出誘人的金黃色透明酒液,啤酒從此便開始風靡歐洲。
13世紀,瓦茨拉夫國王設法說服主教取消了釀造啤酒的禁令后,從此啤酒作坊開始向公眾出售啤酒,捷克的啤酒業也開始大規模發展起來。當然這一做法也為他在后世贏得了“好國王瓦茨拉夫”的綽號。而自捷克工業革命以后,它的啤酒業便開始享譽全球。
說到捷克啤酒的釀造,一般都采用“純釀法”,原料是水、大麥芽、酵母和酒花,麥汁濃度一般為6%至19%,濃度越高價格越貴,其中10%至12%最受歡迎。主要有兩大類發酵法,Ale和Lager,Ale啤酒屬表層發酵啤酒,Ale啤酒的釀制只需4個星期,是略帶苦味的淡啤酒。Lager啤酒屬底層發酵啤酒,Lager啤酒的釀制要6個月左右。兩者的不同區別一是所用的酵母不同,二是Lager啤酒在較低的溫度下發酵,所以時間較長。直接從桶里取飲的生啤酒叫draft beer,由于諧音,我國稱之為“扎啤”。
不到捷克不會明白啤酒在捷克人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啤酒吧在捷克隨處可見。超市中的啤酒也是琳瑯滿目,瓶裝、罐裝、桶裝應有盡有。常常有捷克人一買就是四五箱,年輕姑娘也經常駐足選購啤酒,甚至連麥當勞連鎖店中也擺滿了啤酒,算是捷克特色了。在公園中,購買生啤的人,不分男女老少能夠排成了長隊。有一次看到一群捷克人在陽光下喝啤酒,勾起我的酒癮,但終因隊伍太長而放棄。捷克朋友開玩笑說,捷克人可以不吃飯,但絕對不能不喝啤酒。
捷克人喝啤酒一般不吃東西,偶爾來一小片奶酪,據說可以襯托啤酒的口感。天氣好的時候,三五成群的捷克人喜歡坐在戶外,邊曬太陽邊品啤酒,至于是早上、中午還是下午他們可不在乎。
捷克啤酒還有兩個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部有關啤酒釀造技術的著作就是在19世紀誕生于捷克。而在1995年,捷克人均年消費啤酒已經是世界第一,達162升(相當于男女老少每人每天喝上一瓶),如今這一他們引以為豪的記錄已保持了十年。
了解了這么多,不趕快去喝上一杯,實在是讓人嘴饞,那就讓我們一起踏上捷克啤酒之旅吧。
探尋啤酒原鄉的味道
說到捷克啤酒,不得不先說一下啤酒花,啤酒花可謂是啤酒的酒魂,對于啤酒的香型和口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捷克種植的SAAZ酒花是當今世界上品質最高的啤酒花。知道了酒花的名字,我們便從它的由來中尋找到了日阿特茨城(?atec)。
從布拉格出發往西北方行駛1個多小時,我們便進入了這座古老城邦的領域。5月的捷克,陽光明媚,微風興起。日阿特茨城郊外的田野郁郁蔥蔥的綠,從遠處看去,架著藤蔓的是啤酒花田,其余的都是大麥地,一眼便能分辨。據說在這片盆地上,自1000年前,便有定居在此的凱爾人、德國人和斯拉夫人開始調制一種類似于當今啤酒的飲料。隨著啤酒在歐洲的興起,導致了啤酒花需求的不斷增加。從12世紀開始,這個區域的啤酒花種植就形成了產業。而到19世紀,日阿特茨便已經成為全歐洲最重要的啤酒花產地。可以說這片土地便是捷克啤酒花的原鄉。
要進一步了解SAAZ啤酒花,那一定要去啤酒花工廠參觀。Bohemia Hop 啤酒花工廠,為全世界超過80個國家和地區的啤酒釀造廠出口啤酒花。在中國,我們能買到的啤酒品牌,如:青島、燕京、哈爾濱等等都使用SAAZ啤酒花釀制啤酒。并且由于國內的啤酒釀造使用的都是皮爾森釀制法,啤酒酒液都呈金黃色,直到我第一次喝到黑啤后,才打破了我對于啤酒的固有觀念。
隨著啤酒花工廠的參觀,才知道捷克啤酒花加工有著極其嚴格的規范流程,并且嚴禁將不同的酒花混合,只能生產100%的純種酒花,才保證了SAAZ酒花最純正的香氣。走入啤酒花儲藏室,高達4層樓的碩大空間內,包裝整齊的啤酒花靜靜地躺在那里,酒花的獨特香氣充盈著整個空間,讓人聞后,便感覺口中泛起的微苦和甘甜味。聞多了,讓人有些許的微醺,整個空間開始輕柔起來。工廠的接待人員為我們介紹說,SAAZ香花的酒花樹脂、酒花油和多酚的成份組合最理想,添加SAAZ香花的啤酒,具有中等強度的聞香,酒體協調、口味豐富,苦味細柔、輕微的辛味,沒有任何不愉快的黏著口味,酒體入口有獨特的收斂性,能夠勾起人們味蕾的欲望,十分爽口。在談話間,啤酒便已經抵到我手上了。
不得不承認,我在喝捷克啤酒這件事情上完全沒有抵抗力。更奇怪的是,怎么喝都不醉。于是乎,當真正抵達日阿特茨城的時候,已近黃昏。只是瞟了一眼,屹立于城鎮中央的碩大橡木啤酒桶,便匆匆往啤酒花和啤酒宮殿(Hop&Beer Temple)趕去。整個博物館分成好幾個區域,由不同建筑組成,從現代化的博物館,到整個城鎮地標性高塔,再到歷史遺留下的古老餐廳和啤酒花倉庫,這里是世界上同類展覽館中最大的。來到這里,能夠讓人們完全了解從中世紀到今天啤酒花種植業的發展歷程。endprint
整個參觀從啤酒花天文鐘的腳下開始,日阿特茨也有著如同布拉格一樣的天文鐘,每到整點,天文鐘就會以獨特的形式報鳴。我們到達的時候正巧是傍晚6點,有幸能夠看到天文鐘報鳴的整個過程。很佩服捷克人們在這種精巧機構上的造詣,活動的木偶讓整個報鳴過程充滿了樂趣。
隨后前往啤酒花燈塔,通過樓梯或者電梯上到燈塔頂層,建議大家乘坐電梯,因為在電梯中等待著大家的是一個絕妙的體驗,3D電影的放映,隨著電梯緩緩的上升,影片中將會乘坐宇宙飛船來到日阿特茨,去了解關于啤酒花以及啤酒的故事,而電梯的升降緩急,讓整個過程更為身靈其境。當影片結束電梯門打開后,整個日阿特茨城的風景便瞬間鋪呈在眼前。
夕陽西下中的城鎮,被日落余輝染成金色,古老的建筑,紅黃磚瓦鋪成的屋頂,乍一看,還會誤以為是地毯,展開在整個空間中,居高臨下的曼妙體驗,伴隨著徐徐的涼風,很是愜意。乘坐電梯向下,一出電梯,就發現自己已經置身于裝啤酒花的麻袋組成的迷宮中。伸手不見五指的迷宮空間中,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等待著大家去慢慢發掘,每一個被隔斷的空間內,都會為大家去敘述一個與啤酒相關的故事。而當進入迷宮的中心時,你就會看到用水晶做的巨大啤酒花球果,在五彩的燈光漸變中,閃耀著奇特夢幻的色彩。沿階梯向下,便會來到騎士大廳,大廳上方掛滿了捷克葛總啤酒品牌的標志。在啤酒展示區,還能看到收藏的全球各地啤酒品牌的啤酒瓶,很是壯觀。
出了騎士大廳,直接來到啤酒廠餐廳,在這里一定要點上一杯聞名世界的日阿特茨地區啤酒花釀造的本地啤酒,被稱為“紅樹枝”的半生啤,然后配上捷克特色料理烤豬肘,日阿特茨啤酒的獨特風味,很好地襯托出了肉類的鮮美。并且由于啤酒獨特的微苦和清爽口感,能夠消除豬肘的油膩,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間,爽快感淋漓盡致。
晚餐后,一個人獨自行走在日阿特茨鎮的街頭,市政廳城市廣場的街角在柔魅的燈火照亮下,顯得如此迷離動人。人微醺,風輕起,喃喃的細語中,日阿特茨的夜,讓人深深地動容。
除了日阿特茨,利托姆涅日采城(Litomě?ice)也是酒花產區中很值得前往的小城。其位于易北河和奧赫熱河的交匯處,是捷克境內最美的城市之一。幾十條街道和廣場組成了城市的歷史中心區。城市中心有大量哥特式、巴洛克式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群。而捷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卡雷爾·馬哈亦被利托姆涅日采的魅力所征服,晚年居于此處,最后在這里辭世。
利托姆涅日采城近郊的Ple?ivec山擁有絕佳的風景,從山頂能夠俯覽整個利托姆涅日采地區的美景。不僅如此,這里還有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冰礦,由山脈特殊的地質構造形成,在這里就算是炎炎夏季,山中依然會吹拂著冰涼的空氣。這里在17世紀便被人發覺,隨后,就成為了宮廷皇室絕佳的避暑之地。而在這里儲存的冰塊,也成為了夏季制作冰鎮啤酒的不二之選。從中也能看出,捷克人對于啤酒的追求和熱愛。
綠色的啤酒花,注定醞釀了這片土地金燦燦的輝煌,當快要離開這里的時候,深深呼上一口氣,整個空氣中所滿溢出的啤酒花香,讓人情醉。
皮爾森的啤酒傳奇
相較起捷克眾多以建筑或中世紀古跡聞名的城鎮,皮爾森(Plzeň)顯得與眾不同,它是西捷克州的中心都市,以汽車工業及啤酒制造業聞名,東歐知名汽車品牌“?KODA”制造廠便設在此地。而從中世紀開始延續至今的啤酒傳奇,也讓世界認識到皮爾森這個城市深深的魅力。來到皮爾森喝啤酒,一定要前往皮爾森啤酒廠,酒廠建于1295年,歷史十分悠久。在那里不僅能夠了解到原版的古法皮爾森釀制法,還能喝到最為純正的木桶窖藏皮爾森啤酒。
越過古香古色的啤酒廠大門,現今的皮爾森啤酒廠已經成為一個知名的旅游景點,不僅僅是新舊兩座啤酒廠,啤酒廠外還有啤酒博物館,在博物館內展示著縮小后的啤酒蒸釀模型,以及重現19世紀古意盎然的老酒館擺設,還可看到各式各樣釀造啤酒的用具、酒瓶、酒杯和啤酒迷的收藏品。身旁古老的收款機和點唱機,以及優美的音樂,讓人仿佛置身于中世紀的小酒館里,那種情調使人不飲自醉。
啤酒廠需要坐大巴進入廠區,新啤酒廠主要是現代化流水線啤酒釀造車間,能夠參觀了解到皮爾森酒廠現今的規模。舊啤酒廠擁有一條長達9公里,深達17米的地下酒窖,能夠了解到整個古老啤酒釀制的所有工序,并且如今,在這座酒窖中,依然延續著傳統的釀造技藝,以木桶發酵和地窖儲藏來釀制啤酒,整個存儲量也能達到7000桶啤酒之多。
慢慢行走在地窖中,銹跡斑斑的墻體,深褐色的酒桶,無一不在靜靜的敘述這里的故事。聽酒廠員工介紹,在1295年,國王瓦茨拉夫二世下令允許皮爾森市民在自家私釀啤酒。然而自那之后,啤酒的質量參差不齊,一名市政官員甚至當眾倒掉了36大桶劣質啤酒。由此奠定了建立一個“市民啤酒廠”的基礎。新啤酒廠在19世紀出產了第一批釀成的啤酒。它們是由來自巴伐利亞州威爾施芬的天才釀酒師約瑟夫 · 葛羅爾親自釀造的。混合著日阿特茨地區的啤酒花,皮爾森當地的軟水,以及淺色麥芽的皮爾森啤酒在當時成為了巨大的成功,也因此開啟了皮爾森啤酒這一品牌的傳奇之旅。在參觀舊啤酒廠的過程中,最讓人魂動時刻,便是從橡木酒桶中直接打出來的生啤,未經過任何其他處理,金黃色的酒體,伴隨著柔綿細膩的啤酒泡沫,猶如奶油般的質感,使整個打啤酒的過程充滿著藝術感。親自為自己從橡木桶中倒滿一杯純釀,在地窖中的啤酒吧,喝酒暢聊,絕對是一件爽快至極的事情。
邊喝邊聊中,皮爾森的工作人員也為我們介紹了啤酒釀制中啤酒花的獨特作用。酒花作為啤酒釀造的主要原料之一,它的成份α-酸、β-酸可賦予啤酒特殊的清香和爽口的苦味,增加啤酒的防腐能力,抑制敗變微生物生長,且有利于啤酒的泡沫持久性。酒花中的多酚成份可沉淀敏感蛋白質,提高膠體穩定性。酒花的香氣成份可提供啤酒酒花香氣、香味,啤酒花成份還能提供啤酒一定的還原力,保持啤酒的新鮮度。在現代啤酒釀造技術中,要點變為制麥、糖化酒花添加、發酵、后處理,酒花添加成為啤酒釀造技術要點之一,啤酒花的添加方法、添加時間會影響著啤酒的香氣和苦味。添加時間不同、一次添加或分次添加,啤酒的香氣和苦味就不同。因此在古法釀制下的皮爾森啤酒,能夠保持和還原最純真的啤酒口感是相當不容易的。喝了這里的窖藏,如果下次有人問起我喝過的最美味的啤酒,我想我會毫不猶豫的回到,那是皮爾森純釀。endprint
來到皮爾森,也一定不能錯過市內保存的許多著名中世紀建筑物,15世紀建造的哥特式圣巴托羅繆大教堂,其塔尖高達105米。16世紀建造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市政廳和巴羅克式圣安妮教堂。18世紀建造的方濟各會女修道院等等,都集中在共和廣場附近。想象一下,當鴿子飛滿天際,或停留在你的身邊,共和廣場的午后市集充滿著熱鬧的人氣,買上一杯啤酒,嘗一口美味的捷克熱狗,在中世紀建筑群下,慢慢感受悠閑和雅致,那種愜意的感覺,只有在這里,才能體會。皮爾森,不管是啤酒,是藝術,還是簡單的旅行生活,都充滿著傳奇般的故事。
最后說到捷克的啤酒品牌,不得不提一下勃納德啤酒,酒廠始建于16世紀,也是捷克國內現存最為古老的家族啤酒釀造廠之一。傳統的家族技藝沿襲加以上乘的谷物選料,保留酵母的生啤口感獨特且頗受好評。勃納德啤酒的三大特色就在于家族傳承的獨特配方、上乘的谷物選料和來自捷克摩拉維亞高原的溫泉水,使之能夠完全保留酵母的生啤獨特口感,因而頗受好評,并榮獲各種世界獎項。如果前往捷克,也一定不能錯過品嘗勃納德品牌的各類啤酒。
行走一個人的布拉格
有的城市,你無論去過多少次,總還是覺得陌生;有的城市你第一次去就已經熟悉,布拉格恰巧就是后者。在第一次短暫的停留后,再度回到布拉格,就仿佛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城市,仿佛生活本該如此。早早做好攻略,看好路書,只為了能夠做一天布拉格人,行走一個人的布拉格。
在布拉格有很健全的交通網絡,并且主要的景點十分集中,全部在城堡區和老城區。可以坐地鐵到達老城區,然后徒步逛完整個布拉格中心區域。從瓦茨拉夫廣場的地下鐵出來,散發著魔力的布拉格如同史詩畫卷,展現在眼前。瓦茨拉夫廣場又被稱為布拉格廣場,是捷克現代化生活的杰作。廣場中的巴佳百貨建于1930年,是一座典型的實用主義風格建筑,或者說是一片彌漫著物欲香氣的鋼鐵森林。百貨公司從早到晚都是懶洋洋的,隔壁賭場卻通宵達旦地作樂。夜晚的瓦茨拉夫廣場令人心跳加速,當霓虹燈亮起來,一輛輛名貴轎車泊在賭場門口,小酒館、咖啡館和跳舞俱樂部開始正式進入角色時,瓦茨拉夫廣場才真正蘇醒。而白天的廣場,雖然游客如織,但卻給人一種寧靜如夢的感覺,可能此時的她還在睡覺吧。
前往斯美塔那河岸,這里是拍攝和欣賞整個查理大橋和布拉格城堡的最佳地點。蔚藍的天空和伏爾塔瓦河連成一片,查理大橋是分割這片藍海的唯一。站在岸邊,這風景仿佛能讓時間停止,唯有偶爾經過的小舟,在河面上劃過一片漣漪,把我拉回現實。越過伏爾塔瓦河,進入小城區,不同于城堡區和老城區,這是一片寧靜的所在。居民區的市井生活,是布拉格最真實的寫照,也是陽光艷麗下的布拉格,最柔軟的時光。從這里前往佩特任山上的斯特拉霍夫修道院,院外的平臺和邊上的電視塔都是眺望整個布拉格老城區的最佳地點。而布拉格城堡,已經近在咫尺了。
伏爾塔瓦河西岸拜特申山上的布拉格城堡區由圣維特教堂和大小宮殿組成。城堡建于公元7世紀,最初為波希米亞的皇室宮邸,遠遠望去,乳黃色的樓房,鐵灰色的教堂,淡綠色的鐘樓,白色的尖頂,勾勒出壯麗絕美的畫面。隨著時代的變遷,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等各色建筑孕育而生,因此在布拉格城堡區參觀,就如同進入了建筑學博物館,是建筑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殿堂。而這里,也是歷屆總統的辦公室,又稱總統府。沒想到國外的總統府除了門口設有警衛外,出入是如此的方便,卡夫卡書中看不見的城堡,在今天總算是呈現在世人面前了。不過城堡區內我最喜歡的兩個地方分別是黃金小巷和城堡正門口的星巴克,黃金小巷是一個建于15世紀的斑斕民居小胡同,這里曾經是煉金術師的聚集地,黃金小巷便由此得名。后來由于有了11間具有歷史意義的小房子而聞名于世,其中最有名的當屬22號的蘭墻紅頂小屋,那便是作家卡夫卡的故居。現今這里的房屋都已經是販賣各種捷克手工藝品和書籍的店鋪,漫步于黃金小巷,猶如闖入了手繪畫本中的童話世界。星巴克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建于半山腰,能夠看到整個老城、查理大橋和伏爾塔瓦河,午后走累了,坐在這里隨意的點上一杯飲品,透過窗戶,整個千塔之城的夢幻景致盡收眼底。
離開城堡區,漫步于查理大橋,14世紀留下的藝術魁寶,連接著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游行的必經之路。街頭藝人,畫家,工藝品攤販都聚集在橋上,能夠遇到很多有趣的事。在這座歐洲最古老最長的橋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紀巴洛克藝術大師的杰作,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術館”。現在原件已經保存在博物館內,大部分已經換成復制品,據說只要用心觸摸石雕像,便會帶給你一生的幸福,橋上的一尊銅像的某些部位已被游人摸得發亮。其中橋右側的第8尊圣約翰雕像,是查理橋的守護者,圍欄中間刻著一個金色十字架位置,就是當年圣約翰從橋上被扔下的地點。 越過查理大橋后,我便再度進入了老城區。老城區的知名建筑大多都集中于老城廣場附近,天文鐘,火藥塔等等,而老城廣場也是集市露天餐廳和啤酒吧的重要所在。坐在這里點一杯啤酒,吃一份捷克烤鴨,周邊的景物,會讓人有一種回到中世紀的錯覺。
布拉格是一座值得細細品味的城市,游走時間的長河,總能發現很多故事。而當你深入其中,你便會成為故事中的主角。
行走一個人的布拉格,和自己來約會,寫下屬于自己的布拉格故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