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蔣濤
地處歐洲“心臟地帶”的捷克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沿線國家。
包括捷克在內,中東歐處于“一帶一路”向西延伸的門戶位置。
作為沒有外債、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歐盟國家,
捷克有望成為中國進入中東歐及更大的市場的橋梁
當地時間2016年3月28日下午5時,剛剛抵達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做客捷克總統澤曼的鄉間官邸拉尼莊園,成為首位受邀到此做客的外國領導人。

應捷克共和國總統澤曼邀請,習近平于3月28日至30日對捷克進行國事訪問。外交部部長助理劉海星在3月24日舉行的媒體吹風會上指出,這是習近平主席對中東歐國家的首訪,并且是今年對歐洲國家的首訪,是對歐洲方向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動。
在拉尼莊園的草坪上,習近平主席和澤曼總統共同種下了一株來自中國的銀杏樹苗,他們共同為樹苗培土、澆水。在捷克,栽樹象征著合作長久。
在此之前,已經有一棵象征著中捷友誼的樹苗扎根在中國的土地上。
2014年10月澤曼訪華時,特意帶上一棵蘋果樹苗贈給習近平。他寄語兩國合作像蘋果樹一樣深深扎根,兩國關系持久長遠發展。
習近平表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銀杏樹象征友誼長存,寓意中捷友好綿長久遠。希望兩國始終從戰略高度、以長遠眼光看待和把握雙邊關系發展大局,讓中捷關系和兩國傳統友誼像雙方共同澆灌的這株樹苗一樣,不斷茁壯成長。
天色漸晚,古樸典雅的拉尼莊園在月色映襯下格外幽靜。當天晚些時候,習近平和澤曼在拉尼莊園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會晤,就中捷關系、中歐關系等重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習近平在會晤中指出,近年來,雙方高層往來密切,務實合作不斷深化,人文交流豐富多彩,兩國關系已經進入歷史上發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新階段。2015年,雙方簽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政府間諒解備忘錄,奠定了良好基礎。
會晤后,中捷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捷克共和國關于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并見證了電子商務、投資、科技、旅游、文化、航空等領域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稱,習主席此訪結束了中捷兩國建交來尚無明確定位的歷史,賦予中捷關系新的內涵,引領雙方關系“再上層樓”。
2015年,僅河北省,前往捷克訪問的地方部門和企業代表團,就超過300個。
相較于中國其他省份,河北省對于捷克的更多關注和興趣,是因為中捷合作的歷史淵源。
2016年1月底,新任捷克駐華大使貝德日赫·科佩茨基在抵達北京就任后,迅速走訪了中國多個地方,而位于河北省滄州市的中捷友誼農場給他留下了特別的記憶。在這個當年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的農場,科佩茨基看到了近60年前第一批從捷克出口到中國的拖拉機。
1956年初,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朱德率團出訪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對方贈送給中國一套可耕種10萬畝土地的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包括當時很先進的拖拉機。隨后,中方用這套機械設備在河北省滄州市籌建了一處國營農場。
曾在捷克學習、工作二十多年的中國前駐捷克大使霍玉珍介紹,中國和其他國家合作的友誼廠或者農場,都已經消失了,唯獨中捷友誼農場至今仍然保持。
據外交部官網介紹,中國同原捷克斯洛伐克于1949年10月6日建交,對方也成為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國成為獨立主權國家,中方即予以承認并與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雙方商定,繼續沿用1949年10月6日為兩國建交日。
上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后的十多年里,因為捷克在對華關系中過分強調意識形態因素并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加入歐盟和北約進程,中國與捷克的關系經歷了比較大的波折。
本世紀初開始,捷克的外交政策逐漸趨于理性務實,采取多元化戰略,在優先與歐盟、美國發展關系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同中國的關系。
“2013年初,捷克首任全民直選總統澤曼上任后,捷克積極改善對俄和對華關系。尤其是2014年10月澤曼總統訪華后,我能明顯感覺到中捷合作在加強。”國際問題研究出身并曾在河北多所高校負責外事工作的河北地質大學校長王鳳鳴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2015年11月,來華訪問捷克總理索博特卡在出席河北-捷克企業對話會期間,還見證了河北地質大學(當時稱石家莊經濟學院,2016年3月改名)捷克研究中心的揭牌儀式。
澤曼訪華推動了兩國間的高層交往快速升溫。之后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習近平主席和澤曼總統多次會晤,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劉延東也訪問過捷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9月,澤曼總統是唯一一位應邀來華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歐盟國家元首,展現了中捷間的高度政治互信。
“中捷關系已進入歷史上發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新階段。”中國前駐捷克大使霍玉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捷克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地區主要投資目的地之一。2015年中捷雙邊貿易額達110億美元,捷克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捷克在歐盟以外最大貿易伙伴。
此外,中捷兩國的地方交流也取得“井噴式”發展,捷克幾乎所有州市都與中國省市建立了合作關系。
“在和捷克多方的接觸中,能明顯感受到他們對于同中國合作有著強烈的興趣。而且,捷克有著不錯的工業基礎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同中國合作也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王鳳鳴說。
在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就是歐洲重要的工業中心。目前,捷克在汽車、機械設備、化工、環保、能源等領域仍有雄厚的工業基礎。
在捷克駐華大使科佩茨基看來,捷克在上述領域的傳統優勢與中國“十三五”時期的“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國家戰略目標有很多共通和互補之處,兩國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
澤曼就任捷克總統的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后被簡稱為 “一帶一路”。捷克政府很快表現出積極的姿態,捷克總統顧問、前外交部部長科胡特牽頭成立了布拉格“一帶一路”研究所,并出任所長。
2015年11月,在捷克總理索博特卡來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中捷雙方簽署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簽署的首份“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科胡特稱,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逐步落實,沿線各國的合作空間將不斷擴大。“這一系列項目并不限于基礎設施建設,還覆蓋通信、信息、航空等領域,合作將會非常廣泛。”
訪問捷克前夕,習近平主席在捷克《權利報》發表題為《奏響中捷關系的時代強音》的署名文章,從“政治互信”“戰略對接”“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區域合作”“中歐合作”等6個方面,提出中國同捷克、中國同中東歐國家乃至中國同歐盟關系的主張。
地處歐洲“心臟地帶”的捷克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沿線國家。包括捷克在內,中東歐處于“一帶一路”向西延伸的門戶位置。捷克前駐華大使塞奇卡曾表示,作為沒有外債、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歐盟國家,捷克愿意成為中國進入中東歐及更大的市場的橋梁。
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也被稱為“16+1合作”,“1”是指中國,而“16”即中東歐16國。
中東歐地區是由過去的東歐地區演化而來。在“冷戰”時期,東歐8國是指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波蘭、羅馬尼亞、民主德國(東德)。蘇聯解體后,屬于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于1990年和1991年相繼宣布獨立,南斯拉夫解體后,分裂出塞爾維亞、波黑、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和黑山6國,捷克斯洛伐克解體后,分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獨立的國家,而東德與西德統一,不再屬于東歐,就形成了現在的中東歐16國。
2015年11月,在蘇州舉行的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共同出席了中匈、中塞兩國三方共同建設的匈塞鐵路合作文件簽字儀式。
匈塞鐵路是中國在歐洲合作建設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標志性項目。匈塞鐵路建成后,其延伸線會連接希臘比雷艾夫斯港,成為“一帶”與“一路”連接的關節點。
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國多地已經開通23條歐亞快線,總體而言比海運縮短一半時間。雖然目前由于規模沒有上來,經常出現返程空載,導致成本也比較高。
不過有分析人士稱,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提出的“五通”愿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人心相通的逐漸落地,一旦各方在政策和技術上的聯通水平提升,成本有望降到海運的水平,而效率則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還可以再提高。
結束對捷克的國事訪問后,習近平主席緊接著飛赴美國華盛頓出席于3月31日至4月1日召開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
隔著大西洋的捷克和美國,分別位于東西兩個半球。一次出訪的兩個地點,在地理位置有如此遠距離的跨度,這樣的安排,在中國領導人的出訪中頗為罕見。
而捷克還是習近平此訪唯一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這種點對點的外訪因形式較為特別,被認為是“點穴式外交”的重演。
2014年1月2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宣布,國家主席習近平應普京總統之邀將參加索契冬奧會開幕式。次日的《人民日報》刊發評論文章,稱此次專程赴俄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單去單回的行程是“短、平、快”式的“點穴”外交。
外交部長王毅在習近平主席訪問結束后也表示,索契之行這種“點穴式”訪問開創了我國國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先河,是中國外交實踐又一個創新之舉。
當年7月和8月,習近平主席又分別對韓國和蒙古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兩次訪問均是單獨出訪一國。
區別于索契之行,習近平主席的這兩次訪問都是國事訪問,被認為是 “點穴式”外交的新實踐。上述“點穴式”訪問的對象,都是中國的鄰國。
而習近平對捷克的國事訪問是“點穴式”外交的又一次創新,雖然這次不是專程訪問一國,但由于捷克是習近平此次唯一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而且與下一站訪問地點美國華盛頓遠隔萬里,已經明顯不是外交“順訪”的范疇,這趟“點穴式”訪問具有更加特別的意義。
習近平對捷克的“點穴式”訪問,意味著這一很特別的外交形式已經超越了鄰國的范疇。
“中國一直比較重視大國和周邊外交,像捷克以及其他中東歐國家往往被認為是小國,習近平對捷克的訪問,顯現出中國對這些‘小國也有著很高的重視度。”王鳳鳴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習近平主席在捷克《權利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稱,捷克一直積極支持和參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在衛生、地方合作等方面一直走在中東歐國家前列,在“16+1合作”中發揮了積極重要作用。中國愿同包括捷克在內的中東歐國家一道,為做大做強“16+1合作”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