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2015年10月,第17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在波蘭舉行。黑頭發、黃皮膚的盲眼小伙羅新被人攙上舞臺坐在鋼琴前,旋即行云流水般的旋律便從他的十指間響起。要知道在這個被稱為鋼琴界“奧斯卡”的比賽上,云集了來自世界各國頂尖級的音樂才子,誰會想到一位盲人也能走上這個舞臺,并最終闖入了80強呢?然而,在很多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就這樣發生了——羅新的演奏剛一結束,安靜的音樂大廳便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人們把最為熱烈的掌聲毫不吝嗇地給予了這個23歲的東方小伙……盡管人們常說“上帝關上了你的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但在那扇窗被打開之前,對于1歲多時就雙目失明的羅新,他所面臨的卻是無盡的黑暗——
美麗琴聲
為黑暗世界開啟光明
羅新是重慶長壽人。1992年,這個眉目清秀的男孩剛出生時,媽媽羅曼倩歡喜不已。羅新轉眼1歲多了,外婆發現他的眼珠竟然不會轉動!“天呀,新兒的眼睛會不會有問題?”羅曼倩不敢怠慢,第二天就帶兒子去了醫院,結果羅新竟患有先天性眼底黃斑變異!聽專家說,就目前的醫學條件,羅新的眼睛很難有治好的希望。
此后幾年,羅曼倩便主動下崗帶兒子去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求醫,唯一的想法就是要讓兒子看見光明……
羅新的爸爸是名貨車司機,長年在外跑運輸,一家人的生活原本不錯。可兒子四處求醫,花錢像流水一樣,家中的處境很快一天不如一天。然而,一次次希望最終全成了泡影,羅新5歲多了還是連點光感也沒有。一天,羅曼倩終于說:“這幾年新兒幾乎全是在醫院度過,我們該送他上幼兒園了。”丈夫一臉苦笑:“眼睛看不見,有幼兒園會收他嗎?”
果然,一次次碰壁后,羅曼倩便決定送兒子去上私立幼兒園。她的想法得到了母親的支持:“我和你爸還有積蓄……”最終,兩位老人拿出了他們的養老錢,將羅新送進了一家私立幼兒園。
羅新上幼兒園了,但他不僅沒辦法和小伙伴做游戲,上課也完全聽不懂!羅曼倩最初堅持送羅新上幼兒園,她的想法很簡單:兒子的眼睛不好,多少也要讓他學點知識呀。眼下,羅新上了幼兒園,他還是不能學到任何知識,羅曼倩不由得更加心急如焚。可她沒想到,兒子上幼兒園幾個月后,老師有一天突然說:“羅新媽媽,你兒子很有音樂天賦呀。”原來,羅新對音樂特別敏感,不管什么曲子老師們只要用風琴彈上幾遍,他就會牢牢記住曲調。羅曼倩很驚奇:“真的嗎?新兒真有這樣的天賦?”她回家后把幼兒園老師的話告訴了丈夫,一家人全都激動無比。
羅曼倩很快買回了很多音樂碟片,有空時就放給羅新聽,還帶他去樂器商店,讓他觸摸和感受不同的樂器。羅新每次去樂器商店便會坐在鋼琴前不愿離開。羅新從沒學過鋼琴,甚至對鋼琴是什么模樣也不知道,可對這種龐然大物卻仿佛情有獨鐘。1999年羅新7歲時,外婆問他想要什么生日禮物?羅新回答:“我想要架鋼琴。”外婆被逗笑了:“好呀,外婆和外公就給你買架鋼琴。”
羅曼倩阻止說:“媽,鋼琴太貴了,要花很多錢。”“不怕,只要新兒喜歡,我們就買。”老人笑著回答。
一路跌撞
學琴小子癡心不改
為讓羅新能上幼兒園,羅曼倩的父母已花了不少錢,他們又決定連最后的積蓄也拿出來,并借了4000多元錢,湊足1萬元在羅新7歲生日時為他買了架鋼琴。
小家伙的雙手剛一觸摸到鋼琴,他的熱情和興趣便空前爆發了,坐在鋼琴前一彈就是2個多小時——這個夜晚,當優美的琴音從兒子的手指間響起,羅曼倩的雙眼潮濕了,她之前從來沒想過有一天兒子竟能坐在鋼琴前彈奏!
從此后,羅新便會每天彈上幾小時,有時候連吃飯也不肯停下!看見羅新對彈琴如此癡迷,一家人全都很高興。可羅曼倩明白,兒子雖然對彈琴很有興趣,可沒老師指導也難成大器呀。
一天,丈夫出車回來興奮地說:“我聽說咱們縣城有位老師很會教孩子彈鋼琴,要不就送兒子去試試吧。”羅曼倩幾經打聽找到了這位叫李若梅的老師。第一次聽羅新彈琴,李若梅雖然認為孩子很用心,但毫無指法可言,他的一雙手完全是在琴鍵上亂彈。
羅曼倩傻眼了:“這可怎么辦,他難道在鋼琴上也不會有出路嗎?”李若梅笑了:“沒接受過任何專業指導就能彈出這種水平,你兒子算很不錯了。”羅曼倩一下子喜出望外:“李老師,你愿意收他做學生嗎?”李若梅點點頭:“這么好的苗子,我為什么不愿意收他呢?”
兒子有了鋼琴老師,羅曼倩便指望他的彈琴水平能快速提高。可羅新畢竟是個孩子,過去沒有老師指導,他在彈琴上完全是隨心所欲。但自從有了老師,李若梅就要求他先從彈練習曲開始,每天要反復彈上幾百遍,羅新沒過多久就感到了枯燥,有時候還會鬧情緒。羅曼倩雖然心疼兒子,可她知道彈琴對于兒子有多重要,是他在黑暗中好不容易找到了的一條可以走向光明的道路呀。所以,羅新只要鬧情緒,羅曼倩就會沉下臉說:“你要不想練往后就別練了,我把鋼琴賣給別人。”媽媽的話果然會讓羅新立即安靜下來,他坐在鋼琴前又認真彈起來——小家伙最害怕的事就是聽媽媽說要賣掉鋼琴!
在李若梅指導下,羅新漸漸能完整彈出多首世界名曲了。2004年5月,重慶舉行青少年鋼琴比賽,羅曼倩趕去為兒子報名了。比賽中,羅新雖然進入了決賽,并引起評委們關注,但有位叫蔣曦的評委還是毫不客氣指出了他在彈琴上的不足,認為羅新的指法有問題,甚至有些指法上的錯誤連初學者也不會犯,要糾正就需要從頭學起!
羅新的眼睛看不見,他能在彈琴上有如今的水平,在很多人看來已算了不起,想不到卻被這位評委批評得一無是處,連羅曼倩也備受打擊。可當她問羅新愿不愿意在蔣老師指導下重新學琴時,羅新竟一口回答:“我愿意!”
蔣曦是重慶一所藝術學校的鋼琴教師,她爽快答應收下羅新這個學生。可羅新要跟著蔣老師學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他住長壽,每次往返重慶主城區學琴都要花上差不多一天的時間。而且羅新要到主城區學琴,花費的錢也會更多。光靠丈夫跑運輸的收入遠遠不夠,羅曼倩不得不外出打工。這時候,外婆又挺身而出:“我送新兒去學琴。”
從長壽到重慶主城區坐汽車五六十元錢,船票只要20元錢。外婆為節省錢,她每次就帶羅新坐船到重慶。然而,坐船花的時間又比汽車長很多。為不影響羅新學琴,老人索性頭天晚上就帶羅新出門,婆孫倆要在船上度過整整一晚上,星期六一早到了朝天門碼頭后便馬不停蹄趕往蔣曦家,下午學完琴后再坐船返回長壽。這樣的學琴路,婆孫倆一走好幾年。
有一次長江漲水,外婆帶羅新趕去坐船時,正趕上江水猛漲,上船時又要走過一根窄窄的踏板。過踏板時,由于光線太暗,外婆一時沒看清竟摔進了滾滾的江水中!羅新嚇壞了,他伸出手想要去拉外婆,也一下子掉下去,婆孫倆頓時就在江水中拼命掙扎。盡管后來在船工搭救下,羅新和外婆被救上了船,卻讓羅新內疚不已。外婆說:“這點小事不算什么,外婆能扛住。”
母愛相伴
登上了世界音樂殿堂
此后8年,羅新便一直跟著蔣曦老師學琴,他不僅成功考取了鋼琴10級證書,2005年參加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時還獲得了銀獎。
可羅新的鋼琴水平進步越大,他所要進一步提升的難度也更大。畢竟雙目失明,他連曲譜也看不見,只能憑記憶記住一個個音符,然后彈奏出來,在音準上就很難保證了。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暴露出來后,蔣曦老師也感到十分頭疼,她有一天向羅曼倩建議,叫羅曼倩學習盲文,然后就可以把樂譜用盲文教給羅新。這是個不錯的辦法,羅曼倩很快找來了盲文識字本,并去長壽盲校找了一位老師學習盲文。幾個月后,羅曼倩果然能用盲文為兒子刻樂譜了,羅新用上這樣的樂譜后,他彈琴時的音準大大提高,彈奏水平又有了提高。
蔣曦安排羅新參加更多演出。然而,羅新每次走上舞臺,盡管他彈琴沒一點問題,但舞臺上的禮儀又成了他和觀眾交流的障礙。羅新是先天性雙目失明,根本不懂得什么叫點頭、微笑等肢體語言,自然也就沒辦法模仿,更不能領悟其中的含義。可作為演員,舞臺上的肢體語言十分重要,羅新要是不能掌握這樣的語言,就會對他的舞臺演出造成很大影響,觀眾對他的印象也會大打折扣。聽蔣曦提出了這個問題,羅曼倩又著急了:如何才能教會兒子這樣的肢體語言呢?
此后半年,為了教會兒子和觀眾用肢體語言交流,羅曼倩便每天上百次用手捏著羅新的嘴唇和腮幫進行造型,然后自己又做出微笑的表情,讓羅新用手反復撫摸和感受……日復一日的訓練,羅新終于能用微笑面對觀眾了。他第一次微笑著在舞臺上彈琴時,羅曼倩潸然淚下,因為她知道就算這個小小的動作,兒子要做到也付出了那么多艱難的努力!后來,羅新又學會了點頭、搖身、壓腕等肢體語言,他在舞臺上的表現也越來越搶眼。
2007年,參加首屆“嘉德威”杯全國青少年鋼琴大獎賽時,羅新一舉奪得了重慶賽區青年組金獎,他也因此在重慶音樂界嶄露頭角,更有了自信。
羅新一天天長大了,再不是曾經“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懵懂男孩,漸漸有了很強的自卑感。羅曼倩明白,兒子從小生活在黑暗的世界,盡管他從來不說,可孩子又怎么不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呢?特別是每當聽有人叫他“瞎子”,羅新回家后就會沉默很久,要不就坐在鋼琴前不停彈奏,羅曼倩能看出羅新是在發泄呀。羅曼倩慶幸兒子能有鋼琴陪伴,她相信在鋼琴陪伴下,兒子終將會走出一個光彩照人的人生。
2009年10月,媒體上公布了著名青年鋼琴家郎朗將在重慶舉行音樂會,并將邀請重慶的鋼琴愛好者同臺演奏的消息。羅曼倩便問羅新:“你想和朗朗哥哥一起在舞臺上彈琴嗎?”羅曼倩把報紙上的新聞讀給他聽了。羅新有些膽怯:“我能行嗎?”“行,你一定可以做到。”
羅曼倩沒想到,在爭奪和郎朗同臺演出機會的選拔賽上,羅新的演奏竟讓評委們眼前一亮,竟給了他直接晉級的名額!
2009年12月,在重慶協信卡迪亞音樂中心,當羅新坐在舞臺上和郎朗同臺演出時,這個17歲少年心里對音樂的狂熱就像一團熾烈的火焰熊熊燃燒起來,他回家時對媽媽說:“我想去中央音樂學院上學!”羅曼倩很吃驚——中央音樂學院可是中國最高的音樂學府呀,兒子能考上嗎?就算能考上,學校會錄取嗎?他畢竟雙目失明呀。可羅曼倩并不能把這樣的擔心說出來,她不能讓兒子受到打擊。“好呀,你既然有這個想法就更要努力練琴。”羅新聽后點點頭,他從此后在練琴上更加刻苦。
兒子有了更高目標,羅曼倩卻隱隱有了擔心。她做了了解,報考中央音樂學院,不僅要經過嚴格的專業考試,還需要參加文化考試,可羅新只會盲文呀。蔣曦說:“羅新要報考國內的音樂院校確實有難度,但他可以去國外求學呀。”羅曼倩想:“對呀,在國內學琴要花錢也不少,不如就讓他拼一把報考國外的學校。”
羅曼倩很快把她的決定告訴了兒子。“媽,你真會讓我去國外學琴嗎?”羅曼倩回答:“你只要能考上,媽媽就送你去。”
羅新要去國外學琴,就算有學校接收他,他在語言上也有障礙,而且羅曼倩也需要陪羅新一起出國。羅曼倩說:“兒子,媽媽和你一起學外語吧,要不到了國外怎么生活呢?”這時候,為了方便兒子學琴,一家人已從長壽搬到了重慶主城區居住。羅曼倩便帶兒子又開始四處奔走,希望能找一家適合盲人學習的外語補習學校。
羅新很想去德國學琴,羅曼倩便為他找了位德語老師張碩。了解到羅新從小雙目失明,卻自學鋼琴,張碩很感動,他在教母子倆學德語同時還積極幫羅新去網上搜集有關留學的資料,并為羅新聯系上了中國對外友好合作服務中心藝術留學部。藝術留學部負責人劉小燕聽說了羅新的情況,建議他去肖邦的故鄉波蘭學琴。
羅曼倩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征得羅新的同意后,母子倆決定去波蘭留學了。可這時,高昂的留學費又成為了攔路虎。盡管羅新的爸爸一直在跑運輸,也掙了不少錢,但差不多全用在了羅新學琴上,而且到波蘭留學需要的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就在羅曼倩為此焦頭爛額時,張碩對她說,國外大學很多對殘疾學生都有優惠政策,羅新也可以申請助學金,爭取獎學金,經濟上并不會有多大問題。
果然,2010年夏天,羅新參加了波蘭比得哥什音樂學院的入學考試,獲得了院長馬瑞亞先生的贊賞,不僅順利接收他入學了,為他減免了大部分學費,還將他推薦給了波蘭著名的鋼琴教授波波娃做學生。此后5年,這個來自中國重慶的山城男孩,就成為了波波娃教授的門生,他不僅在波波娃的指導下鋼琴演奏技巧突飛猛進,還靠出色的成績年年獲得全額獎學金,支撐了他在波蘭的學業。如今,羅新已是比得哥什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的研究生,還支撐了媽媽在波蘭的生活。
2015年10月,第17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在波蘭華沙舉行,來自世界各國頂尖級的鋼琴家紛紛參加,羅新最終進入了80強,成為了本屆大賽上唯一入圍80強的盲人鋼琴家。他在比賽中演奏了肖邦作品《第一鋼琴敘事曲》,需要演奏者具有高超的音樂控制力、速度、記憶力、力量和靈巧性才能完美完成。羅新的演奏剛一結束,安靜的音樂大廳里便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他的演奏徹底征服了評委和觀眾,人們把最為熱烈的掌聲毫不吝嗇地給予了這個23歲的東方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