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成琳
摘 要:本文采用聯合國服務貿易數據庫2000-2012年中日服務貿易數據,通過產業內貿易指數GL對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水平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中日服務貿易整體上以產業內貿易為主,而就服務業各部門而言,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要明顯高于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最后提出有助于提高我國服務業國際競爭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服務貿易;產業內貿易;中國;日本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際分工逐漸深化、細分,國際產業結構升級,服務貿易迅速發展起來。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1980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為7675億美元,到2014年增長為98006.9億美元,增長12.77倍。在服務貿易規模擴大的同時,貿易模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產業內貿易占服務貿易的份額不斷增加,產業內貿易水平可以體現一國在國際分工中所處的位置。中日作為亞洲兩大重要經濟體,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共性和互補性,中日服務貿易在近些年來也表現出較高的產業內貿易水平,所以研究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水平對于促進我國服務業結構升級、提高我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有重大的意義。
一、 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現狀
當前產業內貿易的測量方法中,由Grubel和Lloyd(1975)提出的G-L指數法是使用最廣泛的方法,G-L指數法相當于衡量產業內貿易占全部貿易的份額比率,本文將利用G-L指數來衡量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水平,其計算公式為:
在該式中,GLi代表一定時期內產業i的產業內貿易指數,Xi和Mi分別代表產業i的出口額和進口額。由公式可以看出GLi的取值范圍為[0,1],GLi值越大,產業i的產業內貿易程度越高。
從表1的結果可以得出,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總體GL指數年平均值為0.64,處于較高的產業內貿易水平。2000年至2012年的13年間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總體指數波動變化。從服務業各部門來看,運輸、旅游、通訊、建筑、金融和保險服務都處于產業內貿易的較高水平,而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服務、政府服務及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則處于產業內貿易較低水平。運輸行業在這13年間一直處于產業內貿易的較高水平,產業內貿易指數都在0.6以上;旅游行業屬于后起之秀,2006年以前除了2003和2004兩年略高于0.5以外皆以產業間貿易為主,而從2006年開始已經連續7年超過了0.8;建筑行業一直產業內貿易的較高水平;資本密集型服務業中,產業內貿易水平較高的行業只有通訊和金融服務,通訊服務發展穩中有升,而金融業則波幅較大,受金融危機影響,2007年更是降到了0.306的低水平;保險服務在2003年由產業間貿易成功轉型成產業內貿易,但后來一直波動較大;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方面,中日之間一直處于產業內貿易低水平,以產業間貿易為主,雖然日本是中國的主要軟件發包國,中國也是日本的主要軟件接包國,但由于在計算機信息技術方面,中日仍存在較大差距,使得兩國短期內的貿易模式只能是產業間貿易;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政府服務及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皆處于產業間貿易水平。
總的來說,中日兩國服務貿易整體上以產業內貿易為主;而就服務業各部門而言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要明顯高于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
二、政策建議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貿易在技術方面尚存在較大差距,要使服務貿易發揮出主導作用,我國必須努力提高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第一,保持原有優勢的同時積極創造新的競爭優勢。當前我國服務業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國應努力保持傳統服務行業優勢的同時,大力發展金融、保險和計算機等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優勢。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計算機等服務領域的科技含量;針對不同地區和行業,因地制宜,分別制定最適合最有效的發展策略。
第二,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政府應積極開放服務市場,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政策溝通與合作,共同構建服務貿易促進機制,為服務貿易提供最有利的政策條件。企業應努力提升自身服務質量及員工素質水平,走品牌戰略,使自己的服務在國際市場擁有競爭力。(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高偉.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4.06:87-108
[2] 陳巧慧,戴慶玲.中國與日韓服務業產業內貿易水平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4,05:75-84
[3] 陳雙喜,王磊.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0,08:76-83
[4] 崔日明,陳付愉.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08,08:51-55
[5] 趙放,高偉.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研究,201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