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發
公證是非訴訟活動,側重于非訴訟、預防的事先行為,民事訴訟則是公權力對民事糾紛的救濟的事后行為,兩者從本質上講是相互平行、相互補充的兩種民事活動。下面,試圖從公證的效力以及公證參與民事訴訟活動的方式、角度,來探討公證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的作用。
一、從公證的證明效力看公證在民事訴訟中的作用
民訴法第67條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就數個證據對同一事實的證明力上,公證文書的證明效力優于其他的證據形式。無論是《民訴法》還是《若干規定》以及《公證法》,都明確了公證的證明效力,這是其他書證所不具備的。公證的證據力對于視證據為訴訟靈魂的民事審判來說具有無法忽略的作用。公證證明不需要當事人的舉證、質證,除非對方當事人提出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相反證據,否則人民法院就可直接將其予以認定,并作為判決的依據,這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同時也有利于縮短證據的質證時間、審判時間,提高了審判效率。比如說證據保全類公證,有很多侵權案件,諸如房屋漏水、樹木毀壞等案件,證據容易滅失,公證的方式可以將證據在距離事實最近的時間內予以固定,確保證據的真實性,彌補了法律制度在訴前無法保障當事人利益的缺陷。
二、從公證的法律行為成立或生效要件效力看公證在民事訴訟中的作用
公證的法律行為成立或生效要件效力,使得有些事項、重大法律行為必須按照法律法規的明確要求進行公證才具有法律效力。例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14條規定:“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代管的房屋需要拆遷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并辦理證據保全”。目前無論是房產管理部門、銀行還是證券公司,仍然將繼承類公證書作為遺產分割的重要依據,對于存在已久的繼承類公證,有效地緩解了法院的審判壓力,減少了各部門因遺產繼承而發生訴訟的風險,也為當事人減少了訴訟所需的時間、人力、財產成本。雖然公證處也因繼承類案件產生了很多的負面影響,但是絕不能因此而否認繼承類公證的積極作用。
三、從公證的強制執行效力看公證在民事訴訟中的作用
公證文書的強制執行效力,賦予債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經公證的債權文書規定的義務時有權不經訴訟程序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使得債權人的權益能夠實現。公證處依法出具的執行證書等同于法院的判決書,同樣具有執行效力。對于單務的債權債務合同糾紛,采用公證的形式,既可以快速地將案件進入到執行程序,又省去了法院的審判環節,大大提高了執行效率,減少了訴訟所需的人力成本,在民事訴訟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對公證深度參與民事訴訟活動的設想
在民事領域解決問題過程中,作為兩種平行意義上的程序性制度,公證更多代表了私力自愿下的法律規范體系,民事訴訟則體現了國家強制力下的公權力法律調控模式,兩者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因缺乏統一的調控體系,限制了公證作用的發揮。故在探討公證在民事訴訟中發揮的作用時,針對其在當中產生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也為公證作用的更好發揮減少路障,實現公證與民事訴訟的優化組合。立法層面的統一,公證文書的改革是宏觀解決此問題的關鍵,但是我想從微觀的現行可操作的視角,來探討我們可以做到的幾點。
一是建立法院與公證機構的良好溝通渠道,確保公證文書的有效使用
目前,發揮公證證據效力參與訴訟的典型公證事項是保全證據公證,保全證據公證本身也具有了參與民事訴訟活動的先天優勢,但是在近幾年的管科處理爭議投訴案件過程中發現,我們公證處所出具的保全證據公證書被采用的情況并不十分樂觀,這里既有公證員素質、能力問題,但同時也有法院對于公證處公證程序、公證書出具過程不夠了解的因素,因此,建立與法院系統的良好溝通渠道,就變得十分必要。我們可以與法院系統定期的交流業務,使得法官更加了解和明確公證書出具的流程,公證處核實取證的方式和深度,公證員也可以了解法官審判案件更多側重的證據要點,以便公證書可以更好的使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是擴大保全證據公證的適用范圍,減輕審判壓力
針對目前法院系統民事類審判普遍存在的壓力,建議擴大保全證據類公證的適用范圍,從之前的訴前保全,擴展到訴中的保全,從容易滅失的各種物證、書證的證據保全,擴展到證人證言的保全,從而讓保全證據公證滲透到民事訴訟的各個環節。在當前網絡時代,效率時代,我們可以通過保全證人證言的方式,讓證人或者訴訟當事人以更便捷的方式參與到民事訴訟中。
三是推廣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債權文書的應用,提高執行證書的執行比例
各地法院對于公證機構出具的執行證書執行情況不盡相同,誠然這里面有我們各地公證業務發展水平不盡相同,導致部分執行證書出具的有瑕疵的原因,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人民法院對于執行證書的認可度,執行證書的執行情況直接決定了賦強合同能走多遠,因此,我們使用公證的強制執行效力,使其充分發揮替代民事審判的作用,減少訴訟案件,減輕審判壓力的根本,還是在于執行證書的實用性。這就需要法院與公證處之間達成一定的共識,公證處在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出具有效執行證書的前提下,法院執行部門能夠依法執行,形成良性循環,才有利于真正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按照目前公證與民事審判的運行現狀來看,公證已經參與到民事訴訟中,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實現公證與民事訴訟的深度合作,這種合作依賴于統一的立法層面的建設、依賴于管理層面的認可和溝通、依賴于自身業務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沒有過硬的公證文書做支撐,就無法真正轉變公證文書在法院適用的尷尬局面,也無法達到公證參與民事訴訟的效果。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