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斐
第一次聽到“夢想”這個詞,便覺得它跟“理想”不一樣,“夢”字充滿了自由張揚、隨心所欲和神秘的氣息。想了很久都沒有想明白我的夢想到底是什么,總覺得應該是種美好不真實的東西。
在一個清爽的天氣里,跟好友們散漫聊天,興致盎然時,有人說,希望十年之后大家還能在一起。又有人補充實現愿望的具體辦法,諸如以后買房子要買在一處,即便結婚了,也要鼓動另一半把房子買在一個小區。或者干脆挑棟樓,幾個人湊錢全包下來,除了給自己住,還能分給爸媽們住,就如此世世代代生活下去。
說完了,便想落淚,這般事情美好的不似在人間。倘若真能如此,人生便也無所求了。
果然,十年之后,大家各奔東西。雖然感情不減當年,相聚卻是最難。
那天的愿望從來沒人提及。不能實現的美好,徒增傷感罷了。
只是不知從什么時候,已把那天的愿望當成今生最美麗的夢想。無論實現與否,它都是最真實、最感人、最純真的。
后來,離開家鄉,上了大學,步入社會,發現夢想被越來越多消費著,不管是為了商業宣傳、拉高關注度,它都被密密麻麻的利益大軍穩步吞噬。
每每看到電視上有人為了追逐夢想而不安于現實,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追求,崇敬之情縱然是有的,內心卻難以感動。
有相識的人曾說,我可以為了夢想吃苦受累,再痛苦都能堅持,因為我有夢想。你總想著追求安逸的生活,不拼搏不奮斗,說白了就是沒夢想。
當時總覺得慚愧,后來幡然醒悟,尋求安逸的生活有什么不對?希望身邊的人快樂健康,不要給他們帶去任何煩惱,當然首先把自己安排妥當,自己先快樂才能為別人帶去快樂。相反,如果為了追求夢想,給身邊的人帶來痛苦和傷害,即便實現了又能如何?
平凡如我們,存活在夢想與現實的夾縫中。不安于現實,爭取更美好的生活,是每個人的愿望。那些勇于擺脫現實的困擾、扭轉乾坤的人應當值得敬佩,只是多半想改變的是物質生活,這跟夢想不貼邊。更何況,沒有人能夠完全粉碎孕育了自己生命靈魂的現實世界,建立一個漂浮在夢幻邊緣的世界。痛恨此刻,又如何能談及夢想?
“夢想”不過是個詞匯,誰都可以說,哪里都能用。時間久了,大家便慢慢遺忘這個詞語到底是什么意思。
于是想起美國的一個小男孩,不顧周遭人的嘲笑和不解,默默留了三年長發,最后剪下來捐給白血病兒童。原來他只是希望每個白血病兒都能有頭發,不被人嘲笑,不被人看做異類。
他的夢想遠比那些充滿艱辛血淚史的奮斗家們感人的多。或許,這才能詮釋夢想的含義,自己把辛酸收下,散播美與善給他人。
所以,夢想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詞匯。無論實現與否,無論簡單或艱難,夢想總是能夠直達靈魂深處,觸及積淀人性最隱秘的善。它讓人感動,更應該讓人珍惜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