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先生書法始于篆、隸而終于草書,其習書的路徑,正好吻合了漢字藝術的3次變革。他的草書獨樹一幟,不但展現出激情四溢、想像飛騰的時代特質,更體現了云蒸霞蔚、雍容大度的盛世氣象。當我們身處這個時代,會感到眾聲喧嘩,莫衷一是。誰是這個時代的藝術的王者?從中國歷史過往的朝代中,我們知道每一個朝代都會選擇這個朝代的每一個方面的真正的代表者。我有一個預感,只要言恭達先生不改初衷,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這個時代將有可能挑選他為書法藝術的代表者。
——熊召政
恭達先生書法功力厚實,書路寬闊,數十年來不廢臨池,且數體皆能,為當代實力派書家之翹楚者。其篆書,從小篆入手,上溯三代吉金文字,脫胎于《散氏盤》,形態端莊靜穆,氣息醇厚古雅。其大草書更有其獨特之處:大氣磅礴,樂感強烈,氣韻生動,境界高遠,構形大開大合,運筆縱橫捭闔,以篆書裹鋒筆法和簡書率意筆法入草,堪稱得中鋒運筆“畫沙”之妙。這種具有獨特個性風貌的時代經典,既是書家深厚的民族文化與美學精神修養的體現,更是其強烈的時代責任使然。
——陳方既
恭達遠祖是孔老夫子的高足:十哲之一的言偃先生。清雅守正的家風,讓他既有與時偕行的積極進取精神,又有慎獨的自我匡正的君子之風。他淡泊名利,虔誠待人;他樂于助人,公而后私;他精于法度,又勇于創新。恭達先生的書法作品,無論隸、篆、行、楷,還是他最擅長的草書,都表現了他深邃的哲學功底。功而不工,匠心獨運,卻似出自天然,一揮而就。他的書作,常常“以我書,寫我思”,寫他“時代抒懷”的詩作。這是他將書法與時代相結合的表現之一。雄健、瀟灑和空靈、優雅融為一體。好,實在是好!
——蘇叔陽
恭達先生的大草,他的篆籀,他的詩文,他在書壇上的獨特表現,使我心儀已久。他草意入篆的創造,有一種特殊的傳統美感和現代美感。恭達先生在其作品中所流布的不凡氣度和胸襟,高蹈而壯闊,妍麗而雄強,這就不能以往常論書的常態去規模先生,這里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靈和佚宕之氣,慧根內植,豪氣干云,自有一種無法臨撫制約之處,此之謂神。恭達先生的創作能凸顯思維本體,使線的藝術發揮到類似某種交響音樂的精神作用之極致,這就是恭達先生作品的最為光彩的特點。
——林凡
創造性地處理好個體生命、社會風云和藝術傳統三者的關系,是擺在一切藝術家面前的難題,也是言恭達先生書法創新的突破口。他從篆籀中得其筆法筆意,傳其金石之風。既得其技,亦得其味,即清、抽、厚、大,這是筆墨之趣,也是人生歲月之趣,歷史滄桑之味。不止于此,恭達更重視的是領悟傳統之神,這神便是寫意精神。他在符號化的路徑上一路走來,由篆而隸而草,由形而神而意。從最嚴謹的篆籀入手而最后騰躍入大草化境。他從藝術精神中沖沖而出,進入人生社會之道,從以藝術實現個體生命,到以藝術濟世救心承載起社會擔當這樣一個大道。
——肖云儒
言先生的書法各體兼工,而以案、隸、草為最,品其書作,神采煥然,靈氣暢流,樸厚與空靈同在,高華與雅逸齊飛。作為藝術大家的言先生正和同道們辛勤耕耘,不懈攀登,開筑新時代的精神高原。一是淡泊虛靈的主體胸次。言先生認為,藝術家的主體胸次既要淡泊,又要虛靈。所謂虛,指虛靜,超曠;所謂靈,指有靈氣,有才氣。想做一名藝術大家,學養、才情、技藝三者不可或缺。二是深邃超卓的創作理念。言先生強調一個觀點:真正的藝術家必須是思想者,藝術創作必須技進乎道。沒有哲學作本體支撐建立起來的美學大廈是不堅實的。“絢爛之極復于平淡”,他認為書藝的高境是唯道集虛,計白當黑,藝術創作應于虛靈中傳出動蕩,神明里透出幽深。言先生的創作理念具有超卓性,體現在他提出的“為人生而藝術”的創作主張。尚雅是大眾文化提升為普遍的審美需求。三是雄秀高華的藝術境界。言先生的創作以崇高為宗,雄中見秀,逸中見雅。先生學書取法乎上,窮研篆隸而肆力于行草。他以大草鷹揚天下,而首先是篆隸大家。言先生說:“一個真實的藝術境界,體現藝術家深摯的宇宙情感,這就是妙解自我生命奧秘的清逸。”言先生的草書創作不逐時風,獨標性靈,宗篆籀而法碑版,侶狂素而友張顛,陶鑄百家,獨成風格,又以學養才情熔鑄化裁,大草筋力與秀骨、雄渾與清逸達到了高度的和諧。其堅深的篆隸筆墨,運用于裹鋒絞轉的用筆之法,使其整體書風高古而秀逸。其藝術語言高度詩化,書卷氣甚濃,朗現華滋、圓融、清遠、俊逸的意境。將篆籀的精勁、二王的妍逸、懷素的靈秀、松雪的瀟灑熔于一爐,縱橫揮斫,既圓轉活脫又剛勁矯健,既快速流轉又暗合法度。這是生命本體的物化,博大胸襟的折光,時代精神的禮贊。
——蔣力馀
有人評價言恭達先生書法為:清逸、蘊藉、渾樸、平和、簡靜,是他50年來硯邊探索的藝術風格。“清逸”是他藝術審美的基本傾向。清逸贏得自然、平和、古雅、高踔、簡靜的書卷氣息。平中求奇,風韻天成。也有人說:他既承載著幾千年東方神秘的藝術密碼,讓我們的心靈得到震撼和升華,同時也同樣負載著現代的人文精神。文者戚戚,墨者離離。水窮云起,下自成蹊。
——尹力
言恭達乃言偃后裔,深厚的學養、人生的歷練和詩書畫印的全面浸染,造就了他寬廣的胸襟和廣博的藝術胸懷。他的書法根植于甲金籀篆并貫穿于真楷隸行,更運之于大草之中。其書藝不管從風格面貌、氣息境界還是筆墨功力都可謂戛然不群,耀眼于當代,表現出“清、拙、厚、大”的審美特征。
言恭達先生擅長多種書體,尤其以篆書、隸書和大草功力最深、藝術水平最高。他的篆書不管是甲骨、金文還是小篆,都有自己的面貌和新的突破,將刀刻、石鑿、澆鑄和書寫的美學特性,藝術地融入到自己的翰墨之中,既有遠古篆書“事神”的神秘、悠遠的深邃境界,又有中國藝術寫意精神的完美表達,達到了極難的藝術高度。他的隸書承篆籀之用筆,取漢隸之結體,很好地實現了隸書崇尚“隸欲精而密”的傳統審美理想,表現出寬博、宏大、古樸的審美特征,充分表現出隸書的金石之氣。他的大草書法藝術最為獨特,“以篆寫草”將篆籀之筆法運用于大草的創作之中,他繞過了元、明、清和唐宋相接,用澀筆、渴墨、漲墨、宿墨,使線條的濃、淡、枯、濕、飛自在長鋒羊毫和生宣紙的作用下,具有無比的豐富性和強力的現代感。表現出氣息純正、高古,格調高雅、飄逸,給人以縱橫奇逸、張弛有度、儀態萬方、大氣充沛、風神外躍、卓犖高邁之審美感受。言恭達先生的書法既有深厚的傳統筆墨功力又有強烈的個人藝術面貌;既承接著五千年來傳統書法藝術的本體精髓又有自己的獨特創造;他的筆墨語言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既古老又現代,異彩紛呈的書法藝術畫境,他以“篆籀”書法的這個“線”,再一次給我們展示出中國寫意藝術精神的獨特魅力!
——衡正安
言恭達早年以篆書名世,他是當代書壇最早進行寫意大篆探索的書家。他的寫意《散氏盤》筆墨淋漓,以漲墨強化線條張力和金石氣表現,同時在結體上又融入強烈的主體意識,在視覺造型中傳遞出時代審美趣尚。在當代不多的大篆名家中,言恭達無疑是取得較高成就并具有開拓性的代表人物。
作為對篆書古法研味的延伸,他在隸書創作領域也取得很高成就。他的隸書以《好大王碑》為基,強化篆書筆意,以閑逸的筆路和江左風尚傳遞碑版雄強氣質,這種隸書審美取向對后來江蘇中青年書家隸書創作形成很大影響。在很大程度上,篆隸古法構成言恭達書法審美價值的核心,他在對篆隸古法的審美價值追尋中,建立起主體化風格并積淀為其書法創作深層審美心理結構。可以說言恭達對篆隸古法的研創并未停留在法古層次,而是在對篆隸古法的深入研味中尋覓和體『吾表現性的審美向度。也正是在對篆隸古法的寫意性審美價值追尋中,言恭達最終轉向對大草的創作與探索,并以大草建立了起他書法創作審美價值的中心點。從這個意義上說,言恭達始終是一個具有強烈主體意識及表現性的書家。他認為篆隸古法才是大草的主調,所以他的大草在整體上傾向于唐宋傳統。他的草書以旭素為基,強化線條的純粹性及由對篆籀氣的崇尚所帶來的力量感,同時又引入空間結構意識,化裁黃山谷,強化草書的空間表現。在草書文本形式上,他采用唐宋草書慣常的手卷形式,將時、空結構表現相整合,融化草書大的章法結構和欹側穿插咬合,體現出強烈的唐宋草書精神。
——姜壽田
言恭達的書有一股清氣、淡氣。這說的是他書法的“內美”,即意境之美。意境其實是一種文化內涵在作品中的生發與彰顯,意境也是一個時代文化精神在作品中的自覺與冥契。我們溯源其書法的“法意”精神,他是從魏晉、漢三代,到鐘鼎大篆,再到商代甲骨文的。在筆法上,他把漢三代深奧高古的筆意,于古法中化解出今意,并能突破窠臼,自成風貌,于虛淡敦厚的點畫中闡釋出蘊涵大樸大美的大境界。我們在他的“真線”中,常常體會到那洋溢著生命情懷的宇宙之源,這“線”是充滿著生氣與精氣的生命之線。
——石延平
言恭達先生的書法傳承了中國草書從漢到晉、特別是到盛唐的卓越文化氣度。中國草書體現了文人自身的藝術風格、藝術修養和技藝的修煉,同時也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精神。既傳承了魏晉和大唐的高古、雄奇的風格,同時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豪邁、正大的新的氣質與時代精神。恭達書法藝術體現了一種集優秀書法藝術和個體生命感受于一體的審美風范。從恭達的書法、精神特質來看,既有清韻之氣,又有厚重之力,呈高雅之風。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其書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厚優勢形成其縱橫可象,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的書風。恭達書法藝術上表現出的綜合融合力量,雄中見骨,骨中見奇,奇中傳神。他的書法追尋以豪放、雄強、奇偉為特色的風骨,體現了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及其創新求變所達到的書法造就的深度與高度。
——張顥瀚
海虞言恭達先生是當代中國書法界一位極具影響力的領軍人物,他不僅以精湛的書藝為時所重,更重要的,他是一位具有博大胸懷的文藝工作者和組織者。他對中國文化有精深見解,并長期關注書法藝術的人文生態,關注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書法藝術的現代審美轉型,以身作則地踐行著作為文人書法家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最近,《人民日報》發表言恭達先生的《中國書壇需要心靈建設》一文。該文在對當今書壇不良現象進行分析批評的同時,指出:“當代書法界亟須思想的滋潤和審美的純化,中國書壇需要心靈建設。”他再一次呼吁書法的人文自覺,強調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書法文化身份重塑的重要性和緊迫感,指出當今書法家要“用藝術的審美,自覺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養,使書法家肩負以書法文化為載體傳播價值與精神的時代擔當”。
——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