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聰
?
“三管齊下”推動企業創新創效
文/劉 聰

大慶油田葡西采油作業區工會牢固樹立“觀念創新提高工作能力,實踐創效提升經濟效益”的理念,打造培育出一批具有豐富創新意識的工作室和個人。在工作中我們注重整合優勢資源,整體推進創新創效各項工作同步發展,思路上我們構建起“觀念更新、內容求實、形式靈活、機制保障”的良好局面,使葡西創新創效步入快車道。
明確分工,健全組織機制。作業區成立以工會主席和主管副大隊長為組長、以機關兩辦、基層隊書記、技術骨干為成員的創新創效競賽活動領導小組,負責活動計劃的制訂、組織、考評等項工作。
加大力度,運行激勵機制。采取多元激勵法,保護創新熱情。一方面,通過給榮譽、給獎勵,強化激勵,使得獲大獎給重獎、沒獲獎給鼓勵,充分保護員工的創新熱情和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為鼓勵群眾性創新創效取得更突出的成績,作業區對取得創新創效活動獎項的典型人物給予三個“優先”,即:培養干部,優先重用;評定技師,優先推薦;評選先進,優先考慮。
骨干作用示范引領。最好的創新來源于生產一線,來源于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因為他們能夠最先發現生產中的難題,并運用多年來的經驗和實踐將難題化解,如此,一項項優秀的創新成果也應運而生了。作業區領導正是遵循這一規律,多年來始終加強對員工的技術培訓工作,保證了創新人才的不斷涌現。
優秀典型廣泛宣傳,提升創新創效吸引力。對優秀成果、典型人物進行表彰和獎勵的同時,作業區還將典型人物的事跡做成掛歷下發基層,將創新創效活動中的一些感人事例,以小故事的形式刊登在作業區的《蒲公英月報》上,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宣傳,發揮了人人學先進、人人看榜樣的典型效應。在諸多激勵的鼓舞下,廣大員工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效活動中來,真正成為創新創效活動的參與主體和成果應用主體,實現了廣大員工從觀念上由“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的轉變。
自2014年開始,作業區逐步加大了對實用創新成果推廣的支持力度,實現了將“注水系統冷卻水回收裝置”“免拆洗防爆放水看窗”“TS-3微電腦渦流烘干儀”等多項成熟的創新成果應用于生產。同時,為展示全員創新創效活動取得的豐碩成果,推進技術交流與成果共享,作業區先后舉辦兩屆創新創效成果展覽,共展示了來自基層一線員工的80多項創新成果。通過參觀學習,讓員工進一步加深對創新創效的理解,使廣大員工意識到創新創效處處可為、時時可為,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和決心,樹立只要立足崗位,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在平凡的崗位也能創造不平凡業績的信念。
突出難點,補足弱點。針對生產管理中存在的難點,組織員工開展攻關活動,破解難題。采油5隊針對杏西收油點收油泵存在泵效低、故障率高、維修費用高的情況,通過采取“池中池”的方式,解決了生產難題,節省維修費用3萬元。
對待創新創效工作中的弱點,發動職工結合崗位工作實際,查漏洞、找不足,針對存在的薄弱環節,開展小型多樣的攻關,促進技術進步和效益提高,目的在于消除安全隱患。例如:油井熱洗時,需要把每桶50公斤重的泡沫劑,由4人操作加入2米多高的罐車內,這樣做既浪費人力,又存在安全隱患。保障隊的馬洪峰等人利用車載注水泵,根據真空吸入原理,在進口處焊接一個控制閘門,將泡沫劑吸入隨車水箱中,改造后既節省了人力又消除了安全隱患。
特色創新創效推進會,開放思維。
作業區在創新創效競賽活動的開展中,大體經歷了年初確定方向,年中討論調整,年底分析總結三個階段。年初由基層隊支部書記負責,收集整理本隊新的一年里,在創新創效競賽活動中將要在哪個領域、由哪些人、攻關哪些項目上報作業區審核后按進度執行。年中,由作業區組織所有項目的參與人員逐個匯報,然后由參會人員自由講評,找出項目的不足及改進措施,及時調整,發現項目的優點及時表揚,使與會人員真正學到一些東西。年底的總結重點是對文字、數據、觀點等做更細致的分析,確保活動的質量。
在作業區以往的創新創效活動中,個人成果經常會有以下情況出現,有著好創意但因缺少實際操作經驗而無法付諸實踐,或者有了好的成果卻不能用準確的文字表述清楚。為此,作業區召開了創新創效經驗交流會,為創新人員引路搭臺,鼓勵大家轉變從前那種單兵作戰的創新觀念,將具有不同特點的創新人才組合在一起,取長補短,產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化學反應。
(作者單位: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九采油廠葡西采油作業區工會)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