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鋼
?
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 譜寫阿拉善發展新篇章
包?鋼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國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科學謀劃阿拉善“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立足盟情實際,把握發展機遇,樹立底線思維,強化問題導向,牢牢扭住發展是第一要務、保護生態是第一目標、維護穩定是第一責任的根本要求,把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主線,登高望遠、開拓前行,推動阿拉善發展行穩致遠。
在發展目標上,綜合分析發展基礎和外部條件,充分考慮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的緊迫性和可行性,統籌兼顧發展速度、發展質量、發展方式等方面的要求,阿拉善“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是“一個率先”“兩個翻番”“兩個高于”。“一個率先”,即2020年前,在全區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兩個翻番”,即2020年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兩個高于”,即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阿拉善“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是“一個率先”“兩個翻番”“兩個高于”。“一個率先”,即2020年前,在全區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兩個翻番”,即2020年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兩個高于”,即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高于經濟增長速度。入增長速度高于經濟增長速度。
在發展定位上,既全面貫徹中央、自治區的戰略部署,又充分考慮阿拉善發展基礎條件和比較優勢,更著眼于未來發展趨勢和在全國大局中地位,能夠經得起時間、實踐和歷史的檢驗。在功能定位上,把阿拉善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功能示范區。在開放定位上,把阿拉善建設成為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俄蒙經濟走廊的重要通道。在產業定位上,把阿拉善打造成為國際旅游目的地、國家重要的軍民融合空天基地、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和國家重要的沙產業示范基地。
圍繞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重點抓好五大發展任務。
(一)更加注重體制機制改革,努力推動創新發展。一是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把科技創新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主要驅動力,重點抓好創新成果應用、產學研結合和企業自主創新,推動更多創新成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高附加值產品,提升經濟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加快推進金融創新,重點抓好融資平臺建設、企業上市進度和融資方式創新,提高政府融資能力和水平,擴大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切實解決好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三是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權力清單精簡力度和放寬市場準入力度,加快公共資源交易改革,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四是加快推進互聯網經濟發展,推進“互聯網+”行動,加快“智慧阿拉善”建設,抓好物流配送和結算兩個重要環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動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互融共進。超前謀劃和推進阿拉善大數據平臺建設。
(二)更加注重城鄉建設和區域統籌,努力推動協調發展。一是全力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在確保2016年完成全盟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的改造任務的同時,把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充分考慮生態環保、產業發展、交通建設、扶貧開發等因素,進一步優化小城鎮布局,推進小城鎮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雙輪驅動、互促共進。二是大力推進巴彥浩特旅游城市建設。按照旅游城市的標準來定位,按照疏朗大氣、舒適宜居的目標來打造,正確處理好規劃和變化、遺產和遺憾、城市和人口、建設和拆遷、建筑和綠地、地上和地下、建設和管理、建設和資金的關系,努力提升巴彥浩特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三是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從阿拉善特殊的盟情實際出發,按照統籌兼顧、差異定位、協同發展的原則,圍繞構建沿河沿線沿邊經濟帶,進一步優化生產力布局,推進生產要素集中集約集聚,努力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差異發展、共同進步的旗區發展格局。四是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一如既往地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在生態保護建設、產業配套發展、發展航天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推出一批重大項目和舉措,實現軍民共建共享共贏。廣泛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形成軍警民強邊固防合力。
(三)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努力推動綠色發展。一是工業集中發展。總的要求是園區集中、產業升級、環保達標。進一步優化工業布局,推動工業向產業基礎好、有水保障、有人支撐、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備的園區集中,重點做大做強阿拉善經濟開發區。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煤化工、鹽化工等傳統產業化解產能過剩,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和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構建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的產業體系。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推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堅決關停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堅決把不符合環保要求、產業政策的項目和落后產能拒之門外。二是農業收縮發展。總的要求是農業收縮、農村整合、農民集中。全盟耕地控制在50萬畝以內,嚴禁新開耕地。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水定耕地、以水定作物,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特色農業。通過城中村改造和“十個全覆蓋”工程整合村莊,提升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水平,有序引導農民向城市、鄉鎮和人口集中的行政村集中。三是牧業適度發展。總的要求是牧業適度發展、牧區合理布局、牧民興業護邊。嚴格落實禁牧休牧輪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發展生態畜牧業和農區畜牧業,為子孫后代留下永續利用的豐美草場。注重對阿拉善雙峰駝等優良畜種的保護,推進駱駝產業及肉絨乳等畜產品加工業向精深細、高端化方向發展。高標準建設守土戍邊牧民的家園,讓他們留得住心、守得住邊,讓每一座氈房都是不倒的界碑。四是沙產業規模發展。總的要求是規模發展、龍頭帶動、科技支撐。切實把沙產業做精、做優、做特,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高端特色沙產品名揚海內外。五是清潔能源產業理性發展。總的要求是有外送通道、有技術路線、有產業投資。樹立全盟一盤棋思想,科學規劃、有序開發、整體推進,注重清潔能源開發上下游產業配套,提高集群化、集約化水平。
(四)更加注重口岸物流和文化旅游,努力推動開放發展。一是加快發展口岸物流。加快推進中蒙跨境鐵路、公路和皮帶貨物運輸系統建設,完善策克口岸綜合服務功能,啟動自治區級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工作,推動口岸煤炭物流園環保筒倉和能礦產品公共保稅倉庫建設,積極爭取成為國家對蒙肉類及畜產品進口口岸,加快發展跨境旅游業,推動策克口岸早日升格為國際性口岸。高起點規劃建設烏力吉口岸,謀劃推進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充分發揮敖倫布拉格的區位優勢,打造綜合保稅物流園區。加快電子口岸平臺及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口岸物流信息化、智能化、便利化。二是加快發展文化旅游。圍繞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搞好旅游產業發展規劃,集中建設阿拉善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自駕游基地。突出抓好旅游景區建設、文化旅游融合、旅游品牌打造和旅游服務配套,全力爭創一批5A級景區,打響做強“蒼天圣地阿拉善”旅游品牌。三是加快發展區域經濟。自覺接受周邊大中型城市輻射,打通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快速流動的便捷通道。充分發揮能源、旅游、口岸等比較優勢,深化與周邊地區在共建電力外送通道、旅游聯盟、跨境口岸等方面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五)更加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改善,努力推動共享發展。一是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公路、鐵路、航空等建設加快推進。水利方面,全力爭取一批重大水利項目列入國家規劃,加快推進中心城鎮供水、節水改造等工程建設。能源通道方面,加快推進盟內骨干電網升級改造,全力打通電力外送通道。實施“氣化阿拉善”工程,天然氣管網基本覆蓋中心城鎮。信息通道方面,加快推進信息通信升級,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二是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切實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問題,真正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弄明白,做到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制定個性化幫扶措施,結合實際認真落實“五個一批”要求,確保幫到點上、扶到根上;建立貧困戶退出機制,實行逐戶銷號、動態管理,做到政策到戶、脫貧到人、有進有出,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自治區黨委提出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三是大力實施社會治理創新工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推進全面依法治盟,加快法治阿拉善建設進程。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加快建設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重視抓好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嚴密防范、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健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加強邊境邊界地區管理,不斷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政治局面。
(作者系中共阿拉善盟委書記)
責任編輯:康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