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平
?
充分發揮內蒙古在中俄蒙
能礦產業合作中的橋梁紐帶作用
趙云平
內蒙古與俄羅斯、蒙古國之間,既有山水相連的地利之便,又有人文方面的聯系,在中俄蒙三方能礦產業合作中地位獨特。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際地緣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中俄蒙三國政治關系持續提升,經貿關系不斷深化,其中能礦產業合作一直是三方合作的重點。
從中方情況看,我國能礦資源總量雖居世界第三,但人均能礦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8%,人均石油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氣僅為4.5%,目前石油、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56%和32%。從俄羅斯和蒙古國的情況看,豐富的資源條件決定了能礦產業在其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俄羅斯自然資源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1/3 以上,其中天然氣占1 /3 以上,石油占1/5-1/4;蒙古國礦產資源總量僅次于俄羅斯、美國和中國,列世界第四位,礦業占到蒙古國國內生產總值的 23%。由于中俄蒙三國資源條件的互補性,加上俄羅斯戰略東移和蒙古國礦業立國戰略的提出,三國間發展戰略的契合度進一步提升,從而使能礦產業合作始終會是未來三方合作的重中之重。在這種合作關系中,內蒙古要切實發揮好地緣上的橋梁作用和人文上的紐帶作用。
一是發揮好在中俄蒙能礦產業合作中的先鋒作用。
新世紀以來,我區礦業經濟的高速發展,不僅支撐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更使我區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資金、技術、團隊和管理經驗,而且礦產資源加工利用產業也形成了區域競爭優勢。俄羅斯的資源開發重點在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蒙古國的資源開發重點在南部省區,我區要充分利用地理就近優勢,發揮在礦產資源開發方面的既有優勢,鼓勵企業抓住機遇走出去,加強俄蒙資源的開發,并與區內的產業體系有機對接,在中俄蒙能礦產業合作中尋求新的突破,以破解新常態下區內礦業企業生產經營方面的困局。
二是發揮好對外合作和對內協作的橋梁作用。在過去我國的沿海開放格局中,我區是開放腹地,主要承擔著能源和原材料產業的保障作用。而在中俄蒙合作中,我區變成了開放的前沿。為適應這一角色轉變,我區在發展戰略上也要由過去主要重視俄蒙資源進口利用向資源進口利用和出口制造并重轉變。要把對俄蒙合作與對內地各省的協作結合起來, 積極為各省市與俄蒙合作提供土地保障、交流平臺、物流通道和人文服務,加強內地各省市優勢企業的引進力度,合作建設面向俄蒙以至歐洲市場的落地資源加工基地和出口產品制造基地,實現對外開放與對內協作的互促共贏。
三是發揮人文交流對經濟合作的促進作用。盡管目前中俄蒙三方能礦產業合作日益緊密,但合作中仍存在著諸多障礙,如政治互信仍待加強,相關的法律法規不穩定、不完善等。為此,我區要發揮與俄蒙兩國在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親緣優勢,加強官方和民間多方面、多層次的溝通交流,通過加深理解建立政治互信,通過政府間協議和民間協議彌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為三方經濟合作提供多層次的保障。
四是切實處理好口岸經濟與腹地經濟的關系。我區有19個旗縣與俄蒙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4200多公里,除目前已建成的6個對俄口岸、10個對蒙口岸外,還有多個旗縣規劃建設口岸。我區應切實加強對俄蒙開放的統籌規劃,絕不能有邊境就開口子,有口岸就建園區。為此,我區應結合國家開放戰略和我區區域戰略的總體要求,有選擇、有重點地確定口岸建設規劃,并合理地銜接全區各盟市現有資源加工園區,統籌處理好口岸經濟與腹地經濟的關系。
(作者系自治區政協委員、民盟內蒙古區委經濟委員會主任)
責任編輯:劉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