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峰
(新疆地礦局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對新疆科克森套金銅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研究
■李永峰
(新疆地礦局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科克森套金銅礦處于準噶爾板塊北緣薩烏爾-二臺島弧帶內,以往地質物化探工作成果顯示該區具有較好的金銅礦找礦前景。本文對新疆布爾津縣科克森套金銅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進行了研究分析。
新疆布爾津縣科克森套金銅地質特征找礦方向
礦區處于準噶爾板塊北緣薩烏爾-二臺島弧帶內。礦區出露地層為中泥盆統北塔山組(D2b),主要巖性為安質凝灰巖、安山質凝灰巖及少量的灰巖透鏡體(圖1)。

圖1 科克森套金銅礦點地質簡圖
礦區巖漿侵入活動較為發育,主要為早二疊世混源花崗巖,侵位于中泥盆統北塔山組(D2b)中,在礦區北、中、南西部均有大面積出露。在巖體內或外接觸帶上,局部可見沿巖石裂隙產出的孔雀石化、褐鐵礦化現象。
脈巖主要有黑云二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花崗斑巖、石英閃長巖、輝綠巖、橄欖輝長巖及石英脈、碳酸巖脈等。
區內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依據斷裂走向,可分為北西向、北西西向,北東向三組斷裂,其中以北西向、北東向斷裂為主。
北西向斷裂以科克森套斷裂為代表,該斷裂屬區域性的深大斷裂,從工區北東部斜穿,為壓扭性斷裂。斷裂帶附近地層普遍遭受強烈的片理化,局部為糜棱巖化、角礫巖化發育,形成寬約20~500米的構造破碎帶。受后期構造運動的影響,在該帶中又發育一系列與主干斷裂近平行的張性斷裂破碎帶,帶內有大量酸性巖脈侵入。已發現的北東部蝕變帶及與金銅有關的化探異常位于其南西側。
其它北東向、北西西向斷裂相對規模較小,多為張性或平移斷裂。
1:1萬磁測成果顯示礦區磁場總體平穩,局部較高異常呈島狀分布,磁異常方向性不明顯,分帶性較差,異常最大值為1234nT,最小值為-587nT。根據異常值的相對大小及規模特征,可將測區磁異常大致劃分為6個異常,分別為M1、M2、…M6,其中M1、M4和M5等3個異常規模較大,M2、M3和M6等3個異常規模較小。磁異常均由基性巖引起。
通過礦區物探激電測量,對電阻率、極化率異常的推斷,本區電阻率高、中、低阻區邊界明顯。從巖石物性可以看出電阻率差別主要是由巖石含有礦物的不同所引起。推斷其高阻區主要是由花崗巖引起。極化率差異的主要因素主要由巖石硫化物含量多少引起。推斷中、高視極化率與本區侵入巖與圍巖的熱液活動形成的硫化物有關。而低視極化率帶說明地下巖石中含有較少的硫化物。
通過1∶2.5萬土壤化探測量,在區內共圈出6個Au、As、Sb、Cu、Pb、Zn組合異常,其中Ht-1、Ht-2、Ht-3異常規模較大,元素組合齊全,套合較好,且與已知蝕變帶相吻合。
Ht-1異常元素組合為Cu、Au,以Cu為主。該組合異常賦存于中泥盆統蘊都喀拉組第二亞組(D2yb)一套凝灰巖、變質砂巖中,與中部蝕變帶北西端相吻合,地表可見孔雀石化、褐鐵礦化、硅化等。Ht-2異常元素組合為Au、Ag、As、Sb、Cu、Pb、Zn、W、Sn、Mo。該組合異常賦存于中泥盆統蘊都喀拉組第二亞組(D2yb)一套變質砂巖中,與北東部褐鐵礦化蝕變帶相吻合,其北部為華力西中期斜長花崗巖。Ht-3異常元素組合為Au、As、Sb、Cu、Pb、Zn、W、Mo。該組合異常賦存于中泥盆統蘊都喀拉組第二亞組(D2yb)一套含礫砂巖夾絹云母片巖中,與新發現銅礦(化)體相對應。
礦區圈出三條含銅礦化蝕變帶Cu-Ⅰ、Cu-Ⅱ、Cu-Ⅲ,大小礦(化)體15條。
Cu-Ⅰ含銅礦化蝕變帶長約570米,寬3~21米,礦體賦存于綠泥石化、綠簾石化、高嶺土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孔雀石化石英閃長巖蝕變帶中,初步資源量估算(333+334)礦石量33.31萬噸,銅金屬量665.57噸,其中333礦石量5.61萬噸,銅金屬量194.64噸;334礦石量27.7萬噸,銅金屬量470.93噸。
Cu-Ⅱ含銅礦化蝕變帶長約845米,寬2~19米,礦體賦存于綠泥石化、綠簾石化、高嶺土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硅化、孔雀石化石英閃長巖蝕變帶中,初步資源量估算(333+334)礦石量17.45萬噸,銅金屬量350.36噸,其中333礦石量1.90萬噸,銅金屬量70.42噸;334礦石量15.55萬噸,銅金屬量279.94噸。
Cu-Ⅲ含銅礦化蝕變帶長約450米,寬約4~41米,礦體賦存于孔雀石化、褐鐵礦化、藍銅礦化火山塵凝灰巖蝕變帶中,初步資源量估算(333+334)礦石量20.60萬噸,銅金屬量922.32噸,其中333礦石量6.02萬噸,銅金屬量659.88噸;334礦石量14.58萬噸,銅金屬量262.44噸。
礦區內Cu-Ⅰ含銅礦化蝕變帶地表間斷性見到孔雀石化,刻槽樣局部銅品位可達1.68×10-2;Cu-Ⅱ含銅礦化蝕變帶地表間斷性見到孔雀石化,刻槽樣局部銅品位可達0.65×10-2;Cu-Ⅲ含銅礦化蝕變帶地表較連續,可見孔雀石礦化、銅藍,刻槽樣局部銅品位可達2.84×10-2,物探激電剖面和激電測深顯示地下有高極化率低電阻率體存在,該異常與地表礦體相對應,異常可能為礦致異常。初步分析認為以上三處礦化蝕變帶中銅礦體連續行較好,成礦條件十分有利,成礦遠景較好。
[1]何斌等;新疆準葛爾盆地北緣卡拉先格爾 科克森套銅鎳礦遠景調查成果報告;2010.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