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
(新疆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新疆阿勒泰836500)
淺談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銅金礦點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王奎
(新疆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新疆阿勒泰836500)
新疆阿勒泰地區資源礦產豐富,本文中獎講述了別勒吐瑪銅金礦點,該礦點處于準噶爾板塊北緣薩烏爾-二臺島弧帶內,以往地質物化探工作成果顯示該區具有較好的金銅礦找礦前景。
新疆布爾津縣別勒吐瑪銅金地質特征找礦方向
礦區處于準噶爾板塊北緣薩烏爾-二臺島弧帶內。礦區出露地層為中泥盆統蘊都喀拉組第一亞組(D2ya),主要巖性為巖屑砂巖、變凝灰質粉砂巖夾碳質粉砂巖、變硅質細砂巖、變硅質粉砂巖、黑云石英片巖等(圖1)。區內褶皺、斷裂構造較發育,褶皺主要為玉什喀臘套復背斜南西翼的次級褶皺-別勒吐馬背斜,其核部為容礦部位,主要巖性為變硅質凝灰質細砂巖和變凝灰質砂巖。該褶皺核部及南西翼控制了區域金、銅礦化的分布。

圖1 別勒吐瑪銅金礦點地質簡圖
區內斷裂以北西向、北西西向、北東向為主。其中與區域北西向構造線一致的北西-南東向斷裂較集中地分布于別勒吐馬背斜核部及附近,產狀50°~65°∠55°~75°和220°∠45°兩組不同傾向的斷裂交叉復合構成北西向斷裂帶,控制了金、銅礦化的分布。斷裂帶內巖石破碎強烈,角礫巖化、糜棱巖化發育,多見含黃鐵礦(氧化成褐鐵礦)石英脈,帶內金礦化及孔雀石化較發育。區內巖漿活動強烈,具有基性-中性-酸性連續分異的特征,尤以酸性侵入巖最發育,且普遍具鉀化。巖漿巖以華力西中期第一侵入次為主,巖性以黑云斜長花崗巖為主,其次為閃長巖、花崗閃長巖、二長花崗巖、鉀長花崗巖。其中閃長巖及花崗閃長巖與銅礦化關系密切。
1∶1萬物探激電磁法剖面測量結果顯示,礦區充電率背景場約1.5%,大于4%的異常大面積分布,MSmax=10.30%,對應Ρs呈中阻反映(500~800 Ω·m)。異常區內巖石組合為變凝灰質粉砂巖夾炭質粉砂巖。推斷礦區激電異常可能由多金屬硫化物在深部的局部富集引起,同時也不排除碳質巖石引起異常的可能。磁異常可能與地質構造有關。
礦石質量:礦區礦石類型分為石英脈型和破碎蝕變巖型兩類。石英脈型礦石為礦區主要的礦石類型,一般以脈狀礦體形式分布于破碎蝕變巖中,完整的石英脈多呈乳白色,金品位一般為1×10-6左右;破碎的雜色石英脈金品位一般大于2×10-6,最高可達19.7× 10-6。破碎蝕變巖型礦石為礦區次要礦石類型,受構造控礦特征明顯,礦體多位于破碎蝕變帶的上、下盤,局部位于石英脈兩側,以呈土狀結構、浸染狀構造為特征的強硅化褐鐵礦化蝕變體與碎裂狀結構、角礫狀為特征的構造破碎蝕變帶相區分。金礦石主要為硫化物-金建造,按自然類型可分為氧化礦石和原生礦石兩類。礦石結構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礦石構造為浸染狀構造、脈狀構造、條帶狀構造、角礫狀構造。氧化礦石是主要礦石類型,黃鐵礦全部氧化成褐鐵礦,金主要賦存于細粒褐鐵礦中,含量一般在(1~5)×10-6之間,地表破碎石英脈可見到自然金,金品位最高可達19.7× 10-6,品位變化較大。
區內1∶1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結果可分為二類異常:Ⅰ類Au、Sb、Ag元素組合,可圈出有意義的綜合異常1處;Ⅱ類Cu、Zn、Ag元素組合,可圈出有意義的綜合異常3處。區內第Ⅰ類Au、Sb、Ag元素組合特征反映了本區金的成礦信息特點,即化探異常規模不大,且無物探的異常顯示;區內第Ⅱ類Cu、Zn、Ag元素組合特征反映了本區銅礦化的信息特點,即有化探異常分布,并有物探的弱激電異常顯示,地表有銅礦化發育。
區內共圈定金礦化體2個,銅礦化體5個,主要特征如下:Ⅰ號金礦化體:長200m,單工程見礦厚度1.2~15.9m,金品位0.16×10-6~0.5× 10-6,平均品位0.32×10-6。礦化發育位于黑云母花崗巖侵入體外接觸帶,賦礦巖石為變硅質細砂巖。Ⅱ號金礦化體:呈分支脈狀,長160 m,單工程見礦厚度1.8~7.0 m,平均厚4.4 m,單工程平均品位0.15×10-6~0.41×10-6,平均品位0.27×10-6。賦礦巖石為變硅質細-粉砂巖、變凝灰巖等。5個銅礦化體:長50~140 m,單工程見礦厚度1.0~21.4 m,銅品位0.17%~1.36%,最高3.18%。礦化以孔雀石化為主,少量黃銅礦,偶見藍銅礦。孔雀石多呈薄膜狀、星點狀沿巖石節(層)理、裂面分布,局部富集成片狀、團斑狀。與銅礦化相伴發育褐鐵礦化、硅化、綠簾石化及綠泥石化等礦化蝕變,其中綠簾石化最發育。
Ⅰ、Ⅱ號金礦化體處于土壤化探綜合異常中,該異常區內物探異常激化率(Ms)在2.5%~3.0%、電阻率在800~1 600 Ω·m。化探異常分布與金礦化體走向基本一致,區內巖石破碎強烈并有零星的石英細脈順層分布,槽探工程揭露顯示金礦化發育于黑云母花崗巖侵入體外接觸帶。以往施工的ZK0002中有一個樣品金品位0.42× 10-6,表明深部亦有金礦化發育。綜合地表及鉆探、物化探異常等特征分析,認為該區內具有較好的金銅礦找礦前景。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