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偉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東南地質大隊重慶400038)
重慶渝東南地區地球化學特征及分布規律
■陳琦偉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東南地質大隊重慶400038)
本文是建立在重慶渝東南地區地質礦產調查項目基礎上,通過對工作區內地球化學特征及分布規律研究,對元素的變化特征及元素在各地層單元中的分布特征進行了分析。
渝東南地區地球化學特征分布規律
區內各元素原始數據的變異系數(CV1)和背景數據變異系數(CV2)分別反映兩類數據集的離散程度,用CV1/CV2反映背景擬合處理時離散值的削平程度。利用CV1和CV1/CV2制作變異系數圖解(圖1),依據圖解的經驗分析如下:
(1)含量變化幅度較大,高強數據多,最具有成礦潛力的元素有Hg、Sb;
(2)含量變化幅度較大,高強數據較多,成礦可能性較大的元素有Mo;
(3)含量變化幅度小,高強度數據少,成礦可能性小的元素有Ag、As、Au、Bi、Cu、Pb、Zn、Ni、Sn、W。

圖1 各元素變異系數分布圖
區內各元素濃集系數(q1)反映元素相對于南方水系沉積物的強度,元素CV1/CV2反映背景擬合處理時離散值的削平程度,利用q1和CV1/CV2制作元素的集中與分散圖解(圖2)反映元素的集中與分散特征。

圖2 各元素變異系數分布圖
Hg、Sb元素含量變化有起伏大,分布極不均勻,可能受成礦活動作用的影響明顯;其濃集系數也較大,Hg表現為較為顯著富集,分析認為Hg、Sb具有成礦性很大。
Mo元素含量變化有起伏大,分布很不均勻,可能受成礦活動作用的影響明顯;其濃集系數較大,含量較為富集,往往在黑色巖系中局部富集,形成高濃度的強異常,分析認為Mo具有局部成礦可能性較大。
(1)上、中寒武系:在這套地層單元全部測試的13個元素中,全部13種測試元素的含量變化較小,沒有明顯的富集。
(2)下寒武系:在這套地層單元全部測試的13個元素中,其中Hg元素的相對富集系數q2為2.73,表現為顯著富集,變異系數CV1為3.18,分布極不均勻。Sb元素的相對富集系數q2為1.81,表現為顯著富集,變異系數CV1為4.847,分布極不均勻。Hg和Sb的高度富集和極不均勻分布暗示有良好的成礦條件。
(3)奧陶系:在這套地層單元全部測試的13個元素中,其中As、Au、Mo的分布均略有起伏(CV1值0.6-1.2),但程度較小,可能因砂巖、頁巖巖石中的局部富集而增大,并形成高濃度的異常。
(4)志留系:在這套地層單元全部測試的13個元素中,其中Hg元素相對富集系數q2值為0.55,小于0.8,表現為相對貧乏,變異系數CV1為1.583,分布極不均勻,可能是由于地質構造條件造成的局部富集。另外As、Mo的含量略有起伏(CV1值0.6-1.2)。
(5)泥盆系:在這套地層單元全部測試的13個元素中,其中Cu元素變異系數CV1為2.028,含量起伏較大(CV1>1.2),可能因在砂巖中的局部富集而增大,并形成高濃度的異常。Mo元素的變異系數CV1為1.539,含量起伏較大(CV1>1.2),可能因碳酸鹽巖石中的局部富集而增大,并形成高濃度的異常。另外Au、Hg的分布略有起伏(CV1值0.6-1.2)。
(6)二疊系:在這套地層單元全部測試的13個元素中,Hg元素相對富集系數q2值為2.28,大于1.5,表現為顯著富集。變異系數CV1為1.689,含量起伏較大(CV1>1.2),可能因碳酸鹽巖石中的局部富集而增大,并形成高濃度的異常。另外Au變異系數CV1為0.603,略有起伏,反映了局部表生富集作用。
(7)三疊系:在這套地層單元全部測試的13個元素中,其中Hg、Mo元素分布不均勻,含量變化較大。
(8)侏羅系:在這套地層單元全部測試的13個元素中,其中As元素元素的含量略有起伏(CV1值0.6-1.2),在這套地層中富集,局部地段形成高濃度異常,在地球化學圖上呈現出深紅色的濃集中心。
(9)白堊系:在這套地層單元全部測試的13個元素中,其中As、Cu、Hg、Ni元素元素的含量略有起伏較大(CV1值0.6-1.2),在這套地層中富集,局部地段形成高濃度異常。
文章通過對渝東南地區地質礦產調查工作區內水系沉積物測量成果的分析,總結了工作區區域地球化學特征及相關規律,分析了不同地層含礦性,并從地球化學方向初步分析了工作區成礦規律。
P59[文獻碼]B
1000-405X(2016)-6-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