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云軍
(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91)
某地區黃土濕陷機理研究與處理
■田云軍
(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91)
濕陷性黃土由于其獨特的性質,往往給人類工程建設帶來很大的危害。為進一步分析黃土濕陷的機理,本文從濕陷性黃土的特征分析出發,研究其滲透性特征、壓縮變形特征、濕陷性特征以及顆粒特征,并給出了幾種常用的黃土地基處理方法,著重介紹了擠密樁法的原理與施工工藝,結合工程實例表明,合理選擇濕陷黃土地基處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施工質量與效率。
黃土濕陷性處理方法擠密樁法
黃土是在沉積過程中由于沉積時間短,受到的地質構造力和二次作用力相對較少,內結構具有較大的孔隙,它是在第四系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沉積的疏松沉積物。黃土與其它巖土從定義上比較來看,它有一個獨特的性質,即黃土濕陷性。濕陷性黃土具有非飽和不穩定結構,因此在外力作用下,遭受到水浸濕時,黃土內部空洞結構會遭到破壞,產生不連續的、突發的塑性變形。從濕陷性黃土的性質來看,黃土濕陷性會給人類的工程建設帶來很大的危險。被水浸濕后,黃土地基會發生不均勻的地基變形,從而造成房屋、工程設施發生傾斜、開裂等。同時黃土遇水后還會發生不均勻沉降,引起地基大面積沉陷,從而造成嚴重的工程質量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本文從黃土濕陷的機理分析著手,以分析其處理方法。
1.1 濕陷性黃土基本特征
1.1.1 滲透性特征
黃土的滲透系數普遍比較大,同時不同土的滲透系數不同,粉質類粘土的滲透系數一般小于粉土類黃土。
1.1.2 壓縮變形特征
按照《土工實驗方法標準》對黃土試樣進行壓縮實驗可知,隨著施加壓力的不斷增大,土樣的孔隙比不斷減小,特別是含水量大的濕土的孔隙比變化最明顯,幅度最大。
1.1.3 濕陷性特征
采用單純法測定黃土的濕陷性,通過結果可知,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壓力的增大,土樣的濕陷系數不斷增大,同時不同土樣隨著壓力增加,其濕陷系數的變化有一定的差異變化。
1.1.4 顆粒特征
土樣顆粒都為良好及以上,不同土樣的顆粒分布都具有統一的特征,但是不同地區的土樣不均勻系數差別較大,而同一地區土樣的不均勻系數差別較小。
1.2 濕陷性黃土機理分析
(1)影響黃土濕陷性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包括含水量、顆粒類型與含量、孔隙比、骨架結構、易溶組分等。(2)黃土濕陷性的主控因素是碳酸鹽與碳酸氫鈣膠結,它們對黃土濕陷性影響非常大,其它黃土膠結物還包括粘土膠結、鈣質膠結等。(3)濕陷性黃土的主要結構是大孔隙骨架結構,因此含水量與自重壓力、荷載壓力對黃土濕陷影響也非常大。(4)濕陷性黃土由于其抗剪強度低,易溶鹽溶解后,會發生不均勻沉降,土體會發生二次重構,孔隙比會降低,塑性變弱,逐漸不再具有濕陷性。
2.1 濕陷性黃土常用處理方法
(1)墊層法首先挖除地基基礎以下的濕陷性黃土,然后填入灰土或素土并夯實,從而消除黃土濕陷的影響,提高地基的承載力。該方法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灰土或素土。
(2)夯實法有兩種,一是重夯法,另一種是強夯法,一般強夯法的夯擊能力比重夯法大,夯實的厚度與下沉量也大得多,因此常用強夯法處理濕性黃土。夯實法一般適用于飽和度小于60%的濕陷性黃土。該方法施工噪音和振動大,易給周圍環境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
(3)擠密樁法是將一定的灰土或素土通過樁孔注入到最優含水量下分層,并分層夯實,使樁孔間的土擠密,形成穩定性強、抗剪強度高的復合地基。該方法一般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地基。
2.2 擠密樁法地基處理方法
2.2.1 確定孔心距
按照《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J25-90)標定,灰土擠密樁的孔心距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x為孔心距,d為擠密孔直徑。
擠密樁法布孔采用等邊三角形原則進行布置,如圖1。
2.2.2 擠密樁法施工方法
(1)按照施工圖樣和設計要求在基礎平面布置樁孔,樁孔深度應在最優含水量下分層位置。
(2)通過沖擊或振動將樁管周圍的土擠密,然后將灰土或素土填入拔出樁管后的孔內,并分層夯實。
(3)根據回填的材料不同,可以將擠密樁法分為土擠密樁法和灰土擠密樁法。

圖1 擠密樁法布孔方法
2.3 工程實例
2.3.1 工程概況
某廠區地基地層主要為第三系和第四系黃土,自重濕陷性黃土厚度大,地下水位埋深較大,地基濕陷等級為II~III級之間。根據規范要求,廠區不宜直接建在這一類濕陷性黃土這上,因此需要對濕陷性黃土進行處理。根據廠區建設需求以及地基處理規范,宜采用灰土擠密樁法改善濕陷性黃土的特性,以滿足地基建設的需要。
2.3.2 擠密樁法施工
通過試樁,確定地基處理選擇2:8灰土擠密樁法,等邊三角形布樁的樁徑為400mm,樁長為10m,孔心距為1.1m。擠密樁法施工結束后,挖除上部松動層,然后再用灰土墊層處理。采用擠密樁法處理后的復合地基滿足的條件包括:承載力大于180KPa、最大干密度為1.60g/cm3、壓實系數大于0.95、擠密系數大于0.93。
濕陷性黃土具有特殊的工程特性,往往給工程建設帶來較大的危害。本文從濕陷性黃土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常用的黃土地基處理方法的原理及適用性。結合工程實例,重點分析了擠密樁法的技術條件與施工方法。綜合以上分析,針對不同的濕陷性黃土應選擇不同的施工方法,以提高地基處理的效果。
[1]邢義川.黃土力學性質研宄的發展和展望 [J].冰力發電學報,2000,1(4):54-65.
[2]高國瑞.黃土顯微結構分類與濕陷性 [J].中國科學,1980(12):1203-1208.
[3]郭松昌,李存賓,邢林環,等.濕陷性黃土的危害與防治 [J].海河水利,2008,1:52-55.
P694[文獻碼]B
1000-405X(2016)-6-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