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俐
?
立足教育根本提升『大學』內涵
□馮麗俐

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大學作為終身教育不可或缺的平臺,應首先立足教育為本,將學校辦成真正意義上的“大學”。昆明老年大學創建于1987年,29年來,從建校初期的6個專業、7個班、349名學員,發展到現在的1.2萬余名學員;從租教室“打游擊式”辦學,到如今擁有建筑面積7400多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是這樣一所深受老年人追捧、喜愛的萬人校,僅有在編人員7名,教師和班主任都是外聘人員。是什么原因讓這所老年大學充滿生機,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其中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飽含著全體教職員工的心血和汗水,更得益于昆明老年大學以立足教育為根本、提升“大學”內涵為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探索與改革——
從強化校園文化建設上起步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底蘊和靈魂,昆明老年大學將打造符合老年教育特點的校園文化作為工作重點。學校面向校內外廣泛征集校訓、教風、校歌,并組織專家對征集到的稿件進行論證、修改,最終形成了“厚學頤養、傳承文德”的校訓,“學高品正、善教尚導”的教風,“尊師勤學、和諧向上”的學風。這些內在的精神力量,激發了學校的辦學活力,鼓勵引導全體師生朝著同一個目標團結奮進、勇往直前。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昆明老年大學以文化傳承為主線,讓每一個空間、每一面墻壁成為傳遞民族文化的使者。校訓、教風、學風和對老年學員的培養目標都懸掛在學校最醒目的地方,LED顯示屏時時傳遞著校園信息,學校設立了圖書閱覽室、校史陳列室,讓每一個走進這里的老年學員感受到溫暖和滿滿的正能量。
2015年初,昆明市級財政投資78萬元建成昆明老年大學文化長廊,師生紛紛為長廊創作對聯、繪就畫卷。這里成為老年大學對外文化展示的又一個明亮窗口,也成為學員們談天說地、交流所學的溫馨場所。
從對學員提出培養目標上入手昆明老年大學校長董利華提出并確定了對老年學員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康樂向上的現代人、終身學習的帶頭人、中華文化的傳承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傳班人。學校認為,老年大學的學生,應該是能夠緊跟社會發展步伐的現代人,而不是墨守成規、暮氣沉沉,身未老,心已老的人群;應該是當今社會中堅持終身學習的榜樣和帶頭人,而不是得過且過、渾渾噩噩,混日子、圖發泄的人群;應該是通過長年積累和繼續學習,成為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人,而不是信奉異端邪說、飛短流長,撥是非、傳謠言的人群;應該是具有正能量、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傳班人,而不是制造負面情緒、說三道四,善誹謗、易輕信的老年人。
四個培養目標的提出,是昆明老年大學在辦學上創新思路的發端,也是學校首次倡導老年大學不能只是退休老年人唱唱跳跳的地方,而應該是聚合老年人中高素質群體的校園,是培養老年人中的現代人、帶頭人、傳承人、傳班人的平臺。昆明市社會科學院還將《老年大學培養目標研究》定為2013年度昆明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以校長董利華、常務副校長馬燕為組長和副組長的昆明老年大學課題組,用了近一年時間,經過前后六次修改,完成了自建校以來第一個、也是昆明市社科規劃課題中第一個關于老年教育的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為將老年學員培養目標貫穿于課堂教學,學校采取由校領導集中授課的方式,首先對班主任和教職工進行培訓,再由班主任在開學第一課時對全班講授,將這一創新思路灌輸給每位學員。
如今,美麗溫馨的校園里,尊師勤學、和諧向上、無私奉獻蔚然成風。特別是在全面推行網上報名以后,學校管理更加井然有序,很多新學員由衷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學校!”
從大力調整課程設置上提升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強烈。昆明老年大學認為,省、市級學校應適當減少目前普遍舉辦的舞蹈、聲樂等以健身、娛樂為主的課程,增加歷史、哲學、地理、經濟、軍事、法律等以社會科學為主的專業,滿足更多文化水平較高的老年人的需要。近兩年來,昆明老年大學充實了昆明歷史文化、文學欣賞、詩詞等課程,并新增了國學課。下一步,老年大學還準備開辦大講堂,以中外歷史、經濟、哲學、軍事等為專題,聘請各領域專家講授前沿的新知識、新觀點,以課程的設置為導向,由開辦娛樂性課程為主向開辦社會科學類課程為主轉移,以招收一般素養學員向招收大專以上學歷的學員轉移。以實現董利華校長提出的“培養一名學員,帶動一個家庭,熏陶周圍鄰居;培養千名學員,帶動一個鄉鎮,輻射一個縣區;培養萬名學員,帶動一個區域,感染一座城市;培養千萬名學員,帶動整個社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目標。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見》,要求離退休干部和黨員,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增添正能量作為價值取向,堅持不懈在老同志中開展以“展示陽光心態、體驗美好生活、暢談發展變化” 為主要內容的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增添正能量活動。這更加堅定了昆明老年大學提出的辦學思路和對老年學員培養目標的進一步落實與實施。學校將在新的學年里,加快辦學轉型步伐,大幅增加和提升與“大學”辦學水平相關的、受老年高素質群體歡迎的專業,以實際行動面向老年群體貫徹實施好中辦、國辦文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