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華+周周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對于軍人來說,吃飯更是關鍵的事,吃不好飯會影響到戰斗力。吃什么、吃多少對一般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更別說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的軍人。
古代軍隊征戰時,通常都要攜帶自制的干糧袋,這就是野戰食品的雛形。中國軍隊最早的干糧是“粕”和“糗”,糗是將米、麥、高梁等谷物炒熟,使其呈現顆粒狀或碾成粉狀的顆粒,如炒米、炒面等,以便于軍人戰時攜帶和食用。
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軍隊,征戰時食用的干糧是面包干和烤餅。日本古代軍隊攜帶的是炒米,后來有用大米、小米、高粱等谷物炒熟后再用糖粘成塊的“歐口西”。18世紀中葉以后,歐洲工業迅速發展,也推動了軍糧加工業的突飛猛進。特別是美軍開始以營養學為依據安排野戰食品的飲食結構,其加工手段也從手工操作,邁向機械化的批量生產。到二戰時期,美軍發明的脫水奶酪很快得到了大規模生產,成為最受美軍歡迎的口糧。戰爭中,美軍物資供應相對充足,主要攜帶單兵野戰口糧。這種單兵野戰口糧便于運輸、存放,節省了美軍在戰場上的烹飪時間,提升了戰斗效率。海灣戰爭中,美國各食品企業將脫水奶酪存貨混入其他食品中增加風味,供前線美軍食用。實踐證明,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廣泛使用的單兵快餐食品,品種多、口味佳、可接受性好。難怪戰后美國軍事記者把軍糧列為“打敗薩達姆的十佳武器”之一,因為它“有效鼓舞了聯軍將士的肚皮”。

折包后可以看到豐富的袋裝食品,上排從左往右依次為:果汁沖劑2包,能量樟2包,蘋果醬1包,密封袋1個,調料包,塑膠勺;左下4個分別是:薄餅,吞拿魚,牛肉棒,三明治;右下4個是:蛋糕,巧克力甜點,干果,蘇打餅。
近年來,美軍在阿富汗戰場打擊塔利班、發動伊拉克戰爭、空襲利比亞,除了使用先進的武器裝備外,還離不開強大的伙食保障。在阿富汗戰場上,美軍食用“美軍野戰套餐(3號)”。此套餐體積小,猶如一個小面包,拆開來看卻營養豐富、品種多樣,足夠供給一名士兵24小時戰斗所需能量,且可以使之持續10小時以上毫無饑餓感。
2014年,美國發明出一種“堅不可摧”的三明治,在長達數年的儲存中不會腐敗變質。美國科學家致力于研究防腐劑、香精和調味料,以便使美軍從餐盤中感受到距離家庭和母親并不那么遙遠。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美軍開始研究用糖打印出糖果,采用3D打印方式在戰場上打印食物,不僅簡單,可隨時食用,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調料包的食品從左往右依次是:咖啡,芝士醬,蛋黃醬,伴侶,糖,鹽,咖啡因口香糖,口香糖,火柴,干濕紙巾。

頭盤:涼拌吞拿魚
美軍認為,伙食不好會影響部隊士氣,而且這種影響是任何美好的宣傳都抵消不了的。因此,要帶好兵,美軍軍官就必須經常關心士兵是否吃得好。為指導辦好伙食,美軍專門頒布了20多種有關伙食標準、食堂管理、食品制作技術等內容的條令及技術手冊,供各級軍官學習、執行。美軍士兵的伙食標準平時是每人每天7美元,戰時則提高到每天10美元。美軍平時在國內可以吃到的食物有千余種,包括23種飲料(含各種雞尾酒)、近80種甜點、118種沙拉、114種三明治、近250種素菜以及近500種葷菜(包括各種海鮮)。這里面還有許多其他國家的美食,如:中國的雞蛋卷和雞蛋煎餅、菲律賓的小蛋卷、土耳其的玉米派、瑞典肉丸、墨西哥胡椒牛排等。雖然美軍戰時伙食補貼比平常高很多,但是處在戰區的美軍由于條件所限,食物的品種和味道都會“縮水”。
日前,美國的一家科技公司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裝置,可以用骯臟的沼澤地水、甚至尿來提供水分,使干燥食品濕潤和水合。據報道,在這項新技術中,受干燥過的食品被包裝在一個帶有特制過濾器的袋子里,不管使用何種液體,這一過濾器都能夠過濾掉99.9%的細菌和有毒化學物質。這種袋子一般裝有雞肉和米飯,依靠滲透作用來對水或者尿進行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