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紙質教輔相比,市場化通用題庫最大的優勢是對針對性教學的輔助作用。但現實中,語義技術尚未真正應用,在線測試難以實現、主觀題批閱困難、用戶使用出現問題等原因導致題庫優勢難以真正發揮。閱卷系統與題庫系統的嫁接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目前題庫存在的問題,起到優化題庫的作用。
【關鍵詞】市場化題庫;針對性教學;應用方式;閱卷系統
【作者單位】汪琳,安徽教育網絡出版有限公司。
紙質教輔占據了傳統教育出版的半壁江山,題庫作為紙質教輔數字化的存儲方式和呈現形式,是在線教育出版必不可少的內容資源和產品應用。此外,題庫還有助于教育信息的共享和考試公平,是教育信息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早在17世紀,夸美紐斯便指出復習和考試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的教學法要提供經常的實際復習和測驗,即使在學習過程中也應如此……通過指定而未經預演的實踐就可顯示出來。”[1]復習和考試在基礎教育中是繞不過去的教學環節,而題庫是實現復習和考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針對性教學應用的困境
目前各種題庫主要分為兩大類型:一是標準化考試題庫;二是市場化通用題庫。標準化考試題庫針對具體的標準化考試設置,應用場景相對單一 ,一般由專門的考試機構建設和維護,具有保密性的特點,更加注重考試的公平性和科學性。市場化通用題庫則更多地用于練習、自測,充當資源庫。它的應用場景更加多樣化,具有學科、學段眾多,題庫設置復雜,資源海量等特點,對教學起到良好的輔助性作用。菁優網、猿題庫等眾多在線教育公司建設的題庫多屬此類題庫。標準化考試題庫建設和應用已經較為成熟,本文就目前市場化通用題庫中的問題,進一步探索其最佳的資源建設方式和應用方式。
相對紙質教輔與試卷的練習和評測,智能題庫的輔助性教學除提供試題、試卷資源外,最大的優勢是數據分析、學習診斷,以及針對性教學資源的推送。智能題庫通過記錄、評測和分析用戶在線練習或測試的數據,為用戶提供診斷結果,進而推送針對性資源,使用戶實現教、學的連貫性和針對性,促進高效教學。盡管林林總總的題庫公司大多數打著針對性教學的旗號,但針對性資源的推送實現起來困難重重,具體有以下幾個原因。
1. 題庫本身具有難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題庫理論本身不是完美的。就經典測量理論而言,其理論基礎是假定無限大的用戶數據,這意味著以無限數據為統計基礎的測量結果永遠只是無限接近標準,而達不到標準。另一方面,數學上的純粹邏輯難以忽略數據中的偶然性、主觀性和片面性。科學從來就不是純粹的邏輯,摒除理論缺陷,用戶答題出錯的原因也千差萬別,僅憑系統也難以判定錯誤類型。當題目涉及多個知識點時,系統更難以定位具體的知識點,從而導致分析出錯,無法實現針對性資源的準確推送。
2. 針對性資源推送所依仗的語義技術尚未進入實踐應用階段。語義技術的關鍵在于知識點的匹配和關聯。理科的知識點語義關聯目前仍然處于實驗室階段;文科由于知識概念本身的模糊性、爭議性和變動性,語義關聯更加難以操作。即使語義關聯在理論上完成了,它在真正教育實踐中的具體運用仍需要長期的摸索和打磨。
3. 針對性資源的推送源于對用戶在線練習和檢測的數據分析,而事實上,線上測試仍然是題庫應用難以突破的難點。一方面,主觀題在線答題和批閱難以實現。在線答題的困難主要體現在理科題目上,批閱的困難則在文科題目上顯得較為突出。首先,答題中的特殊字符或公式難以處理,公式編輯器的使用對普通用戶來說也比較煩瑣;其次,即使實現了特殊公式和字符的手寫自動輸入,平板端或PC端屏幕的限制也會對綜合類題目較長的分步驟答題造成干擾;再次,拍照答題的方式在PC端實現起來也比較麻煩,電腦需要與手機或平板端配合,才能實現圖片的上傳;最后,主觀題批閱較為困難,客觀題的批改系統可自動識別,但主觀題的答題具有多樣性特點,系統難以判斷。針對這種現象,不少題庫公司摒棄了主觀題,多采用客觀題的形式開展在線練習和檢測,但某些知識點和能力的考察存在于特定題型中。這樣的數據記錄是片面的,數據分析必然會影響診斷結果和標簽準確度。也有不少題庫公司雇傭教師進行人工批閱,但人工批閱不僅存在人力成本,也很難做到答題的及時反饋。此外,由于現實中師生的教學關系不能帶到網絡上來,教師也難以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不能對教學做出調整。另一方面,學生練習和自測對周邊環境和網絡環境的要求相對較低,但如果是班級或學校組織的測試要求則相對較高,大多數學校不能滿足在線考試的軟硬件環境要求。因此,線下測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主流。
4. 用戶使用習慣造成數據分析的可信度不大。針對性資源推送的準確度有賴于數據分析的準確,而數據分析的準確源于大量用戶數據的可靠性。要獲取可靠數據進行分析,必須要保證用戶使用的規模化、連續性和對用戶的準確定位。而目前多數題庫的用戶都處于零散狀態,使用也具有突發性的特點,系統難以對用戶進行定位。由于在線答題和批閱的不方便,用戶對題庫的使用也具有偶然性。
二、目前市場化通用題庫的應用方式
由于針對性資源推送難以真正實現,目前市場化通用題庫在應用上更多地突出其資源庫的功能。其具體應用主要有三種方式:資源下載、智能組卷、拍照提問。
資源下載即利用題庫中的試卷或單個題目,讓老師或者學生根據需要免費或付費下載,這種功能的實現對資源本身的要求較高。基礎教育永遠應該專注優質的內容資源,在題庫建設的起步階段這無疑是較為明智也較為便捷的選擇。菁優網即靠這種對資源的直接應用起家,但這種應用與普通資源平臺網站功能類似,無法進一步突出題庫特點。
智能組卷則在資源下載的基礎上,利用題庫經過標引的碎片化試題,為用戶提供在線組卷的功能。用戶根據需要,從題庫中選擇不同的題目,組成結構化試卷,并下載、打印或在線推送。智能組卷利用題庫特有的功能,滿足了部分用戶個性化需求。在線推送和分發也由于在線測試和針對性資源推送不能真正實現而變成爛尾工程,數據分析和評測更是無從談起。
這兩種應用方式都需要用戶自身能夠進行資源甄別或組合,但并非所有用戶都具備甄別資源或組建結構化試卷的能力。學生用戶不可能在海量題目中去選題做題,家長也無法承擔起選題組卷的責任。單純的系統資源隨機推送無法達到結構化推送練習或試卷的標準,一份練習可能會出現雷同題等不合理現象,從而浪費用戶的時間和精力。多數老師更傾向于使用現成的結構化試卷或練習,只有當現有的試卷不盡如人意時,老師才會考慮網絡資源和應用。
資源甄別和結構化在傳統出版中由出版社編輯組織教研員或優秀教師來實現。紙質教輔出版經過多年積累和修訂,涉及的地區、版本有限,流程成熟,因此實現起來相對輕松。而市場化通用題庫往往面對全國市場,如果要實現有效的練習檢測,達到良好的用戶體驗效果,在課前、課中、課后等各個教學環節都必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和不同版本準備好系統化的優質結構化練習和試卷,以備隨時調用,這需要龐大的優秀教師專家隊伍和成本支出,尤其在基礎教育領域,教材和考綱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動,相關教輔資料也勢必要隨之變動。近年來,一起作業網加大與傳統出版社的合作力度,竊以為,這種舉動也是為了在多學科多版本上盡快推出業已打磨成熟的成套的結構化內容資源,降低成本。盡管有人認為網絡時代不缺內容,也許難以甄別版權的碎片化資源確實不缺,但優質的結構化內容依然緊缺。
拍照提問是目前題庫市場上最火的應用方式。拍照提問是基于手機和平板的客戶端應用,其場景設置主要利用課后作業無人輔導的契機,目標群體是學生用戶。用戶通過手機或平板的攝像頭將需要提問的題目拍下上傳,系統對照片進行識別,將照片中的題目與題庫中的海量題目進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將題目的相關信息——主要是答案和解析——調出來推送給用戶。如果所提問的題目在題庫中沒有找到,在線其他用戶和老師也可以進行有償或無償的解答。系統可為用戶提供錯題本等功能,還能根據記錄的數據提供較為有用的分析評測,讓用戶對自身知識的掌握情況有一定了解。拍照提問確實能夠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但拍照提問為學生用戶提供答案和解析的同時,卻容易略去學生探究和學習的過程,對真正提高能力、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難以起到積極的作用。除提供答案外,系統無法對學生學習進行追蹤性輔導。對教師用戶而言,這個客戶端只是多了個賺取外快的途徑,對實際教學并無幫助,現實中的師生關系也不能在線體現,不能保證教學的連貫性和一致性。
以上幾種題庫應用都以某個教學場景為切入口,滿足了教師或學生用戶某個教學環節上的需求,但普遍存在教與學分離的情況。學生難以通過題庫應用較為完整地完成整個學習過程;教師無法利用題庫的分析測評,掌握學生情況,從而開展針對性教學。總體而言,目前市場上的題庫系統只完成在線基礎教育教學過程中前半截的資源收集、課后練習等環節,而對教學過程中后半截的數據評測、分析和針對性教學幫助不大。
三、題庫系統與閱卷系統的嫁接
目前的市場化通用題庫應用都體現了揚長避短的努力,但取得突破還需取長補短。市場化通用題庫數據分析、針對性教學的優勢由于用戶使用習慣、在線測試、批閱等種種問題的存在并不能真正實現。而目前市面上通行的閱卷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跟閱卷系統嫁接,也許是題庫應用一種值得探索的方式。
線下測試是目前基礎教育領域考試的主要方式,但線下測試所涉及的出卷、閱卷和對考試結果的統計分析等環節需要學校和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是教師的沉重負擔。教師對考試結果進行的人工評測往往也是粗略的、大而化之的,不能細化到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學生也不能通過測試結果詳細地了解自身知識和能力的欠缺,從而進行針對性學習。
目前市場上通行的在線閱卷系統多采用線下考試和線上閱卷的方式。傳統的線下考試結束后,工作人員利用電子掃描儀器將答題卡錄入電腦進行題目分類。系統對客觀題進行自動評分,將主觀題分配給老師進行流水線式的在線批閱。小組閱卷、取平均分等方式可以保證主觀題得分的客觀公正。閱卷完畢后,系統自動統計學生成績,并給出班級或學校的整體分析結果和學生個人的診斷報告。閱卷系統的使用以地區或學校為單位,如果在多個地區使用,還能為用戶提供基于更大范圍的數據分析報告,從而使教師、學生了解學校、班級、個人在更大范圍中的排名情況,得到更為準確的測評結果。這種方式不僅符合目前學校和考試的現實需要,還能有效減輕教師批閱紙質試卷的負擔,有助于提高閱卷的科學性和公平性,也規避了在線答題的困難。目前,在線閱卷不僅廣泛應用于中、高考中,也被不少學校用在期中、期末測試以及段考、月考中。
閱卷系統與題庫系統的融合一方面有助于彌補題庫系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助題庫系統本身的建設和優化提升。閱卷系統是建設B類題庫最便捷的方式。2006年教育部考試中心擬訂了《建設教育考試國家題庫的實施意見》,首次提出“A類題庫”和“B類題庫”的概念。A類題庫以單個試題為基本構成單位,用戶根據需要對題目重新排列組合再加以使用,B類題庫以試卷為基本構成單位。與A類題庫相比,B類題庫具有成本少、投入低、建設周期短、發揮功效快等特點。B類題庫的建設能為A類題庫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2]。閱卷系統與智能題庫的嫁接,在為學校和教師提供極其實用功能的同時,無疑是建設B類題庫的最好方式。
閱卷系統能起到優化題庫的作用。眾所周知,題庫資源建設中難度等標簽設置的準確性往往需要測評來檢驗,而專門的測評會花費大量的精力、時間和金錢。閱卷系統中的試卷和試題都被較大范圍地使用和批閱過,這保證它們在入庫打標簽時具有相對準確的參考值,這也為題庫下一步進行個性化資源推送奠定了良好基礎,從而更大程度地發揮題庫的功能。
閱卷系統將現實中的師生關系真正搬到了網絡上。教師通過試卷批閱和系統分析,對自身教學情況和學生知識掌握程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有助于教師在真實課堂中對教學進行調整。閱卷系統與題庫結合后,教師和學生能夠利用題庫中的資源,進一步進行個性化學習和開展針對性教學。教育職能部門或學校可通過將教師在線教學活動納入考核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針對性教學中所涉及的選題組卷、資源推送和批閱等實際問題,推動針對性教學活動的開展,有效彌補傳統教育方式的不足。
[1] [捷]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教學法解析[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高升.對B類題庫建設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 中國考試(研究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