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選取最近幾年英國較受歡迎的三種EAP教材,從理論指導、主題選擇、內容安排、選材、設計等角度對其編寫特點進行分析,并提出這些特點給我國EAP教材編寫帶來的啟示,如教材編寫前應探討理論基礎及調查學生需求、教材設計立體化、遵循相關選材原則及開發校本教材等。
【關鍵詞】學術英語教材;編寫特點;主題選擇;教材設計
【作者單位】楊玉蘭,重慶工商大學外語學院。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重慶高等教育國際化調查與對策研究”(2014-GX-036);重慶工商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130243);重慶工商大學外語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財經類大學英語(學術英語)教材的開發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以下簡稱EAP)于1975年春,被英國文化委員會廣泛使用,至今已有40年的歷史。目前,EAP教學在英國、美國、新西蘭、加拿大等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以及德國、日本等以英語為外語的國家得到廣泛開展。由于EAP教學對象和目標與我國高等教育中開設的大學英語課程有共同之處,近幾年來,EAP教學也引起了我國外語學界學者們的關注和討論。
2013年,上海通過了以學術英語為定位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導性文件——《上海市大學英語教學參考框架(試行)》,隨后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等出版了大學EAP系列教材,但總的來說,EAP教材還未呈現繁榮的景象。隨著EAP課程在我國高校的廣泛開展,EAP教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鑒于此,本文選取國外尤其是開設EAP課程較早的英國高校中較具代表性的三種EAP教材,并對其編寫特點進行分析,以期對我國EAP教材的建設和完善提供有益借鑒。
一、英國學術英語教材編寫特點
本文所分析的三種EAP教材分別是:Oxford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Oxford EAP[1](以下簡稱OE,此教材有三本B1+、B2、C1,分別適合中等、中上等及高級英語水平的學習者,本文選取適合中等學習者使用的B1+教材);Pearson Education Australia 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EAP NOW;以及Person Education Limited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Language Leader[3](以下簡稱LL)。通過比較分析,我們發現這三本EAP教材存在以下編寫特點:
1.教材編寫基于一定的理論指導
由于理論指導對教材編寫的目的和內容等方面有較大影響,國外教材編寫者十分重視外語教材研究,并運用相關研究和理論對教材質量和效果進行指導。
就英國這幾種較受歡迎的EAP教材而言,各EAP教材編寫的理論基礎主要體現了需求分析理論、以內容為依托的理念、基于使用的語言理論、整體教育觀理論、語類理論等多種理論。基于這些理論指導,各EAP教材十分注重EAP學生的需求,通過各種任務的設計,借助學科內容,旨在幫助學生在使用英語教授課程的繼續教育或高等教育中獲得成功,使他們理解、質疑、評價及產出一系列與學術語境相關的語篇。其最終目的是逐步提高學生學術學習所需的基本技能和學術語言,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獨立探索能力、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等。
2.教材主題選擇和內容安排的多樣性、現實性及循序漸進性
教材主題選擇以及內容安排是否具有多樣性,是否貼近現實生活等對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有較大影響。下面我們對三種教材的主題選擇和內容安排進行歸納對比
以上教材主題選擇和內容安排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涵蓋廣。各教材主題幾乎涉及各個領域,如教育、文學藝術、跨文化交流、心理學、經濟學、科技等。每個單元內容豐富,兼顧培養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與非語言能力,不僅包括聽、說、讀、寫、詞匯各項語言技能,而且還融入跨文化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批判思維能力等非語言能力的培養。
第二,現實性。各教材主題涵蓋人文修養、性格塑造、社會熱點等,這些均與人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同時,各單元具體內容充分考慮了學生今后在以英語為工具的環境下學習或工作的現實需求,如寫作部分包括各種類型文章,因果類、比較類、議論類等的句子、段落、引言、總結、引用等寫作技能。
第三,循序漸進。從主題的排列來看,學生較熟悉的話題被列于較陌生的話題前,如與犯罪、能源相比,知識、動機主題排列較前,教育、文學較經濟學之前,交際、環境位于藝術、心理學之前。當然,由于對熟悉的定義有所差異,話題的排序并非絕對一致。
就內容的安排而言,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得到充分體現。如聽力部分按單元排列如下:簡短報告(理解主要意思等)、講座I(理解和記錄關鍵信息及不同立場等)、討論(識別語境等)、講座II(對講座中的主要意思運用韋恩圖進行記錄等)、辯論摘要(識別和分析語言最大和最小化等)。這種排列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
3.教材編寫以主題為基礎
從表一可以看出,三種EAP教材的編寫均突出了基于主題(theme-based)的教學模式,即每本教材有10—12個主題不等,在同一個課文主題下,聽、說、讀、寫幾種學習技能融入在一起,而每種學習技能又包含不同的學習任務和活動,兼顧語言、知識、技巧、文化背景等。
如OE(B1+)的第三單元圍繞Motivation這一主題開展不同技能教學,聽力部分包括討論哪些因素是工作中最具有動機、聽和觀看有關工作中動機的講座片段等,口語部分包括閱讀摘自《IB文憑課程項目——商務和管理課程指南》中的“內在和外在動機”選段、討論成為一名好的語言學習者的品質等,閱讀部分包括討論如何激勵自己、閱讀《IB心理學——課程指南》中的“目標設置”部分等,寫作部分包括對與動機相關的一些術語進行定義、用一個定義寫一個段落等。
這種把聽、說、讀、寫融入同一主題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把孤立單純的語言教學與主題教學相結合,在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4.選材的真實性
真實性指的是真實的文本,而不是為教學目的所寫的材料[4],即一個真實的演講者或作者與一個真實的聽眾或讀者交流,傳遞真實的信息。真實性提供豐富多樣的語言輸入,強調具有真實目的的真實語言。
EAP教材以基于語言使用的理論為指導,認為文本是獲取知識的載體,重視源于真實生活的文本。因此,各教材的聽力材料、閱讀材料等均是來自演講、電視廣播節目、專著、主流報紙雜志文章等,體現了真實地道的語言,反映了語言在英語國家的實際使用情況。如OE(B1+)第69頁的文本材料class and status 選自2011年牛津大學出版的《社會學》一書;EN中的聽力材料來自真實的大學教授講座和具有不同口音的口語錄音等。
5.教材設計呈現多模態趨勢
多模態是交際和社會符號學的一種理論,描述使用不同模態如文本、聽覺、言語、空間、視覺等來表達意義的交際活動。教材中的多模態包括文字、圖片、表格、視頻、音頻、顏色等多種模態,他們相互補充或按一定順序出現。本文所選的三種EAP教材設計均呈現多模態趨勢。
首先,各教材目錄均以多模態形式呈現。OE(B1+)目錄包括文字+表格+不同顏色三種模態(如圖一),EN目錄包括文字+表格兩種模態(如圖二),LL目錄由文字+表格+顏色+圖片四種模態構成(如圖三)。與單模態目錄(即只以文字呈現的目錄)相比,多模態目錄不單調,能讓使用者倍感清新,也能讓其對教材整體構成、具體內容等進行認知、比較和評價。
其次,教材各單元中的不同教學任務或活動均以多模態形式呈現。如閱讀、寫作部分大多以文字、圖片、表格、顏色、討論框幾種模態出現;聽說部分以文字、音頻、視頻、表格、顏色、圖片、討論框幾種模態出現;知識要點以文字、討論框、顏色呈現。多模態在教材中的使用使不同學生各有所取,能給其提供輕松的學習環境,吸引其注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6.教材布局簡單清晰
教材布局是否簡單清晰,對于該教材能否從已出版的眾多教材中脫穎而出無疑有著較大影響。簡單清晰的布局,能讓讀者在短時間內充分了解教材的優勢并幫助其選擇所需要的教材。
單從所選三種教材的目錄(見圖一、圖二、圖三)可以看出,各教材從單元數量、單元主題、每個單元的整體構成(如包括聽、說、讀、寫、語法、批判思維等)、每個子構成部分的具體內容到教學目標等都一目了然。但相對其他兩種教材(EN和LL)而言,OE(B1+)的布局更簡單、更清晰、更具體。例如,讀者可以在短時間內明確口語的具體內容,包括3次口頭陳述和9次討論,每次討論包括不同內容,如判斷主要觀點和描述語言、使用謹慎語言等;當然,如果讀者不知如何布局和組織問題解決性文章,可通過目錄迅速找到相關技能所在單元。
OE(B1+)的布局特點也是其2013年獲得英語口語聯盟(ESU)愛丁堡公爵殿下英語圖書獎亞軍的原因之一。
二、英國學術英語教材編寫啟示
通過對英國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三種EAP教材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教材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在尊重編寫科學規律的基礎上,無論是主題及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教材的真實性,還是整體設計等,始終把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這無疑給我國EAP教材的編寫和出版提供了有益啟示。
第一,教材編寫前應對相關指導理論進行探討研究,使教材編寫有據可依。如EAP教材是基于學生需求而編寫的,需求分析理論應成為教材編寫的理論基礎之一。此外,EAP教材不能脫離語言教學和學生主體,因此與語言習得和教學相關的理論及個體發展理論等應納入考慮范圍。
第二,教材編寫前應對學生的英語需求進行充分調查,以明確教材定位。由于EAP課程十分重視學生學習的目的,及其對具體學習內容的期望,因此編寫前應設計問卷調查表及召開由英語老師、專業老師、管理者和學生組成的英語SWOT(優勢、劣勢、機遇、威脅)會議,并對其進行半開放式訪談,以充分了解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需求和目標需求。
第三,教材設計立體化。就內容而言,教材設計應突出主題,兼顧聽、說、讀、寫、譯各種技能及學科內容,融語言能力和非語言能力于一體;就形式而言,除紙質教材外,應配套電子資料、音像制品、教學網站等。
第四,教材的材料選擇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在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的中國語境下,我們選擇材料時,應重視真實性、實用性、現代性、多樣性、“i+1”原則、系統性原則等。
當然,在編寫EAP教材時,我們不應忘記中國語境下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與國外使用EAP教材的學生需求存在一定差異。在國外,學生學習EAP的目的是希望EAP課程結束后能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和繼續接受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高等教育,并在學業生涯中取得成功,而目前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大部分高校的學位課程教學語言并非英語。因此,在編寫EAP教材時,我們要考慮學生的具體需求,并結合我國各高校、各地區存在的實際差異,從教學理念、教學目的、文化內涵等方面,充分考慮學術英語各相關主體(學生、教師、學校等)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符合相關主體需求的EAP校本教材。
[1]Chazal, E. de & L. Rodgers. Oxford EAP (Intermediate/B1+)[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2]Cotton, D. , D. Falvey & S. Kent. Language Leader[M]. Pe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10.
[3]Cox, C. & D. Hill. EAP NOW![M]. Pearson Education Australia, 2011.
[4]Wallace, C. Read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