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靜紅
摘 要: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作用已經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但目前大部分學校仍對課外體育鍛煉采取“放養式”的開展模式,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理論研究,因此造成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強,不能正確地采取合適的鍛煉方式,并且學校沒有合理安排體育課的時間。
關鍵詞:課外體育鍛煉;鍛煉時間;學生體質;影響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2-23
基金項目:2015年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模式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與實踐”階段性成果(GH150557)。
1.課外體育鍛煉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積極影響
有人通過對部分學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時間的調查發現,多數學生每周的課外體育鍛煉頻率多集中在1~3次,每次鍛煉時間多集中在20~50分鐘。而國家關于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規定為:“每周不少于3次課外體育活動,每天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
(1)對學生身體健康的積極作用。在對學生身體健康方面的研究可以采取身高和體重兩個指標。人的身高與骨骼的生長有關,而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有助于幫助學生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促進骨骼的高效生長。筆者經過對比多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的身高變化可以看出,身高的增長與長期、規律的體育鍛煉有關。
(2)對學生心肺功能的積極作用。人體心肺系統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狀況,心肺功能的健康狀況直接反映在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機能上。筆者經過相關調查發現,體育鍛煉對學生心肺系統的影響較為明顯。筆者通過對實驗組和普通組學生肺活量的測試可以看出:長時間規律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肺活量都不同程度地呈現上升趨 勢;而對于長期缺乏鍛煉的學生,其肺活量則呈現下降趨勢。
(3)對學生身體素質健康的積極作用。在日常的測試中常通過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和仰臥起坐等來判斷學生身體的素質和健康狀況,其中立定跳遠成績主要是由學生下肢的爆發力和身體的協調性共同決定的。筆者經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沒有參加規律性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立定跳遠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連續參加課外體育鍛煉超過5周的學生,同種指標都有一定提高。坐位體前屈的測試主要是反映人體軀干各個關節之間的伸展性和身體的柔韌性,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不參加鍛煉的學生和規律性鍛煉的學生在指標上都有較大差距。
2.促進課外體育鍛煉的具體措施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長期規律性的課外體育鍛煉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身體素質,對提高學生的體質及健康水平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長期以來人們對體育教學的關注力度不足,使得課外體育鍛煉沒有系統化的規劃。在未來的工作中可以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建立規范化的課外體育鍛煉考評機制。長期規范化的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同時有助于幫助學生排解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相關校領導應該給予一定的重視;各校應將體育教研室、教務處、學生處和班主任充分調動起來,成立課外體育鍛煉考評小組,制訂課外體育鍛煉考評規范,幫助學生更好實行體育鍛煉。
(2)建立課外體育鍛煉興趣小組。在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參加課外體育鍛煉之后,另一個重要環節就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娛樂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廣泛的體育鍛煉中去。在學校中開展課外體育鍛煉興趣小組要注意不能僅僅從活動的形式和數目上進行構建,更應該考慮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活動開展的深度。同時學校需要盡可能地給予支持,在每個活動項目上都配以專職的教師看護學生的安全,并提供技術上的指導。
(3)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課下指導作用。在學校中開展體育教學,體育教師是實施的主體,因此對體育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身體發展狀況、體質健康情況都有全面了解,對體育活動的練習時間、開展項目和注意事項都有足夠的了解。
3.結束語
在未來體育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學校相關負責人要對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給予充分重視,在校園內部體育教師應為學生開設豐富多樣的體育鍛煉項目,以提高學生對課外體育課鍛煉活動的參與熱情,同時要求體育教研部門合理安排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
參考文獻:
[1]張永明,翁家銀.廣東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J].體育學刊,2001, 8(5):34-35.
[2]魯國斌.大學生課余生活動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