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鳳
摘 要: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人生路上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具有雙重身份,有著共同的“輔導”職責,輔導員要能夠自我定位,明確輔導職責,方可更好地“輔導”大學生,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開展。本文以此為契機,對輔導員的輔導職責進行再認識,并探討相關的“輔導”策略。
關鍵詞:輔導;輔導職責;輔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8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2-18
一、對輔導員“輔導”職責的認識
1.全方位“輔導”
輔導員的工作涉及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只要是涉及學生的大小事務,都是輔導員的“輔導” 范圍,所以連輔導員辦公室都是以“學生科”命名,足見輔導員“輔導”工作的全方位性。
2.重思想政治教育“輔導”
“思想政治輔導員”這一名稱反映了輔導員的基本職能,輔導員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輔導意義重大。我們現在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只有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政治素養,引領大學生珍愛自我,熱愛班集體,熱愛學校,熱愛祖國,為了班級管理、學校發展、祖國繁榮,努力學習,貢獻力量。
3.區別對待的“輔導”
“輔導”工作不能搞一刀切,必須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當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輔導”時,若發現工作并非如此簡單,那是因為我們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校規校紀、班規班紀誠然可以約束學生的行為。而外在行為的約束只能將學生塑造成一個個守法安分者,并不能幫助學生解決內在的矛盾與沖突。特別是“90后”的大學生,由于特殊環境導致了他們叛逆的性格。如果采取硬碰硬的手段,“輔導”工作肯定會受到很多阻礙,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輔導員除了要掌握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的本領,還要積極審視、洞察學生的生存、發展狀態,更要對具體情境中各種關系、各種可能性進行明智、果斷、勇敢的判斷與選擇。這些都需要輔導員采取行之有效的輔導策略。
二、對輔導員“輔導”策略的分析
輔導員的“輔導”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著力點,“輔導”必須有針對性, 必須找準問題的癥結,以戰略的眼光透析問題,找準合適的談話點。
1.切忌就事論事
輔導員對學生的“輔導”,切忌就事論事。如學生要出國,問到花費問題,輔導員除了給他提供數字之外,還應關注學生對花費的反應,有的放矢地引導,真正將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
2.找準談話點
找到與學生的交談點極為重要。輔導員和學生的談話應該是一個人性化、私人化和有內涵的過程,和學生談話要避免純粹的說教。例如,當一個學生向輔導員傾訴說:“我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很孤單、無聊,生活有時候很沒勁。”而這個輔導員的回答是:“人是群體的動物,是很需要朋友的,如果沒有朋友可以談心傾訴,你當然會感覺孤單啊!所以,你應該積極地參加學校的一些社團活動,通過活動的參與來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如果僅僅是這樣的回答,學生會覺得更無聊,因為這位老師只是在做邏輯分析。所以輔導員應引導學生正視自己,樹立信心。
3.要有核心戰略意識
輔導員在解決學生的問題時,應該對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評估。正如感到孤獨的這位學生,其實并不是沒有朋友, 真正原因在于家庭和自身發展出了問題。該學生的自我形象不盡如人意,因而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這恰恰影響了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
4.把“輔導”當作一門藝術
輔導員的工作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輔導員在“輔導”的過程中,不但要幫助學生正視自己,建立信心,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還要用心關注學生的態度和情緒,增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
三、結論
輔導員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幫助、關心學生。而好的“輔導”策略可以幫助學生發揮其潛能,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和明理辨事的能力,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適應社會時代的轉變,為將來積極地投身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郝永剛.何謂人生境界[J].理論界,2013,(5).
[2]彭慶紅.高校輔導員素質結構模型的構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27(3):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