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蘭
摘 要:師范生的師德教育存在缺失情況,這一現狀不容樂觀。“教育基本原理與方法”這門課程從課程性質、課程內容來看,是對師范生進行師德教育的最好載體。本文探討了“教育基本原理與方法”對師范生進行師德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教育基本原理與方法;師范生;師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51 文獻標識碼:C 收稿日期:2015-12-10
基金項目:重慶文理學院院校研究項目“師范生公共課程中滲透師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教育基本原理與方法為例”。
一、師范生的師德教育存在缺失情況
近年來,部分教師出現了師德“滑坡”現象,這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國內很多師范院校在對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重視教育教學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和訓練,而忽視了師德教育。本人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高校的師范專業在大學四年的學習中并沒開設專門的教師師德教育課程,更多的是在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想道德修養等課程中,涉及部分師德內容。這種做法存在明顯不足:首先,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想道德修養等課程中的職業道德教育是針對全體大學生的,而非專門針對師范生的師德教育;其次,各校的師德教育在這些課程中所占的比例也較低,折算下來差不多就是2~4學時;最后,雖然在公共教育學課程中,有“德育”章節,也只是對德育理論、德育流派等理論性知識的介紹和傳遞,沒有涉及教師的師德教育。
二、“教育基本原理與方法”在師范生師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基本原理與方法”這門課程在有的高校又叫公共教育學、教育學或者教育原理。從表面上看,“教育基本原理與方法”似乎與師范生的師德教育并無直接聯系,師德只是這門課程中的部分內容;但從這門課程的課程性質和課程內容來看,教育基本原理與方法”與師范生師德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從課程性質來看,是對師范生所進行的一種教師專業教育;從課程內容來看,它使學生懂得什么是教育,為什么教育,應該教什么和如何教等問題。
三、“教育基本原理與方法”對師范生進行師德教育的途徑
1.深入挖掘課程中的師德內容
“教育基本原理與方法”課程中蘊涵著非常豐富的師德教育內容和資源,需要深入挖掘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教育與教育學、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師與學生、課程與課程改革、教學、課堂教學設計與技能、德育等。
其中,在教學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教師教時,應注意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未來的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在教學“教育的功能”章節內容時,應引導學生認識教育對社會發展、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從而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教師與學生”章節應作為師德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豐富的案例讓學生理解教師的職業特點、權利與義務,理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緊密關系。
實際上,每章內容都蘊涵著一定的師德教育內容,需要授課教師給予足夠的重視,善于挖掘和運用。在這一過程中,授課教師要注意進行師德教育的點、時、度,即找準師德教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把握好進行師德教育的時機,控制好進行師德教育的度。
2.充分發揮教育影片的積極影響
與傳統的講授法相比,教育影片更形象、直觀,更能觸動學生的內心。有很多經典的、優秀的教育影片,比如《地球上的星星》《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等,都是對學生進行師德教育的良好資源。
3.授課教師應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感化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在通過“教育基本原理與方法”課程教學對學生進行師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授課教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授課教師應是優良師德的表率和典范。
4.改革課程的考核方式與考核內容
教育基本原理與方法課程的考核應遵循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考核既包括期末的閉卷筆試,還包括平時的項目訪談過程與報告考核、見習過程以及模擬教學現場考核等。
參考文獻:
[1]翟 楠.公共教育學在師范生師德養成中的價值分析[J].大學(學術版),2011,(4):28-34.
[2]潘寶紅.教育學教學中師德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7(3):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