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新(浙江西子聯合工程有限公司,杭州 310020)
?
鋼結構固體筒倉設計優化
徐利新
(浙江西子聯合工程有限公司,杭州310020)
摘 要:本文從中小型火力發電廠常見的鋼結構筒倉設計的角度,從筒體壁厚,結構支撐點,加強圈梁,荷載組合,有限元分析驗證等方面提出了優化設計的建議。
關鍵詞:鋼結構;筒倉;設計;荷載組合;有限元;ST梁支撐梁支撐D
鋼結構筒倉結構廣泛應用于農業、礦業、化工、電力等諸多領域中,作者多年從事火力發電廠鍋爐輔機除灰工程設計,為除灰、渣、脫硫、補充床料等系統配套鋼結構筒倉,如飛灰倉,渣倉,石灰石粉倉,砂倉等。
此類筒倉一般容積大于15m3,設計壓力小于0.1Mp梁支撐。一般結構為圓筒形筒體,圓錐料斗結構,儲料容積從50-1000m3大小不等。筒體一般鋼板卷制,主體可以分體,倉體部分,鋼架,爬梯等部分組成。
按照國內在筒倉設計規范進行設計,為在筒倉設計中貫徹執行國家政策,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現從荷載組合,支撐結構及加強圈梁設計,筒體壁厚的設計, 錐料斗角度及倉頂坡度,有限元分析應力等方面談談設計優化建議。
2.1荷載及組合
筒倉在設計時主要考慮以下載荷:
(1)料倉結構自重;(2)儲存物料重量;(3)倉頂及運轉層設備載荷;(4)地震及風載荷;(5)其它載荷(如:壓力,熱膨脹,檢修等)。
以上幾類載荷中絕對值最大的是儲存物料重量,它由儲料容積乘以堆積密度得到。但容積有筒倉的幾何容積,有效容積,最大儲料容積等幾個概念,取值不同,載荷會有10-20%左右的偏差。對支架梁柱的結構設計,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建議采用有效儲料容積(考慮可能最大儲料機率)。另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堆積密度。實際的堆積過程中可能有儲料高度較大,物料壓實的情況,實際堆密度會大于理論值。
在實際工程中,一些業主單位要求在計算結構受力,要求加大的物料的堆密度。對于荷載組合分項系數,G柱支撐50322-2001 糧食鋼板筒倉設計規范中對儲存物料的荷載1.3,其它可變荷載取1.4 ,地震作用取1.3 。風荷載參與組合時,組合情況述詳見相關標準。
2.2支撐結構及加強圈梁設計
(1)工程實踐中,常見的料倉支撐于建筑物鋼架,或單獨設計支撐鋼架,如鋼灰庫是獨立鋼架,這類鋼架還要滿足運轉層設備布置,以及底層通車的要求。其支撐點的設計常見有,直接支撐于梁上或立柱端頭,內切和外切兩種。
同樣直徑的倉體,梁支撐結構倉體支撐于梁上,倉傳力于梁,梁傳力到柱。 柱支撐 結構倉體直接支撐于柱上,未經梁傳遞受力,柱間梁只起到穩定的作用。兩者相比優劣同在:
梁支撐結構跨距大,支撐梁受大彎矩,用鋼量大,但結構穩定性好,平臺寬,通車能力好。
柱支撐結構跨度小,受力結構好,用鋼量小,豎向穩定性稍差,平臺及通車小于梁支撐。
(2)另外倉體支撐座的形式也有多種結構可選,主要有裙座式,短裙座式,加強環耳式等。 在此推薦短裙座式支座,詳見見圖1具體結構,對于筒體錐體的連接,支撐受力形式,支撐靈活性應好于其它,詳述如下:序1為筒體第一層環板,序2為錐體板,序3為加強筋板,序4底部支撐環板,用于支撐鋼架粱或柱端。這個結構中序1.2.4之間形成了一個三角結構,結構穩定,序1通過序4傳力于梁或柱。序2與序1之間密封焊接,結構受力可有可靠保證,序1、2之間焊接要求,比圖2可以降低很多。同時序1受側彎的受力前者也要小很多,設計壁厚同樣可以降低。

圖1 短裙座式支座(推薦)

圖2 加強環耳式支座
2.3筒體壁厚的設計
按N柱支撐/T47003.2-2009圓筒的應力計算,分軸向應力,周向應力兩類,軸向主要有設計壓力產生的軸向應力,物料與倉殼間磨擦產生的軸向應力,最大彎矩產生的軸向應力,倉殼自重及垂直地震力產生軸向應力。 圓周應力主要由物料產生的水平壓力應力。通過軸向,圓周向兩類應力的組合來驗證倉殼應力是否設計允許范圍內。根據筒體根據儲料的高度不同,筒體所受力是變化的,越是底部受力越大,所以在設計筒體壁厚,變壁厚設計是比較合理的,也就是在筒底部倉壁厚按設計取相應大值,而到上筒體上部,壁厚逐漸變薄,在不同壁厚環焊接縫連接處,通過過渡坡口,使焊接處壁厚一致,確保不出現應力集中的現象,確保焊接質量及結構強度。通過變壁厚設計,更符合實際的受力,同時也節省了鋼材。
2.4錐料斗角度及倉頂坡度
錐料斗的角度直接關系筒倉卸料的順暢,理論上應按物料的物理特性設計,主要考慮物料粘性,物料的安息角,有無氣化等輔助破拱措施在來確認,錐壁與水平面夾角,理論上不小于60度。在料斗下空間允許的情況下,提高到65度 。
室外料倉倉頂應考慮排水坡度,因倉頂一般要布置除塵器等設備,坡度不宜過大,建議取2-3% 。
2.5有限元分析驗證
通過學習N柱支撐/T47003.2-2009可知,要想完整的計算一個料倉各處有受力,其實是不太可能的。規范也僅提供了主要筒體及錐體板的計算,對于支座的受力則相對復雜。
在有限元分析以及結構設計軟件的日益豐富,以前手算難以解決的一些問題,可以由計算機得以模似實現,下面通過ST梁支撐梁支撐D PRO 軟件的應力,來說明在筒倉設計中的應用。
建模。通過設計計算或參考資料,第一步按實際尺寸及結構設計,用軟件制作結構模型;第二步,設定各梁,柱,板材料及截面尺寸與實際結構一致;第三步,施加載荷,包括,結構自重,物料重,各層設備重,風,地震載荷以及荷載組合;第四步,軟件計算,輸出設計結果,包括各點位移,梁,板單元應力等等;第五步,運用軟件的另一模塊SSDD,用普鋼(G柱支撐50017-2003)進行規范檢驗,確認各梁,柱的應力,變形,穩定性情況符合規范;第六步,驗證后輸出報告,含支座反力,各梁,板單元應力,位移等所需信息。
以上為個人在實際料倉設計中的一些總結及體會,有不對的地方提請同行批準指正。
DOI :10.16640/j.cnki.37-1222/t.2016.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