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進朱小云
(1.蘇州市纖維檢驗所,江蘇蘇州 215128;2.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上海 200082)
?
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
周小進1朱小云2
(1.蘇州市纖維檢驗所,江蘇蘇州215128;2.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上海200082)
摘要:本文介紹乘用車內空氣質量產生的原因,分析了《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新舊標準的主要差異。新標準變更為強制標準后,乘用車內空氣質量可以進一步改善。
關鍵詞:乘用車;空氣質量;評價
2009年我國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和銷售第一大國,2014年全國乘用車生產總量達到1 991.98萬輛,而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為15 447萬輛。全國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25輛私家車,全國有35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其中10個城市汽車保有輛超過200萬。隨著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程度的提高,車輛將成為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人類在車內滯留時間將進一步增長。據統計,目前全國平均車內的曝露時間為40 min/d,北京、天津、廣東、上海等地駕乘人員數量相對較高。
隨著人們滯留曝露在車內的時間逐漸延長,對汽車的舒適性和內飾材料的要求不斷提高,促使生產企業使用更多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其中黏合劑等助劑的大量使用必然會嚴重導致車內污染物積聚,危害人體健康。而對車內空氣質量和環境的評價又缺少相關管控標準和法律依據,更缺少監管,導致車內空氣質量問題日益加劇。
而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和對健康的關注,對車內環境質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本文主要介紹了《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新的強制標準。
車內空氣質量影響主要是汽車內飾材料釋放的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成分較為復雜,存在的揮發性有機物多達幾百種,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烴類、醛類、酮類物質等。同時,車內空間狹小、密閉性好、閑置時間長和通風時間短的因素都會導致車內有害物質的累積,因此一般用戶會等到車內有害物質消散后才開始使用新車,但有害物質的釋放是個緩釋過程,受溫度和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比較多,很難完全去除,從而對孕婦、病人等敏感人群影響較大。車內空氣污染狀況與車輛制造工藝和零部件種類有直接關系,影響較大的有汽車儀表板、車門內飾板、地毯、頂棚、汽車線束和座椅總成等。
2011年國家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了GB/T 27630—2011《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該標準于2012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作為推薦標準,確定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8種主要控制物質,并規定了限值要求。該指南為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提供了指導,對我國進口汽車的車內空氣質量的評價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2016年1月22日國家環保部公布《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征求意見稿,該標準將替代GB/T 27630—2011《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作為乘用車空氣質量評價的強制性標準。
3.1標準適用范圍
標準適用于新生產M1類車車內空氣質量狀況的評價,包括M1類車車內苯、甲苯等8種揮發性物質的限值濃度。
3.2標準結構
標準文本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車內空氣質量要求、受檢車輛的規定、檢驗方法、信息公開、環保一致性檢查、更改和擴展、標準實施日期10個部分。其與原標準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技術要求、檢驗方法五個部分相比,增加了車內空氣質量要求、受檢車輛的規定、信息公開、環保一致性檢查、更改和擴展、標準實施日期6個部分。
3.3標準控制污染物項目的篩選
本標準根據UN ECE的世界車輛規章協調論壇(簡稱WP.29)于2015年成立了全球車內空氣法規(Vehicle interior air quality,簡稱VIAQ)工作組以及GB/T 27630—2011中對于揮發性物質的要求,結合歐洲、北美、日本、韓國等對市場的要求,對于車內空氣質量指標中揮發性物質的確定基本原則如下:
(1)能夠在車內空氣中能夠檢測到的物質;(2)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的物質,尤其應嚴格控制致癌性物質;
(3)確認是由車輛內飾件揮發出來的物質。
本標準保持規定的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8種主要控制物質,并對其限值進行了調整。
3.4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確定及檢測
本標準充分考慮車內駕乘人員健康、國內外相關限值要求、車輛使用情況等方面,確定了污染物濃度限值,見表1。

表1 車內空氣質量污染物限值
由于ISO標準和WP29 GTR沒有制定控制物質的限值,因此具有相對可比性的標準只有韓國國家標準和日本JAMA的自主行動計劃,中日韓三國控制物質標準限值比較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國乘用車車內空氣質量標準限值是最嚴格的。

表2 中國、日本和韓國控制物質標準限值比較表
車內控制物質的檢測方法按HJ/T 400—2007《車內揮發性有機物和醛酮類物質采樣測定方法》的規定進行測試。
4.1信息備案
汽車生產企業或者授權代理商應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進行備案,并按規定公開擬批量生產車型的車內揮發性控制物質等限值的測量信息。
4.2一致性檢查
主管部門可根據管理需要,隨機在生產線上抽取批量生產的汽車進行環保一致性檢查,如果抽取的樣車檢測合格,則判定環保一致性檢測合格(充分必要條件)。如果不滿足標準要求,汽車制造廠可以要求追加抽查同一系族3輛車進行試驗判定。被追加抽查的3輛車如果滿足標準限值要求,則判斷環保一致性檢測合格。
4.3增加環保一致性檢查下線時間的規定
本標準規定的車輛下線時間(28±5)日內,且未經銷售者或者使用者擅自改變車輛內飾的車輛。受檢車輛在接受檢測前,不得進行影響車內空氣質量的任何人為改造,除非這些改造措施是制造廠必須的生產過程,或者運輸過程的一部分。
受檢車內不得臨時安放影響檢測結果的吸附或凈化裝置,除非這些裝置是按照制造廠的制造要求所必須配置的裝置。車輛燃油箱中的燃料種類和燃料量按制造廠的規定添加。
5.1如果其它乘用車內飾零部件與已經通過批準的車型相同,則可以擴展到相同的內飾系族。同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汽車,只要車輛內部結構尺寸和主要內飾零部件相同,就可以視為相同內飾系族。車輛內部空間不同則不應被視為相同內飾系族,如兩廂車和三廂車。
5.2對已通過批準車型車輛內飾零部件的更改,在批量生產前,批準該車型的環保保護主管部門認為內飾零部件的更改不會影響車內空氣質量,則該車型的空氣質量的批準依然適用于更改車型。
5.3為了減少汽車生產制造企業的負擔,可以在其車型系族中,明確一個車內空氣質量“最差”車型系族,該車型系族的試驗結果數據代表多個系族的車內空氣質量中最差的,該“最差”車型系族由汽車生產制造企業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共同協商確定。
GB/T 27630—2011標準實施后,該標準引起高度重視,大部分企業均成立了專門研發部門,根據標準限值制定了相關改進措施,在產品開發的每個階段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限制車內揮發性物質的濃度。經過不懈努力,我國乘用車等車內空氣質量水平不斷提高,預計新標準強制實施后,乘用車車內空氣質量將有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蔣麗萍,朱小云.汽車內飾紡織品VOC相關測試標準[J].紡織檢測與標準,2015,1(3):23-25.
[2]朱培浩,董長青等.我國汽車VOC檢測標準法規現狀、問題及措施[J].天津科技,2014,4(4):31-33.
標準研究
Evaluation of air quality in passenger car
Zhou Xiao-jin1,Zhu Xiao-yun2
(1.Suzhou Institute of Inspection on Fiber,Jiangsu 215128,China; 2.Shanghai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 200082,China)
Abstract:The causes of air quality in passenger car were introduced,and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standards of evaluation guideline for air quality in passenger car were analyzed.After the new standards become compulsory standards,air quality in passenger car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Key words:passenger car,air quality,evaluation
通訊作者:朱小云(1977—),女,Email:xyzhu_jyr@163.com
作者簡介:周小進(1980-),男,江蘇阜寧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紡織品檢測和相關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6-02-16
中圖分類號:TS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046(2015)02-0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