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成為一名“斜杠青年”

2016-04-25 18:50:28符遙
中國新聞周刊 2016年13期

符遙

從4月起,辯手邱晨把大部分的工作重心都轉到了北京。這不光是為了錄制正在進行中的《奇葩說》第三季,更是為了一項新事業:她要和馬薇薇等一眾“老伙伴們”創業了。

與此同時,另一個新項目也正在醞釀中:設計師邱晨將與數據分析師/PPT達人Simon阿文合作,推出一套與設計相關的網絡在線課程,邱晨自己將擔任主講人。

辯手/設計師。“斜杠青年”邱晨最近有點兒忙。

“斜杠青年”一詞來源于2007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埃爾博爾(Marci Alboher)撰寫的《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術》(《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A New Model for Work/Life Success》)一書。她在書中指出,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不再滿足于只做一份工作,他們開始選擇嘗試多個領域,同時發展多種職業,擁抱一種擁有更多角色也更多元的生活。他們用“斜杠”(符號“/”,即英文“Slash”)來區分、列舉自己的不同職業,于是“斜杠青年”也就成為了他們的代名詞。

早在這個名詞出現之前,在中國,許許多多的“斜杠”們早已開始了這樣的實踐。無論是演員/導演/投資人趙薇,還是作家/導演/賽車手韓寒,或是你隨時可能遇到的雜志編輯/Uber司機××。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是為了做一份兼職掙一點兒外塊,更不是因為它聽上去是一個挺酷的標簽。在互聯網時代,行業間的邊界正在慢慢被打破,當跨界融合帶來的“化學反應”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群頭腦靈活、好奇心爆棚又勇于嘗試的年輕人正在掀起一個新的職業浪潮。

在一個個斜杠背后,他們也有機會重新認識了自己,重新構建了自己的知識層次或社會認知,當自我的追求超越了單一的對成功的定義,他們也活出了各自更豐富、更立體的人生。

我們選取了三個不同類型的“斜杠青年”案例,他們有著不同的追求斜杠的動機和路徑,與其說他們是為了更豐富的人生,不如說他們在試圖通過更多的渠道,探知自己。

“人在35歲之前精力是無限的”

(崔書馨 市場公關/作家/獨立音樂人/平面模特)

2009年夏天,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崔書馨就迎頭撞上了一個不小的挫折:她覺得自己應該去找一份市場公關類的工作,卻在一次又一次挑剔與被挑剔后,莫名其妙地過上了“一畢業就待業”的生活。

這是畢業前的她沒有預料到的。那時她一直對自己充滿自信,大學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幫忙客串了朋友的音樂MV,之后接連出演了幾部MV主角。從此,完全外行的她被激發起音樂的潛力,她請來朋友作曲,自己作詞、演唱,給自己錄制了一支單曲。

在畢業前的一年里,在英語系讀大四的她先后換了4份實習工作:從音樂版權引進到老板助理,從聯想集團的銷售業務咨詢到韓國汽車公司的活動策劃——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她興趣廣泛卻對未來一片茫然,試圖通過不斷跳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

職場碰壁的同時,她正在經歷一段遙遠的情感關系,煩悶伴隨著不與外人道的甜蜜,激發了她一直有的寫作熱情。她索性關起家門,在起點中文網上寫起了言情小說,生活全靠微薄的稿費和父母資助。直到半年后,她進入了一家小型的新媒體廣告公司工作。

7年過去,29歲的崔書馨如今是果殼網旗下經驗技能交易平臺“在行”的公關負責人。而在她看來,自己還有著更多的身份:市場公關/作家/獨立音樂人/平面模特。

對于現在這樣的狀態,她感到從容、舒服;但她也承認,自己原本對于未來的想象是做一個“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從沒想過會成為一名“斜杠青年”。而這一切,似乎從當年畢業時就已經注定了。

她在那家小廣告公司工作了將近3年,有時間和精力讓寫小說的興趣保持了下來。寫得多了,一位出版社的編輯主動找到了她——2012年,搭上了那一陣“青春文學熱”的末班車,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說。

時至今日,她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那本書,但依然將其視為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那一刻起,她發現在工作之外,自己的愛好也可以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對別人的鼓勵是一點兒抵抗力都沒有的。別人一鼓勵我,我馬上就打上雞血了。”她這樣評價自己。

對這個向來愛好廣泛又積極主動的姑娘來說,這樣的鼓勵意味著,或許可以嘗試更多工作以外的可能。

小說的成功出版,給她帶來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氣,她不再是曾經那個“做事毫無重點”的懵懂女孩了。對于人生和事業,她有了更清晰的計劃,她開始相信,只要抱有“必勝的信念”,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

也是在2012年,崔書馨跳槽到了一家知名的國際公關公司。像許多職場勵志小說中的女主角一樣,身為公關新人,她備受“女魔頭”上司的折磨,也最終憑借自己的努力,在反反復復的“被虐”與“自虐”后,修煉成了能夠獨當一面的“公關御姐”。

隨著工作日漸得心應手,她開始認真經營起了自己的愛好:一方面,她利用業余時間讀書、寫作,四處投稿,并在2014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另一方面,因為工作關系,她結識了時尚界幾乎所有雜志護膚品、彩妝等板塊的編輯。同時,她開始將自己曾經拍攝過的MV、單曲封面和寫真照整理出來,并不時傳到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自薦”,漸漸地,原本就身材修長、外形姣好的她開始作為平面模特頻繁地出現在各家雜志上。

也是在這幾年里,她又和朋友合作,錄制了自己的第二、三支單曲。

其實,與出書、拍廣告相比,她的“音樂之路”并不順利。她曾信心滿滿地帶著自己的第一首歌參加了一檔熱門的音樂選秀節目,卻在一眾選手面前,因唱歌跑調遭到了評委的公開奚落。她說自己“消沉了一兩個月”“差點兒放棄了唱歌”,但很快,她就像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又去寫歌、錄歌了。

崔書馨并不避諱自己的唱功,“那個評委說的話其實是對的。”她笑著調侃自己,在錄第三首歌時才學會“連上氣兒唱”。倒是那次失敗的選秀經歷讓她放下了功利心,重新回到了對于興趣的追求上:“我從小唱歌就跑調,但就是想努力嘗試啊!”

無意中,崔書馨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被公關工作訓練出的決斷力和執行力,使她能在各種不同的角色間迅速轉換;多年來,在時尚、音樂、媒體、出版等領域積累起的人脈也在為她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她開始頻頻被時尚雜志、“One·一個”等媒體平臺約稿;拍攝廣告的內容也不再局限于服飾和護膚品:她先后被選中擔任諾基亞Lumia和亞馬遜Kindle一些推廣活動的代言人。

到現在,除了自己作詞,錄制單曲,她出版了兩本青春小說,同時在韓寒的“One·一個”上寫驚悚故事;不定期地為時尚雜志拍攝服飾、護膚品等平面廣告, “除了《男人裝》和《GQ》還沒上過,其他的時尚雜志每年基本都上了一遍。”說這話的時候,她是滿意的。

“我的愛好和我的工作,不是‘加法,而是有種‘加乘的效果,讓我無限地擴大自己的優勢,增加機會和資源。”她這樣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自己的不同“身份”。

2015年,因為深感在既有的領域“已經學不到什么新東西了”,崔書馨辭掉了在公關公司的工作。在原來的公司,職位的提升,有三個月的時間,她甚至每天都忙到焦頭爛額,卻總覺得一無所獲。當她發現自己對文案可以提筆就來,卻完全寫不出最想寫的小說,也“沒有辦法構思出讓自己驚喜的環節”時,她對自己的失望達到了頂點。

她開始懷念之前寫書的那段日子,那時她只有每天晚上下班后才能開始寫。于是在那三四個月里,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她都會一直寫作到天亮,然后揉揉眼睛去上班。那是寫作本身帶給她的滿足感,甚至與水平無關。

但那個滿足感也不足夠支撐對工作的失落,她甚至等不及公司發年終獎,就辭職了。放棄了辛苦打拼幾年換來的職位,她沒有太多遲疑,“不可惜。沒有愛好了才可惜。”

之后,崔書馨加盟了果殼“在行”,這是她認真考量后的決定:在這里,她可以做些以前沒做過的事,更重要的,還能接觸到眼下最熱門的科技、互聯網領域的資源。

如今,她依然繼續著自己的“斜杠生活”。剛剛完成了自己的第三部長篇小說;她還在“在行”上為用戶提供公關類的咨詢服務。對于未來,她給自己設立了一個新的“斜杠”目標: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參與一部影視劇的編劇工作。

過去的幾年,崔書馨說自己經歷了一個“自信心推倒又重建的過程”。但現在,她認為已經找到了一個讓自己舒服的狀態。

“我真的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在35歲之前精力是無限的,一定要盡一切努力勇敢地抓住機會。”她一臉認真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想要什么就大膽地去說、去要,不然就不會是你的。”

因為斜杠,得嚴格管理自己的時間

(喬淼 GRE閱讀和填空的講師/兼職心理咨詢師/在線心理社區“友心人”的特邀講師/微信公眾號撰稿人/電臺欄目嘉賓/桌面游戲教練/心理學圖書翻譯/以色列格斗術和菲律賓武術的愛好者、推廣者……)

3月初,喬淼給自己在“在行”上的個人簡介加上了一個新的頭銜:“斜杠青年”。理由很簡單:“因為這個比較酷。”

“在行”是一個主打經驗交談的O2O平臺。在這里,人們可以通過付費的方式約見不同領域的“行家”,獲得與其一對一見面交流的機會。

在“在行”,喬淼起初主要提供有關托福/GRE備考和提升公眾演講能力的咨詢指導。

那一陣,他剛剛準備了一個有關“如何有效打開更多腦洞?”的新話題,為了幫助在校學生更合理地利用時間,能同時推進多項任務。就在那個時候,他看到了一篇有關“斜杠青年”的文章。他馬上把新項目的標題改為了:“并行多任務,做好斜杠青年”。

之前喬淼從未聽過“斜杠青年”的說法,但他早已是一個“多重職業”的實踐者了。如今突然發現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有了“理論支撐”,他挺開心,終于“可以有依據地酷”了。

1986年出生的喬淼,自詡為“一個腦洞開得很大的斜杠”。曾任北京新東方學校GRE填空講師的他,現在最主要的身份是朗博網GRE閱讀和填空的講師/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兼職心理咨詢師。除此之外,他對自己的介紹還包括:在線心理社區“友心人”的特邀講師/微信公眾號撰稿人/電臺欄目嘉賓/桌面游戲教練/心理學圖書翻譯/以色列格斗術和菲律賓武術的愛好者、推廣者……

這些毫不搭界的內容,在他看來不過是“幾個主要身份和專長的組合再創造”:“按照心理學的術語,我是那種比較擅長學習和遷移的人,能隨時把所學的 KSA(Knowledge 知識,Skill 技能,Attitude 態度)用到另外一個領域去。同時,作為一名專業教師,我也擅長把我熟悉的東西用受眾容易接受的方式講出來。”

瑪希·埃爾博爾曾在書中寫道,教學、寫作、演講和咨詢顧問是4種“萬金油工作”,它們幾乎可以和任何領域的任何工種相結合,組成某種“斜杠”。而這4件事,也正是喬淼在大學時就給自己規劃好的職業定位。

高中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寫小說,大學時參加創業比賽,做英語培訓、成功學培訓,擔任跆拳道課程助教……心理咨詢之外,興趣廣泛的他從沒停止過在其他不同領域的嘗試。畢業后他發現自己“坐不住”,厭惡朝九晚五的工作;還有“精神潔癖嚴重”很難與所有同事都“打成一片”,于是,教學、寫作、演講和咨詢顧問,這樣時間、地點、合作對象都頗為靈活的工種就格外令他滿意了。

成為英語老師前,喬淼還只是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一名研究生。從本科開始學習心理學,他一直夢想著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但他也清楚,在這個領域,剛入行的年輕咨詢師往往收入很低,很難維持生計。

直到畢業前,剛剛在羅永浩的“老羅英語培訓”上完GRE課的他想到,也許自己可以先去做一名GRE老師——這也是他的興趣所在,而且收入頗豐。

為了應聘老羅英語培訓,他用了一個寒假的時間備課,寫出了近20萬字的講稿,卻仍然兩次應聘失敗。他陰差陽錯地成了新東方的一名GRE填空講師。

真正意義上的“斜杠生活”,是從2014年底才開始的。那時,他已經離開新東方,進入新公司繼續從事GRE教學與產品研發的工作;與此同時,他決定找回自己的本行——他進入了北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從實習做起,到現在已能以該機構兼職心理咨詢師的身份出診。

如今,心理咨詢帶來的收入仍與教英語有著“天壤之別”,喬淼依然將其視為重要的“主業”,也很樂意為之付出時間。現在,他每周固定在公司工作3天(授課時間另算);在咨詢中心出診2個半天,再視情況抽出至少半天時間用于整理案例材料,參加案例督導和相關的學習、討論。

為了應付越來越多由“斜杠”帶來的事務,他需要以高度的自律要求自己:他每周有50-60小時的時間用于工作,10-15小時用于健身、學習格斗術。除這些以外,在過去的一年里,他寫了20多萬字的隨筆、小說和心理學相關的科普文章;主講了若干場線上、線下講座;翻譯了一本心理治療方面的專業書;還利用往返于兩份工作之間的通勤時間,在地鐵上讀完了大概90本書。

作為一個曾經的嚴重拖延癥者,喬淼對于自己現在的表現基本滿意。因為做了“斜杠”,他開始更認真地規劃自己的時間和任務,希望通過提高工作效率,為自己“偷出更多時間”。他甚至發現,本來自己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但成為“斜杠”后,同時推進多項任務的方式讓他變得更高效了:“如果讓我同時做幾件事,兩三個小時一換,有可能我一天工作了10個小時,會比工作8小時自己感覺更好。哪怕回去再做兩小時鍛煉,或者再讀一兩個小時書,我也沒問題。”

也不是沒有過疲憊、焦慮,以及“因為給自己找了那么多事而心生怨氣”的時刻,但更多時候,他更惋惜此前多年因為沒給自己找事而“浪費”掉的時間,“我是在為自己以前的作死買單。”

他指的是,他曾經歷過的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拖延、抑郁,頹廢到整日在家打游戲。但現在,不同角色賦予他的責任,和一項項可以排到下一周的日程,逼迫他必須行動起來。需要鼓勵自己的時候,他會翻出日程本,看看自己居然完成了那么多事,成就感帶來的動力就回來了。他不再需要從所謂的“成功學”中汲取能量:“我不需要‘雞湯了,我就是雞,自己洗個澡就是雞湯了。”

為了保證有相對靈活可調配的時間,喬淼至今選擇以非全日制的形式在公司工作,這意味著他沒有社保、醫保和住房公積金。對于這個“一般人都學不來的選擇”,他非常坦然:“可能你選擇了要去嘗試更多的東西,就等于把自己推到了更多的不確定中去。你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我權衡了一下,覺得我多少可以承受這個代價。” 喬淼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他記得,至少在五年前,找份正經工作還被視為絕對正道,“斜杠”在那時候的中國更是少數也是不務正業。但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大家對工作的傳統定義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在他看來,“斜杠”與過去典型的上班族完全不同在于,“在工業化時代,我們需要能夠高度專注地從事一項范圍比較窄、比較專精工作的人;可是下一個時代就不一樣了,簡單、狹窄、高度依靠熟練的工作一定會越來越多地被電腦和機器所取代。”而只扎根一個領域以求做到最好也不再是所有人的目標。

喬淼說,他希望將來能將本職真正調整到心理咨詢上,再以此為中心發展其他“斜杠”。而現在,他更享受將各種興趣變現帶來的福利,但拒絕完全只為利益付出時間。他認為,這正是兼職和“斜杠”的區別,“兼職更多的是一種取得收入的手段,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做了的意義只是因為錢。但斜杠可能不一樣,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將來的某一天,你忘掉了這是一份工作,忘了你是為了錢做一件事,錢就來了。”

“兼職是Job(工作),‘斜杠是Career(事業)。”他向《中國新聞周刊》區分這之間的不同。

“最大的天賦就是喜歡”

(邱晨 設計師/辯手/辯論賽評委)

不久前,邱晨做了一個專業的心理測試,經過初步鑒定,她做了自我診斷:100%的“分心癥”。這種又名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病癥(ADHD,即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發生在孩子身上是所謂的多動癥,而在邱晨這里,具體的癥狀是“很容易走神,喜歡(同時)做很多東西”。

雖然她也覺得,這些癥狀在自己身上并非全是壞事,但它們也的確給她帶來過困擾。小時候,她常常對著一本書發呆,“所有的課本都被我用鉛筆畫了很多遍,畫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直到字都看不清楚。”長大后,她依然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事情很多,就又會相互干擾”,于是常常是忙了一大圈,結果發現每件事都只做了一點點。

但似乎只有兩件事是例外:畫畫和辯論。

邱晨從小喜歡畫畫,幾度想專業學習美術,又幾度失之交臂。但這個興趣還是一直延續了下來。因為“分心癥”,她常常處于焦慮的狀態,但畫畫是極少有的能讓她安靜下來的方式,“只有畫畫的時候,或者用設計把我腦海里的東西做出來的時候,我才能夠專心。”

工作后,商學院畢業的邱晨做過“不靠譜的記者”和“干不下去的編輯”,因為喜歡畫畫,最終成為了一名設計師。2014年,她和朋友合伙創辦了“蜂巢設計”,終于把多年來的興趣變成了職業。

對于辯論的興趣始于小學五年級。1993年,復旦大學辯論隊在新加坡舉辦的首屆國際大專辯論賽上獲得了冠軍,一時間,校園辯論賽風靡全國。為了“治療”她上課從不舉手發言的“毛病”,身為老師的父親買來了一本《獅城舌戰》,作為“好大學生的樣板”讓她學習。她一下就被書中那些“帥氣的大學生們”打動了,從此開始向往著能“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

就這樣,辯論成為了邱晨心中一顆悄悄埋下的種子,之后慢慢長成了她人生中無可替代的一部分。從初中第一次參加“全班一起吵架”的“辯論”,到18歲加入中山大學辯論隊;從無窮無盡的訓練、模擬賽到成為隊里的主將、200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隊成員……

2006年,畢業兩年的她辭去了記者的工作,到香港中文大學讀書。當時,內地對校園辯論賽的關注已經日漸降溫,但在香港,大大小小的比賽仍然不斷。靠著厚厚一摞寫好的辯論稿“賄賂”小朋友,還沒開課,她就加入了本來只招收本科生的辯論隊。作為全隊經驗最豐富的前輩,她開始既當辯手又當教練,帶著一群大一、大二的新人們打遍了各種本地賽、國際賽,第二年就一路闖進了國際大專辯論賽的四強。

碩士畢業后,邱晨留在香港工作,也留在了辯論隊里。按照規定,已經畢業的辯手不能再參加辯論賽,在那些沒有比賽打的日子里,她就靠當教練“過癮”。

說是教練,其實是沒有任何工資的義務勞動,但邱晨依然干勁十足。每逢大型比賽前夕,她每天下班后都去學校帶著大家訓練。盡管從公司到學校一來一回需要三個小時,但只要不加班,她從不缺席。常常是練到晚上10點多,她再匆匆趕回家;有時實在太晚了,索性就在學校找間宿舍湊合一宿。就這樣,7年間,她帶隊5次獲得了本港地區冠軍和數次國際冠軍。

對于所有優秀又癡迷于辯論的辯手來說,大學畢業就意味著與辯論告別,這也是他們最大的遺憾——辯論是一個需要人生積淀的“工種”,而畢業七八年后正是他們對辯論有更深理解和表達的時期。讓邱晨沒想到的是,2013年,轉機真的就來了。

那一年,馬來西亞舉辦首屆“星辯”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歡迎任何年齡的辯手自由組隊參加。這讓邱晨在相隔10年之后,又有機會和當年國際大專辯論賽的“老伙伴們”馬薇薇、黃執中等人一起打辯論。這批90年代最優秀的專業辯手們興致勃勃地組成了“活潑老僵尸隊”,各自放下手上的工作,請了假,自費去參賽,然后一連拿了3年的冠軍。

這樣的久別重逢,和重新回歸,仿佛激活了大家心里一直藏著的什么東西,“星辯”之后,邱晨和“老伙伴”中的許多人一起都參加了電視節目《超級演說家》,然后是《奇葩說》……能給他們表達和展示的平臺,他們都愿意嘗試。

“是當時那一瞬間的決定,讓我們所有人的命運綁在了一起,走到了今天。”邱晨說。

盡管已經參加過成百上千次的辯論,時至今日,這項旨在說服第三方的“藝術”仍然會給邱晨帶來新鮮感。在她眼中,不同的題目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辯論更像是一項綜合的技能:“辯論其實是打破思維定勢的方法。”

這些年來,邱晨的工作一直在變。2014年從《彭博商業周刊》辭職,自己開辦設計工作室;去年參加《奇葩說》第二季,并一舉奪得冠軍,邱晨一直在記者、編輯、設計師、辯手、辯論賽評委等不同身份間不斷游走。雖然現在越來越忙,“忙到沒有了玩的時間”,但她“還是想做新的事情”。

這期間,只有畫畫和辯論她從沒丟下過。成為設計師后,她常常感嘆“設計過去是興趣,現在是職業”,雖然,她發現,當愛好一旦當成工作的時候,會發現它其實很辛苦。做得好與不好取決于別人,而非自己。但她還是把興趣變成了職業,接下來,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她的新“斜杠”——和“老伙伴們”一起做的新事業上。

曾有網友問她,有沒有一刻覺得自己就是為辯論而生的?她回復說:“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你會徹底地忘我,哪兒還顧得上想自己為了什么鬼而來到這世上。最大的天賦就是喜歡。”

邱晨喜歡旅行,喜歡攝影;在網上看到不平之事,多忙都“舍得下血本”寫篇文章評論一下。她覺得,看上去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但她認為都還都是圍繞著命里的這兩條主軸——畫畫和辯論,所有一切大多都是圍繞這兩件事演變而來的,“變化的只是外在的形式,核心沒有太大的變化。”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一個需要左腦掌管的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一個依賴于右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邱晨說,對她而言,與其說辯論和設計相互有何影響,不如說它們意味著自己兩種不同的存在方式:一種耀眼一些,一種雖然很不閃亮,但非常安靜,“這兩種方式能讓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不卡二区| jizz国产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成人一区在线|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免费高清毛片| 免费在线a视频| 欧美另类第一页|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激情午夜婷婷|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无码福利视频| 久久成人免费| 福利视频一区| 永久天堂网Av|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日本免费a视频|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VA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香蕉|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久久五月视频|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毛片视频网址| 精品欧美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久久久|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二区三区无|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青青国产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欧美激情第一区|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日产AⅤ|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日韩高清一区 |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色婷婷在线播放|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国产第八页|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99re经典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免费无遮挡AV|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亚洲一区免费看|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亚洲无线观看|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丁香综合在线|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欧美| 欧美高清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