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國

近日四川省統計局對成都、綿陽等9個城市進城務工人員調查顯示,53.8%的受訪者不愿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有專家指出:這是從成本收益的角度作出的理性選擇。事實確實如此嗎?
城市不僅僅是一座“城”,不是簡單地把人圈到城里面,而是要讓“城里的人”感受到“城的好”——從經濟角度分析不愿“農轉非”問題,是站得住腳的。除此之外,還要看到影響“農轉非”的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文化融入的問題。相對于年輕人“逃離北上廣”,現實中還存在一種農村老人“逃離城市”的現象,表現為很多農村父母隨著子女來到了城市,但時間不長,他們就感覺到了不習慣,甚至千方百計想要回到好不容易離開的農村。對于這一現象,常常只是單向度地理解為農民對城市生活的不適應,而很少有人想到,城市在規劃設計上存在著先天不足。
從整體上看,目前的城市規劃思路基本上是西化的和年輕化的,表現為城市建設以高樓大廈為主,簡單迎合和放大著“陌生人社會”的特征。但必須看到,人是有交流需求的,特別是那些進城的農民,他們熟悉的人際關系一下子被打斷,從“雞犬之聲相聞”到“老死不相往來”,肯定會有著種種不適應。在現代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考慮到鄉土文化的一些特點,更加注重人的交流和生活,這樣的城市對農民才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