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安·科特斯·烏里克森
伊朗沙特危機處于“最危險”時期
●克里斯蒂安·科特斯·烏里克森

由于沙特日前處決一名什葉派教士,引發沙特和伊朗兩國嚴重交惡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兩國之間的關系正處于30年來最差的時期。
沙特處決什葉派教士尼姆爾使兩國關系不斷惡化:沙特駐伊朗大使館被燒,伊朗外交人員也被沙特驅逐。
從地緣政治角度講,伊朗和沙特兩國就爭奪該地區政治和宗教話語權的斗爭,將從海灣地區影響到中東幾乎每一個爆發主要沖突的地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國際社會為解決敘利亞和也門兩場危機即將取得外交突破之際,這一目標又將遙遙無期了。
此次沙特伊朗兩國之間的對峙狀態有如20世紀80年代的歷史重演。沙特和伊朗兩國在1988年到1991年間一度中斷外交關系。
當時伊朗剛剛發生1979年的革命,后又陷入和伊拉克從1980年打到1988年的兩伊戰爭。
在兩伊戰爭中,沙特和其他海灣合作理事會國家支持薩達姆統治的伊拉克。沙特的商船遭到伊朗的攻擊,而伊朗的戰斗機也被沙特空軍擊落。
在伊朗的支持下,真主黨漢志分支于1987年5月組建。這個由教士組成的組織效仿黎巴嫩真主黨的做法,在沙特境內實施武裝行動。
該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末發布了一系列威脅沙特王室的挑釁性聲明,并組織多起暴力襲擊。這導致了伊朗和沙特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驟然升級。
盡管目前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尚未釀成直接沖突,但其危險性絲毫不亞于20世紀80年代。原因有三:
第一,長期的教派政治導致中東地區的遜尼派和什葉派穆斯林之間嚴重分裂,伊朗和它的海灣鄰居們之間毫無信任可言。在這種極度緊張的關系下,兩國國內的溫和派的地位將受到嚴重削弱,強硬派主張的做法將更有市場。
第二,海灣各國在過去四年里的外交政策更加明確,既為了應對伊朗在地區沖突中“趟渾水”,也是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中東政策表示質疑。
第三,很多海灣國家并不太擔心伊朗的核計劃,而是更擔心伊朗支持的跨境武裝力量如真主黨,和近期在也門活動頻繁的什葉派胡塞武裝組織。前不久,沙特在也門領導的聯軍和多國部隊在反恐問題上宣布,沙特在地區安全問題上不會妥協。

沙特駐伊朗大使館遭圍攻

伊朗和沙特在也門和敘利亞的沖突中分別支持對立的一方
對于希望結束也門和敘利亞境內戰爭的國際努力而言,沙特和伊朗再度交惡無疑是給和平進程敲響喪鐘。
也門在去年12月15日剛剛宣布的停火,也在沙特處決什葉派教士后破裂。
盡管由聯合國主導的談判在今年1月14日重新開啟,但沙特領導的聯軍和伊朗都不太可能加大對也門的投入。
同樣,由于沙特和伊朗兩國交惡,今年1月底在日內瓦舉行的敘利亞和談估計也將無果而終。笏(摘自英國BBC中文網)(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