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岳
猶太人智慧火花獨步全球
●陳之岳
猶太人在西方文化史上做出巨大貢獻,這個曾遭殘害的民族充滿智慧與開創性,盡管面對種種扭曲與刻板印象,但沒有愛因斯坦、馬勒、奧本海默、斯皮爾伯格等猶太人的智慧火花,人類文化必然不會有今天的輝煌。

愛因斯坦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已從德國流亡至美國的愛因斯坦曾致函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研發原子彈,獲白宮首肯。美國政府即在新墨西哥沙漠興建實驗室和試驗場,聚集大批科學家(以猶太人為主),由猶太裔物理學教授奧本海默負責主持。奧本海默的妻子和弟弟因涉嫌與美共有關系,而使得這位“原子彈之父”在20世紀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飽受政治迫害;當時打擊他最力的是另一右翼猶太裔科學家、有“氫彈之父”稱號的愛德華·泰勒。
諷刺的是,美國第一對原子彈間諜(把秘密交給蘇聯)也是猶太裔夫妻朱利厄斯和以撒·羅森柏格,他們于1953年雙雙被處死。據統計,歷年諾貝爾獎得主之中,1/4是猶太人,而在醫學、物理、化學和經濟獎領域,猶太裔得主即占了40%。
近代思想史和國際政治史上有劃時代影響的馬克思是猶太人,其父曾當過猶太教士;蘇聯的締造者列寧的外祖父是猶太人;心理學一代宗師弗洛伊德也是猶太人。

馬克思
歷史上,猶太人背上小氣、狡詐、投機和不忠的惡名,歷遭劫難,最慘烈的浩劫是希特勒殘殺600萬猶太人,史稱“大浩劫”。
歷史上對猶太人的仇視使得他們曾經受了規模或大或小的迫害,而成為人類史上流動性最大的民族。他們在充滿仇恨的環境中,不得不尋求人身與居住安全,不得不四處流浪。
就在納粹欺凌猶太人之際,美國總統羅斯福卻拒絕收容猶太難民。有一艘載了近千猶太難民的巨輪“圣路易號”遠從歐洲航向美國,但因無法登岸,只得折返歐洲。
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劇本中,把猶太人描繪成一個貪得無厭、愛放高利貸的民族,對猶太人的名聲傷害極大。然而,猶太人在文化和藝術上的成就與貢獻卻是無與倫比的。
名奧地利作曲家馬勒被認為是20世紀的作曲大師,曾采用德譯中國詩人李白、王維的詩作歌詞(如《大地之歌》)。曾于1958至1969年擔任紐約交響樂團指揮的猶太裔伯恩斯坦,對古典與現代音樂的貢獻眾所周知。曾對中國古典音樂具有普及之功的美國猶太裔小提琴家艾薩克·斯特恩,和最近獲美國總統奧巴馬頒發總統自由勛章的、兼具美國與以色列國籍的猶太裔小提琴家伊查克·波爾曼,都是具濃厚人文深度的音樂家。
美國通俗音樂史上著名的猶太作曲家更是不乏其人,例如寫《天佑美國》的歐文·伯林、作曲遍及百老匯和大街小巷的喬治·葛希文、作曲家艾倫·柯普藍、單簧管演奏家兼樂隊指揮班尼·古德曼、20世紀60年代歌手鮑比·狄倫、20世紀60年代雙重唱代表西蒙與葛方柯,以及享名全球的明星芭芭拉·史翠珊等。

扎克伯格
如果沒有猶太人,好萊塢不可能存在,美國電影事業無從發揚光大。華納兄弟和米高梅電影公司都是猶太人創立的。在影史上大放異彩的猶太男女影星及導演亦多如過江之鯽,如保羅·紐曼、寇克·道格拉斯父子、達斯汀·霍夫曼、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有“鬼才”之稱的伍迪·艾倫等。
猶太人對美國媒體的發展與操控具排山倒海之勢。第一大報《紐約時報》即為猶太家族所擁有,現任董事長兼發行人亞瑟·沙茲伯格二世的曾外祖父奧克斯于1896年買下搖搖欲墜的《紐約時報》,其后人銳意經營,終成大報。《華盛頓郵報》原由猶太裔葛蘭姆家族控制70多年,但在數年前賣給亞馬遜網絡商店老板貝佐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創辦人為猶太裔威廉·佩利。《紐約客》雜志現任主編大衛·雷姆尼克亦為猶太人。
在CNN主持多年訪問節目的拉利·金、芭芭拉·華特絲和CBS《60分鐘》名記者麥克·華萊士皆為猶太人。電視諧星杰瑞·山菲爾德和主持奧斯卡頒獎禮而出名的好萊塢諧星比利·克利斯多都是猶太裔。二戰期間《時代》周刊記者身份駐華的白修德和這些年大紅大紫的臉譜創辦人扎克伯格皆為猶太裔。
美國猶太人在文學創作上亦人才輩出,任教芝加哥大學多年的索爾·巴勒,成為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猶太作家。還有以《麥田里的守望者》名震全球的塞林格、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結婚多次但亦獲獎多次的諾曼·梅勒、《第22條軍規》作者約瑟夫·海勒、《推銷員之死》作者亞瑟·米勒……
猶太人在美國法學界的力量更是令人震撼。目前九位大法官里,有三位猶太裔;紐約和華盛頓特區的猶太律師多達40%;全美法學教授1/4是猶太人。
美國醫生和律師也盡是猶太人“天下”,以前有個笑話說,一個猶太母親帶了兩個兒子上街,有人問她小孩多大,母親答道:“醫生三歲,律師兩歲。”
美國政界也有不少猶太人,如鼎鼎大名的外交家基辛格、2003年積極策動小布什侵略伊拉克的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2008年造成美國經濟衰退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加州兩位女民主黨參議員范士丹和芭芭拉·鮑克塞等。笏(摘自《亞洲周刊》《編輯/袁紅》)